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 蒋立冬 绘
《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
去年被严肃处理的浙大院士论文造假事件曾备受教育界关注。昨天,早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也涉嫌抄袭。
国内哲学界权威学术期刊《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其中陆杰荣系辽宁大学副校长,杨伦为北师大在读博士。《何谓“理论”?》一文涉嫌抄袭自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多年前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Theory)?》。王凌云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什么是理论(Theory)?》确系他于2002年所作,2004年他以“一行”的笔名发表在网上,并为“中国学术论坛”和“左岸会馆”转载。经过王凌云与早报记者比对,陆杰荣、杨伦版《何谓“理论”?》至少有80%内容原封不动复制了王凌云的文章。
[NextPage]《重访边城》之后
还有……
张爱玲遗作又被发现、又被出版,这样的消息总是隔三差五地见诸报端,这让许多读者非常疑惑,在很多读者印象中,张爱玲定居美国之后似乎不再写作。止庵昨天也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没有人知道她在美国干什么,“但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她说,"我仍然继续在写作。"”据止庵介绍,张爱玲在美国写了不少东西,但只寄给香港的宋淇夫妇,让他们有选择地出版一部分,而大部分文章宋淇并不主张发表。而这几年张爱玲遗作发掘速度较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宋以朗先生从大学退休后开始整理张爱玲遗物。“他(宋以朗)开始整理遗物,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色戒》上映之后,他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他就打开箱子,然后就是张的作品不断地被发现。”止庵说。
陈子善也表示,张爱玲遗作的发掘这些年一直在进行,“只不过现在这个过程突然加速了。因为加速有一个有利条件,这些手稿,不管完成的,没有完成的,修改过的,没有修改过的,全部集中到宋先生那里了。宋先生从去年开始整理,不是说整理就发表了,没那么快,还需要一个过程。”在陈子善看来,以后重新发现张爱玲作品主要依赖两个途径,一个是以往的报纸、杂志,但空间已经不大,另一个途径就是从宋以朗那里得到。而在这样一个时代,张爱玲每一段未曾被关注的文字的发现,都会引起很大关注。
现在是《小团圆》、《重访边城》,然后是不久将来的《雷峰塔》、《易经》,在华语文学界,张爱玲确实是说不尽的。
(实习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