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外国文艺》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表示它的生存不会有问题。陈村则说:“我们这一代作家都是在《外国文艺》照耀下成长起来的。”
黑色幽默、存在主义、新小说派都进来了
《外国文艺》杂志是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同龄的外国文学杂志,杂志办刊宗旨十分明确,就是介绍现当代外国文学作品,包括许多早就应该介绍而由于条条框框束缚过去未能介绍的作品。在1980年代初,杂志最早介绍了劳伦斯、萨特、纳博科夫、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略萨、艾略特、伍尔夫、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数百位重要作家。这些当代中西方著名作家的代表作,通过这本杂志介绍进中国,影响了一大批当代文学作家。后来编辑室在编辑《外国文艺》的基础上,又出版了一套“外国文艺丛书”,包括《美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北欧现当代短篇小说》、《意大利现当代短篇小说》、加缪的《鼠疫》、卡夫卡的《城堡》、杜拉斯的《情人》、索尔仁尼琴的《癌病房》以及《荒诞派戏剧集》等等。这些作品的出版,在当时很有意义。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是《外国文艺》最早的编辑,他在一篇纪念同事汤永宽的文章中回忆:“记得第一期就介绍了美国黑色幽默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日本川端康成的《伊豆歌女》。接下来介绍的各种流派就多了,如法国的存在主义文学和‘新小说派’,日本的斜阳派和戏作派等等。我们这样做,只是想让我国文学工作者多看到些当代外国文学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开阔眼界。”1978年6月内部发行的《外国文艺》第一期刊登了《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责令停刊,追究责任时,主编汤永宽说一切责任在于他,他顶住了压力。翻译家戴骢回忆,第一期《外国文艺》还首次刊登了萨特的剧本《肮脏的手》,封底推荐了《走下楼梯的裸体者》,是国内出版物首次公开正面介绍西方抽象美术。《外国文艺》首任主编汤永宽已于2007年7月1日去世,享年82岁。
每位中国当代作家的背后都站着一位西方作家
当代一大批作家的写作得益于1980年代初一大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出版,其中《外国文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当代作家的背后都站着一位西方作家身影。在昨天的《外国文艺》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表示,他们这些作家很幸运在那个年代通过《外国文艺》接触到了外国第一流作家和作品,“我们通过这些文豪汲取养分,而现在读者能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了,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我们这一代是‘译文’的一代。”王安忆说。在作家陈村的记忆中,在他读大学时很难读到这本杂志,“学校附近的小书摊每次都进几本,但店主只卖给他喜欢的人,那个时候要是谁没有读过这本杂志,就会显得很土,没人会搭理他。”“这一代作家都是在《外国文艺》照耀下成长起来。它上面介绍的作家和作品常常会成为一个话题,开阔我们的眼界,而且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
每位作家都感激《外国文艺》对他们写作的滋养,但杂志自1990年代之后其影响力日益衰弱。《外国文艺》现任主编吴洪在座谈会上说:“前卫是当初杂志最大的特点,很多作品的引进都引起很大的争议,并引起公共讨论,销量最高有10多万册。但1990年代后,介绍外国文学的刊物和渠道都多了,而外国文学流派该介绍的都介绍了,杂志的前卫性也不再鲜明,随之而来的就是杂志发行量不断下滑。”
“现在杂志里的内容对读者来说,缺少新鲜感,所以要恢复当年的影响力,确实非常困难。”作家赵长天在座谈会上说。“不可能再回去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外国文艺’。”王安忆也感慨道。杂志影响力削弱和销量的下滑在当前情况下似乎不可阻挡。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公开表示,出版社会继续为杂志给予经济资助,它的生存不会有问题。对于杂志今后的定位,韩卫东说,今后杂志将定位于专业类文学杂志。
而赵长天在座谈会上呼吁,政府的文化基金应该拨一部分资金给专业期刊和文学期刊,“现在的文化基金都投到了市场化的领域,比如电视电影,我觉得政府应该选择一些杂志来补贴。”
(实习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