c六朝古都南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文学之都”,而年轻之城深圳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两座城市以阅读为纽带,邀请来自新闻出版、图书馆、文学、美术设计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跨界对话,以书香为媒串联起精神气质的对视。
推进全民阅读 构建书香社会
在“城市阅读新视界”——深圳·南京全民阅读交流会上,两地专家从阅读服务、阅读空间、阅读资源、阅读方式、书店品牌建设及阅读与城市关系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南京与深圳在促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中的经验与贡献。
深圳经济特区41年,在创造举世瞩目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化的崛起。已举办了21年的深圳读书月,成为深圳市民最具阅读仪式感的时节。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秘书长吴筠表示,深圳的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同频共振,经济科技与创新创意共生共融。深圳读书月引领下的全民阅读为深圳创新发展,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提供了强劲动力,塑造了这座城市创新、品质、活力、包容的特质,唤起了城市的文化自觉,催生“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等阅读理念和价值观念,深刻而广泛地构建了深圳的文化基因、精神谱系和城市形象。城市是我们的阅读对象,还需要对深圳这个城市再发现、打开新视界。
南京是全国最早开展读书节的城市之一,拥有以“南京读书节”主题活动为龙头,“共读南京”“朗读者”“市民学堂”等一批品牌阅读活动。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南京市版权局)专职副局长郑玲玲以“世界文学之都与新时代阅读”为主题,从打造阅读新品牌、建设阅读新地标、引领阅读新潮流三方面介绍了南京全民阅读工作。“南京市始终将全民阅读工作作为推进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一部分,不断推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激发城市文学创意,从探索中积极进取,挖掘城市阅读特色,放大城市文化特点。”郑玲玲说。
文学精神是创意文化的底色
城市是人的聚集地,也在文学与创意中被塑造,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语言符号。深圳设计师韩家英对话南京着名作家毕飞宇,就“城市的符号——用设计语言与文学语言解读一座城”的主题展开探讨。毕飞宇与韩家英分别以“城中人”的视角解读其合理性,并就两座城的文脉延续和现状未来展开深入交流。
“深圳作家首先要找到深圳的文学符号。”毕飞宇认为,作家的语言风格很重要,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很关键,趣味的高低就是艺术家水平的高低。作家只有用符合自己天性的语言写小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才会越来越好。“好城市一定是热爱、保护自己艺术家的城市,这是一个城市最宝贵的品质。”毕飞宇坦言。
设计作为一种创意文化,需要文学的滋养和城市文学氛围的熏陶。韩家英从设计行业的角度解读两座城市,他认为,深圳充满活力的土壤让设计人才从早期便集聚起来,庞大的设计行业汇聚,使得深圳成为世界“设计之都”。一直以来,南京的高品质书籍设计在业内反响热烈,这和这座城市的文学、阅读氛围有关。因此,让深圳的设计遇上文学,让文学遇见设计,也是深圳设计从业者的愿望。
文学与建筑构筑诗性城市
南京诗人、小说家、导演韩东与在深圳工作生活的建筑师、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以“城市的诗性——用艺术与诗歌描绘一座”为主题 ,展开诗性美学争鸣。韩东说,文学和建筑设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艺术性都有执着的、很高的追求。刘晓都以一句人们常说的“在大地上诗意栖居”为例,强调城市诗性对人的影响,诗歌、建筑、艺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描绘着一座城的精神气质。
韩东说,他很多作品的写作背景都是南京,但并没有为南京专门写过作品。“我欠南京一首诗,欠这座城市一首真正能流传的杰作。” 韩东表示,对写作者而言,南京是一座非常相宜的城市。从地理位置上,不南不北;从面积上,不大不小;从风格上,不洋不土;它的雍容、大气,特别适合写作者。
客居深圳的韩东表示,深圳是他最喜欢的城市之一,先锋、新兴、朝气蓬勃、有未来感。这里还充满混搭的元素,让人觉得十分有趣。最重要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人,因为城市年轻,便有了拓荒、创造的感觉,这种状态让他觉得很诗意,是一种创世的诗意。
城市品位来自物质精神的塑造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与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东南大学建筑系博士、建筑师张宇星就“城市的想象——用建筑与文学构想一座城”之主题,各自分享真知灼见。作家在城市里的生活,设计师也同样在城市里进行塑造,文学塑造思想艺术的形态,设计塑造的是物质空间的形态、精神的场所。
从刘禹锡的诗词,到孔尚任的《桃花扇》,再到朱自清的散文,叶兆言、苏童、毕飞宇的小说等等这些组成南京文学的意义链与风格链,这就是城市对文学的塑造。谈到“文学之都”,汪政认为,南京的“文学之都”是南京的历史塑造的,“‘文学之都’不仅是南京的文学,应该是中国的文学,世界的文学,更应该是未来的文学,海纳百川又保持个性。”
在深圳这个年轻活跃的城市里,设计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在张宇星看来,建筑是城市的一部分或者一个载体,不能等于城市。城市最重要的角色是活生生的人。“建筑构成城市的一半,另外一半需要每个人的活动。我们设计好的建筑,首先要想到这个地方如何被使用。为什么我们现在认为中心书城是好的建筑,是因为南北大台阶,用很简单的设计让我们坐下来,就有了故事的发生。”
文学设计皆是让生活更美好
在“城市的种子——用艺术与文学滋养一座城”的主题之下,设计师、靳刘高设计合伙人、香港设计师协会副会长高少康与着名儿童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黄蓓佳展开对话。
“阅读一部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这个作品本身,更是作品背后的社会,写下这些作品的原因及造就这个作家的时代和社会、人文和自然的环境。”黄蓓佳说,“通过阅读,我们了解自己是谁,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怎样活得更好。文学另外一个存在意义,就是批判精神,文学首先发现了人的身上有毁灭性的力量,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曾经对我们生活的世界表达过不满,提出过质问,同时也会提醒我们这个世界应该如何改善。简单来说,我觉得文学追求的价值就是分享,批判和追寻。”
册页设计传递书业装帧之美
出版业经历了甲骨卜辞、钟鼎铭文、简牍丝帛时代,又经过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技术进步,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书体现了不同时代书籍的装帧艺术特色。无论是中国传统的线装书籍,还是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以来的现代册页书籍,图书设计者一直用装帧之美与书本内容形成呼应。
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办的“2021美哉书籍:深圳南京书籍设计邀请展”,邀请18位两地极具代表性的书籍装帧设计师,从独创构想与设计智慧出发,用作品呈现出两地当代书籍设计师为阅读所进行的美的尝试与贡献,以及对时代阅读文化传播的责任与使命。
据悉,深圳、南京双城阅读交流是全民阅读城市对话的一个开端,未来深圳的全民阅读交流也会更多的“引进来”“走出去”,让阅读植入城市的精神气质。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