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众多出版社试水《大学语文》教材

2009-06-24 10:21:49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

   

    市场缩水

    大学语文课程在学科中的地位变化是教材品种减少的原因之一。

  2007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语文课。2008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两年间,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变化,大学语文教材市场“火”了,对于有的出版社而言却也“缩水”了。

  数量庞大 主流占优 

  据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调查数据表明,在全国一百多所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当中,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约占市场的3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缪宏才介绍,2008年该社占据的市场份额为34%;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占据了1/3的份额。

  当下,在当当网中搜索关键词——“大学语文”,共有教材229种、考试教辅204种;而在卓越亚马逊中分别为373种和130种,除了上述的数字,还有更多学校中常见的图书贴着“大学语文”的标签。

  1981年,华东师大社推出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迄今已到第9版,是最早的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之一。该社的《大学语文》强调全方位开发,如理科版、文科版、实用版、高职版等,倡导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教材。由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在1998年出版,至今也有10年的历史,该社高校教材中心编辑介绍,该套教材的发行量约10万册,去年进行了全新改版。

  除此之外,由陈洪主编、高教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丁帆主编、外研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使用范围较广。夏中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新语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大学人文读本》也颇受关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温儒敏教授主编的《高等语文》,突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竞争激烈 市场缩水

  2007年政策的推动,让出版机构对大学语文的前景充满了期望,纷纷进入这个市场,但是,“从今年的形势看,大学语文教材的市场不容乐观。”华东师大社副社长缪宏才表示。

  大学语文课程在学科中的地位变化是品种减少的原因之一。南京师大高校教材中心相关编辑指出,一些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更多的是开设成实务写作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对于教材的要求不高,传统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在这样的教学中也并不适用。

  在上市品种方面,出版大学语文教材的机构越来越多,不少基础教育出版社、地方出版社也开始介入。自编版本反而成了“主流”,也有的是几个学校联合编写,“数量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了”,缪宏才认为。

  然而,自编教材的利润有多大呢?南大社一位编辑告诉记者这样一组数字:一所大学每年有3000~4000名学生入学,一本教材一般使用3~4年后才会进行修订,如果将大学语文当作一门必修课,那么就算是院校独立编写的教材,每年都能保证有几千册的销量,利润颇高。

  “大学语文教材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好的书并不一定被用得最多。” 苏教社高等教育事业部主任章俊弟表示。缪宏才也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有些学校还在坚持使用名家名著类的大学语文教材,但是这些需求量在逐渐变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NextPage]

  重点在维护

  市场前景堪忧,传统教材出版社虽然仍有优势,但是他们都在尽力驻守着自己最后的阵地。拥有主流版本教材的出版社对于现有市场的维护,成为了出版社的首要工作。

  多家出版社在品牌的维护上,都选择进入学校的交流以及教学研讨会的形式。2008年,高教社邀请相关知名专家作现场报告,打造“不带一本书、不带一本宣传品、不组一本稿”的交流平台。南大社还在不久前举办了安徽、江苏两地针对大学语文教育的研讨会,以期增加各界对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推动大学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

  利用多媒体面向终端的服务也是吸引使用者的手段之一。缪宏才介绍,该社教材强调立体化,提供网站、教师用书、课件等多方位的服务。南大社网站上所有课件、试题库以及视频课的资料都向使用者免费供应。“有些老师虽然没有用我们的教材,但是我们的服务做到位,也是培养潜在客户的过程。”该社编辑说。

  与上述大学社相比,地方教育社仿佛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章俊弟表示,苏教社近几年对大学语文教材的出版做了许多工作,如控制发行量、进行用户的维护和拓展等,效果似乎并不明显。而大学社拥有着多年大学教材的推广经验,以及成熟的发行营销队伍,这些都是其他出版社无法相比的。“虽然自编、连编能够带来不小的利润,但是基本只能局限在自己学校使用,想要大面积地推广却很难实现。”章俊弟说。

  章俊弟表示,大学教材推广中院校代表的作用显著,考虑到该社本身的定位、成本,以及高校教材的规模等原因,并未运用大量运用院校代表。

  (实习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