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15日发表署名文章说,曾经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官场小说”再次看热。除了窥探,人们还想从官场小说中寻找“职场秘籍”。今天的人们,如果还需要通过阅读搜奇纪怪的官场小说来提升自己宦海“游泳”的技术,是进步还是退步?当代官场小说奇异的实用性在无情地提醒着我们,现代政治文化的发育还远远未到乐观的时候。
文章摘录如下:
曾经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官场小说”再次看热。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3月官场小说品种达到123种,与2008年官场小说品种约118种相比,今年这类图书可谓是持续高温。
官场小说热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在文学疲软的当下,对文学爱好者来说,这似乎值得鼓舞。但正如报道中所说:“像当年王跃文的《国画》这样,能持久地让读者有谈论兴趣的官场小说并不多。迅速走红,也迅速沉寂,这几乎是当代官场小说的宿命。”一边是“大热”,一边是“速冷”,这的确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现象。
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官场小说热,从很大程度上说,热的本来就不是文学;官场小说热,其文化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文学的意义。
满足窥探欲望
官场小说为何这么热?原因无非两个:相对满足了人们窥探的欲望;近似于“职场秘籍”。
人们准备从官场小说中窥探到什么?那自然是多数读者经验之外的世界。只有陌生的东西才会引发好奇,催生窥探的欲望。不透明的官场,给了作家们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而这种不透明对官员来说,实为一把双刃剑。
首先,它增加了官员身上的神秘感。传统政治文化认为,官员只有具备神秘感,才可能产生威严,而这种威严在临下治民中又是极其重要的。其次,它也对官员无形中造成了损害。在所有的官场小说中,作为社会角色之一的官员,其整体形象是相当灰黯的。人们完全可以质疑,某些官场小说所设计的人物、情节已和现实严重脱离。但是,正因为“不透明”,质疑的人们面对作家飞腾的想象力,任何辩驳都显得那么苍白。
寻找“职场秘籍”
除了窥探,人们还想从官场小说中寻找“职场秘籍”,这也符合传统政治文化对官场的认知。古人把“官场”叫做“宦海”,意思是其中的学问像海一样深,充分显示了人们对这一职业的敬畏。古人踏上仕途,到异地做官,有时会带上一本手抄的小册子,那里面记载着当地的风俗人情和有名望的乡绅,只有时刻牢记才能确保仕途的平稳上升,那也是一种“职场秘籍”。
而今天的人们,如果还需要通过阅读搜奇纪怪的官场小说来提升自己宦海游泳的技术,两相比较,是进步还是退步?当代官场小说奇异的实用性在无情地提醒着我们,现代政治文化的发育还远远未到乐观的时候。
有人在为官场小说热叫好,也有人在痛心疾首。不论称赞还是抨击,要让官场小说和其它小说品种一样,回归正常的文学创作和阅读生态,就只有一个办法,即给官场“祛魅”,给官员“祛魅”。
因为官场小说热实在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所以,中国作家对官场小说的情有独钟,官场小说在文学界的“奇特繁荣”、“独树一帜”,让人油然而生的,也就不仅仅是一种欣喜的心情了。
(实习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