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网8月23日综合报道(记者高松鹤)】日前,两档汉字听写节目走红,收视率和讨论度一点不低于选秀。针对人们“提笔忘字”的现象,有专家认为,汉字遭遇了危机,民族文化传承出现了问题;也有人认为,汉字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只要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即可,不必承载太多意义。对此,你怎么看?
其实“汉字危机”的观点已经有人提出很多年了。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它不仅是一套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而随着普通民众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汉字之美变得黯淡,文化的“三千弱水”,大家是“一瓢饮”也取不到。所谓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到底是什么,就谁也说不上来,自然更不清楚写出来的汉字与打出来的汉字,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同了。
学语言文字出身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往往认为,“其实字里面有密码的,长但期不写自然就不知道怎么解了,也就越来越没文化。”“现在的快餐文化影响下,文字变得只具有实用性,它的深韵几个人可以静下心好好参悟?没有参,所以更不知道。”
可以看到,其实打出来的汉字的确可以很好地承担信息工具的作用,只是手写汉字退化后,丧失的那个“文化底蕴”到底好不好,几乎没有人能描述清楚了,因为鲜有人可以体悟到了。
不过,仍乐于在一撇一捺的书写中感受和传承汉字文化的仍然大有人在。若是自己写字时,与打字会有何不同?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倒是给出了相当丰富的答案。
现象:汉字听写综艺热播 公众反省提笔忘字
据襄阳晚报报道,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的环节设计都很简单:考官报字音,《汉字英雄》的选手在平板电脑上默写,身后的大屏幕直播“写字”过程,嘉宾于丹、高晓松边看边解释字形、字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则是央视主播们担任考官,台上的中学生按顺序依次走上“听写台”,一期60多个汉字,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可随进程自我检测。“看完一集后,发现自己只写对了一个字,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教的。”一名网友说,起初看汉字听写节目,还带着几分不屑,但看到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写出“荦(luò)荦大端”自己被撂倒后,实在忍不住感叹:“听着耳熟,原来是小时候看《史记·天官书》中最喜欢的一篇,但怎么都想不起来字怎么写,‘文盲感’油然而生啊!”
网友“迷糊的烤肠”也表示佩服来自全国各地初高中学校的尖子生,“看他们连‘尥蹶子’‘貔貅’都会写,我迅速闭嘴,默默翻开了词典。”
8月6日,腾讯网就两档汉字听写节目进行相关调查,181名网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在手机上用“手写”方式的占54.7%,拼音打字的占45.3%。
随着节目引发的全民自检,汉字听写节目在微博话题排行榜上的位置迅速攀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度甚至超过了《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中国梦之声》等热门节目。
自检:汉字为何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娱乐选秀节目的多重夹击中,不仅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夜爆红,另一档“汉字文化”的节目《汉字英雄》也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针对汉字的书写,点燃了不少人对青少年时写字的回忆。由此来看,电视节目好看与否,关键是电视节目创意能否抓住观众的电视心里需求,能否在娱乐中体现出更多的文化元素,能否体现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魏青指出,娱乐至死造成的危害远不止于“肤浅娱乐”、“同质雷同”和“奢华晚会”等,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占用了电视有限的资源,剥夺了观众对文化的追求,误导了社情民情,用歌舞升平掩盖了社会痛感,麻醉了观众的社会情绪和对人文真善美的向往,广电部及时发现问题,延缓或者叫停部分综艺选秀节目,不仅是遏制过度娱乐化,更是在拯救电视文化的回归。
在娱乐开始倒观众胃口的今天,既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能够受到观众的欢迎,那么作为电视人,不妨受此启发,在如何弘扬民族文化上下功夫,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多动脑子,多想法子,用符合电视规律的合理合情和富于创意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文化之美,就一定能够独辟蹊径,将不同风味的文化展现在观众面前。即使现在被诟病的综艺选秀节目,本来可以植入很多的文化元素,会让节目显得更丰满和更有文化味,可是在电视台一切向钱看的急功近利心态下,文化元素被抛弃殆尽,不能不说是综艺选秀节目的自残行为,也是鼠目寸光的发展心态,在人们的全民阅读欲望下降的态势下,电视作为人们回到家里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载体,就该承担起文化滋润的惠民责任,否则就是文化普及平台的极大浪费。
其实制作文化节目不仅能够获得巨大的文化效益和公益效益,也能够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关键就是看节目创意的新鲜度和新颖度,更重要的是,电视文化节目投资小,其投入产出的性价比很核算。被很多业内人提及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制作经费仅仅是《中国好声音》十分之一,但是却极速唤起了全民文化自检,令人震惊和鼓舞。在节俭办节目的大氛围下,文化节目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谁能够闻风而动,谁就抓住了先机。今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了电视晚会奢华过滥之风,也迎来了电视文化节目的曙光,那么,电视能否迎来文化狂欢新时代?这不仅考验着文化管理部门的文化管理智慧和策略,也考验着电视人的聪明才智和文化责任担当,更考验着观众的文化审美的耐心和信心。
思考:多制作益智类教育节目
“莫让手写汉字成为‘非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副主任孟蓬生日前发出呼吁。他说,汉字是唯一未曾中断使用的自源意音文字体系,它不仅属于中华民族,更是属于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与汉字类似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字、古玛雅文字均已消亡。
历史上汉字曾经远渡重洋,传到朝鲜、日本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直到现在,日本仍在使用的汉字还有两千多个。孟蓬生说:“汉字字形变化丰富多彩:由篆而隶,由隶而楷,字体数变。从图画到线条,从具象到抽象,方块汉字以有限的构件、多变的字体,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不可回避的是,现代社会电脑、手持电子终端迅速普及,汉字的实现方式由书写变成击键。‘手写汉字面临危机’并非杞人忧天、无病呻吟,希望媒体多多制作益智类教育节目,承担起国民素质教育的重任。”
评汉字之美 有人欣赏有人使用
2013年8月9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就国人汉字书写能力做了专题评论。评论写道,这个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红了,同时国人的脸也红了,成人书写能力退步严重,学生易写错生活常用词。调查也显示,94.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26.8%的人经常提笔忘字,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在我们血液里流淌了几千年的方块文化似乎正在从熟悉走向陌生。
有人发表了担忧:方块字是否已经渐行渐远?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无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设备的改变不可逆转,“换笔”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因而,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会使用“键盘笔”,手书汉字似乎将要技能化、专业化、艺术化了。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人群,汉字的作用和意义也大大不同。
对大众来说,汉字能够发挥交流书写的工具职能就可以。同时,社会上也有会人能够欣赏和发扬汉字之美,将其文化继承和展示,比如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者、作家等等,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重任,也就自然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只不过,对大众而言,损失的是本可以自己去体验的美妙。
(编辑:陈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