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秦晓宇谈《海子,胡汉合流的诗意》

2009-05-21 22:56:11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秦晓宇,诗人、诗话作家,呼和浩特人,生于1974年12月。著有《七零诗话》一书。

    主     题:《海子:胡汉合流的诗意》

    时      间:2009年5月24日 下午3:00

    地      点:上苑艺术馆图书馆

    主      讲:秦晓宇(诗人)

    人员参与:上苑艺术馆·国际创作计划-驻馆艺术家。
 
    特邀请:批评家何三坡、诗人北塔、艺术家郭盖、徐忠平、美国诗人阿法、梅丹理、意大利汉学家玛丽、香港学者戴萍……

    海子,胡汉合流的诗意(提纲)
 
    海子无疑是新时期以来被评论最多的一个诗人,在骆一禾看来,他是“诗歌烈士”;在朱大可看来,他是“诗歌先知”;在燎原看来,他是“麦地之子”。此外,“乡村知识分子”、“青春期写作”、“史诗情结”也是他身上醒目的标签。最近,臧棣更是指出,与其说海子是个“倾向于死亡”的诗人,不如说他诗歌的核心是复活,“通过诗歌的行动,从生命主体和生存情境两方面复活我们的生命形象”。众说纷纭中,有一点却被评论家忽视了,那就是草原文化对于海子诗歌的不亚于农耕文化的构成意义。海子诗歌理想中的“民族性”,往往被简化成汉族性,而实际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对峙、冲突、交流与融合的漫长过程,才是中华民族的完整历史,这两种文明的美学融合,才是完整的民族性格。以西方诗歌精神整合这两种文化经验,才构成了海子所追求的“民族与人类结合”的“大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游牧)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农耕)
 
    以及

    “两个北方戴上的是同一个头颅”(头颅这里指太阳)
           
    ——《太阳·大扎撒》(大扎撒是成吉思汗法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祖国的稻田……天马踢踏”
           
    ——《祖国,(或以梦为马)》
 
    让镰刀平放

    丰收的草原
 
    ——《秋天》
 
    青麦地像马的仪态
         
    ——《晨雨时光》
 
    海子关于草原、马的诗篇,绝不少于他书写村庄、麦地、麦子的诗篇(甚至前者的杰作更多),更独特的是,他有一种融合的诗歌愿望,像上面的诗句所给出的,就是一种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辉互涉的景象,一种胡汉合流的诗意……

  (实习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