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民意何以对民心?

2009-11-23 11:54:01来源:网友推荐    作者:

   

作者:长平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吕志毅看来,番禺修建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因为这是政府决定的事情,也符合中央文件的精神。因此,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坚定不移地推行”。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广州市政府新闻通报会上,他的这番表态在媒体和民众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这些媒体和民众看来,政府决策应该尊重民意。建垃圾焚烧厂这样的事情,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显然应该进行充分的公开论证。这既关系到周边居民的健康,也反映出政府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程序。这种观念的理论依据是,现代政府的合法性,都以民意为基础。

    “尊重民意”成为常用语,其实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在官方传统的话语体系中,那叫做“顺应民心”。听起来,后者对官员的要求更高。然而,事实上,很多官员在宣称自己的决策顺应民心的时候,一点也不会脸红;当他们被要求尊重民意的时候,反而感到紧张了。从语言研究的角度看,一个熟语可以让人很自然地撒谎,因为人们对它的含义已经熟视无睹了;而一个生词所带来的障碍,能够起到提醒的作用。不过,从政治实践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民意”和“民心”在两种不同的语境中,指的并不是同一个东西。这种使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语言,各自说着完全不同的话,让官员和民众都感到困惑。这种现象,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总是一再地上演。

    从央视《焦点访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吕志毅这样的官员看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的,一是政府官员自己的判断,二是有关专家的意见。尽管记者反复追问,他仍然固执地不谈“民意”。这显然和官方宣传中“顺应民心”的口号不相符。吕志毅面对这个矛盾法,依旧顺手拿起一个习惯性的武器,那就是指责媒体误导,害得群众不明真相。

    我们假设吕志毅是真诚的,或者他真诚地认为这样辩解颇具说服力,可以看到在他的逻辑中,民意是不值得被尊重的——在时代潮流上,他们不如政府官员看得远;在科学技术上,他们不如专家懂得多;在是非判断上,他们极容易被误导。当然,民意是很值得重视的。要重视的不是民众的真实想法,而是对他们的想法的引导。在这个引导中,媒体起着关键的甚至全部的作用。因此,他们说的民心,其实是没有独立价值的群众意见;他们说的顺应,其实就是引导和操纵。

    这是传统君主制的统治观念,或者说是现代的威权主义。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思想鼻祖。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人性不仅是恶的,而且还很贱。人民不仅见利忘义,而且天生欺软怕硬,只要权力足够强,他们就会服从。当权者应该像狮子那样残忍,又像狐狸那样狡猾。他们最好品行高尚,但也不妨欺骗人民,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作为统治术,马基雅维利主义至今仍受到推崇。也有很多人在论证,中国适用于威权主义。但是,生活并不是空洞的理论,一旦官员真的按照那种观念去做事或者说事,民众立即就会感觉到问题所在。不需要任何理论指导,他们就会站到现代民主的队列里。他们都拒绝被代表,坚持表达真实的意见,并希望影响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政府决策。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尊重民意。

    我并不认为中国的基层官员在意什么主义,他们更多是卷进了复杂的利益链中,但是他们在面对民意质疑时,会习惯性地做出那样的反应。比如,吕志毅显然认为,在面对民众的质疑时,强硬是一种必要的姿态。这种姿态在过去可能会被说成是坚决果断,受到普遍赞扬,现在也会在官僚体系内部得到相当多的认同,但是在媒体和民众这里,那已经是一种过时的形象。

    (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