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梁晓声:我是有两个家乡的人

2009-04-28 09:25:25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

   


作家梁晓声

    “父亲目不识丁。祖父也目不识丁。原籍山东省荣城温泉寨村。上溯十八代乃至二十八代三十八代,尽是文盲。尽是穷苦农民。”梁晓声在自传体散文《似梦人生》谈到父母,这样描述自己的家庭:“母亲也是文盲。外祖父去读过几年私塾,是东北某农村解放前农民称为‘识文断字’的人,故而同是文盲,母亲与父亲不大一样。父亲是个崇尚力气的文盲,母亲是个崇尚文化的文盲。崇尚相左,对我们几个孩子寄托的希望也便截然对立。父亲希望我们将来都能靠力气吃饭。母亲希望我们将来都能成为靠文化自立于社会的人。父亲的教育方式是严厉的训斥和惩罚。父亲是将‘过日子’的每一样大大小小的东西都看得很贵重的。母亲的教育方式堪称真正的教育。她注重人格、品德、礼貌和学习方面。值得庆幸的是,父亲常年在大西北,我们从小接受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的教育至今仍对我为人处世深有影响。”

    梁晓声的父亲在少年时期跟随乡亲们闯关东,完全是在乡亲们的帮扶下在东北娶妻生子。“那时的父亲有点像现在的打工青年,十五六岁就到了东北,在那里认识了我母亲,和母亲结婚。”梁晓声说,由于父亲那一辈,三代单传,所以家乡没有父系的亲戚。父亲只在退休前回去过一次,老人寻根的情节很浓,但恰恰那一次,由于梁晓声在上学,没能随兄妹们回山东荣城。

    梁晓声对山东的部分印象是从父辈以及周围的山东乡亲们那里得来的。虽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老说法,但那种亲近感是无法代替的。“我的父亲一生没有改变过山东口音。虽然他少年时就到了东北,后来全国各地跑,我7岁的时候,父亲便离开哈尔滨市建设大西北去了,每隔两三年回来一次,但是他浓重的山东口音始终没改过。”梁晓声说,父亲是他们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工人,建筑工人。他转折了梁姓家族的成分。“我在小说《父亲》中,用两万余纪实性的文字,为他这一个中国的农民出身的‘工人阶级’立了一篇小传。从转折的意义讲,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梁晓声的印象中,山东人非常讲义气。“我父亲当年经常闯祸,和日本宪兵打架,被抓住过。他喜欢打抱不平,身上有一种宁折不弯的性格,让他面对什么人什么事屈辱地低下头,他做不到。但是父亲非常善良。我对反右派的印象,就是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的。那时父亲是工厂的班组长,在厂里看到一些不平的事情,非常看不惯,就回家跟母亲说。”梁晓声说,自己像父亲的地方很多,但是后来,在大都市的生活中,梁晓声有意识地不断地修正那些鲜明的“父亲特色”。

    但所谓江山难改,秉性难移。他的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是出了名的。小时候的梁晓声,个子不高,但是遇着不平的事儿总爱仗义执言,有一次出手一拳就把小朋友打到水沟里,手臂都摔折了;插队的时候,再有需要打抱不平的事情,人缘极佳的梁晓声不用亲自出手了,同连队的战友会呵护他。即使是到了北京,在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大院里,梁晓声也爱插手管管类似欺负人的事情。当然,他早已发现,即便需要动手,他已经不会动手了。

    另外一部分对山东的印象,来自山东文学作品,《苦菜花》、《迎春花》、《铁道游击队》……梁晓声的少年时期,有机会看了很多山东文学作品,山东人高大、纯朴、憨厚,有责任感,格外珍视亲情和友情。再后来,他逐渐了解到,山东是一个大省,一直以来对国家的贡献也很大。“山东是老根据地,即使是现在到农村走一走的话,山东人身上也有老根据地人的传统,比如遇事做奉献上,表现得相当自觉。做一个省为国家做贡献,做一个人为集体做贡献,这在山东人的传统中是有的。”

    谈到祖籍荣城,梁晓声说,荣城当时是小地区,老家是离海边几十里的渔村,但离海边几十里也不叫渔村了,生活不靠打鱼。“近几年知道一些荣城的信息,知道沿海城市发展快,荣城变成非常美丽的城市,我听到很高兴,荣城是美丽宜居的城市。”梁晓声说,荣城中的一些老乡还会到北京来找自己,宣传部和文化局的同志到自己家里去过。荣城还有博物馆或者是展馆,做了很多外地的荣城人的资料,梁晓声和很多从荣城走出来的将军一起,名列其中。“他们来找我,我变成有两个家乡的人。这两方面有些什么事情,我都会尽力去做。不会分出哪一个更是家乡的感觉。山东人是老乡,哈尔滨人也是老乡。这两种感情都是真切的。”

    在梁晓声的众多作品中,曾有一部他自己比较喜欢的中篇《顺嫂》,是写一位18岁就当县长的女性,随丈夫从山东闯到东北。除此之外,由于对山东的生活与语言不太熟悉,他很少再写以山东为背景的作品,而创作又是一件不可能刻意为之的事情。“还有一点,山东的作家群,非常有影响。张炜、李存葆,都是我的朋友。老一辈作家中,创作水平都很好,著作也都影响很大。”梁晓声补充说,作为孔孟之乡,山东的儒文化根基很深,山东也在做文化影响力的工程,比如正在编创电视剧《孔子》,他祝愿山东能做得好。

    梁晓声已经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任教7年,开了一门课,同时还带了几名研究生。走在大学校园里的梁晓声,和其他老师并无两样,他的备课,甚至比一般人更用功。因为在他看来,有没有准备学生一听就听得出来。所以,但凡有课,他一定会在前一天拿出时间来认真备课,不允许任何事情干扰,也许正因为此,梁晓声被评为全国的“师德标兵”。“学校对我很厚爱,同事非常友好。但是你不可以在学生面前自认为是个特殊老师,学生也不管你特殊不特殊。他们就是要听你的课。”虽然自已不认为特殊,但是知名作家梁晓声,对语言文化大学爱好文学的学生来说,显然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经常会有学生把习作交给梁晓声指导,这也使梁晓声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当下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的学生是不太爱写作,考到大学只不过要拿文凭的学生不为少数;有的一旦爱上写作,会带给你惊喜,他们的语言感觉刷新了汉语言的表达力,对汉语言表意的灵活性、生动性超过以往。”

  (实习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