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最新上映 台词迷 美图 预告片 幕后故事 微电影 七嘴八舌说影视 影评 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世界电影120周年佳片巡礼

2015-12-29 10:14:11来源:Mtime时光网    作者:

   
这一次的《120周年佳片回顾》针对的是120年来的电影经典。从无声影片到有声影片的进化、从黑白影像到彩色影像的丰富、从单一类型到多元视角的开拓……

110743.83840280_575X590X3.jpg

  1895~1926


  第七艺术诞生 黑白影像的开拓年代


  电影佳片纵览


  这一次的《120周年佳片回顾》针对的是120年来的电影经典。从无声影片到有声影片的进化、从黑白影像到彩色影像的丰富、从单一类型到多元视角的开拓,每一次改变都带来极大震撼,逐步搭建起电影进化的阶梯。


  而创造这些经典作品的人,是最早一批纵横影坛的前辈,他们用超前的思维和实验精神为电影输入营养,助推电影摆脱杂耍状态,获得了“第七艺术”的荣誉。


  1895年:《火车进站》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一直为发明活动摄影技术而努力,最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前人的基础上制作了一种“活动电影机”,集摄影、放映和洗印为一体,超越了其他人的成果。1895年的冬天,他们在巴黎萧达车站的月台上,拍摄了一辆火车进站的情景,实现了历史的跨越。


  在放映这部电影时,当观众看到火车开进车站,似乎要穿透银幕碾压过来,有人竟然吓得起身逃窜。同时,画面中等车的人多是西装革履的绅士和华服雍容的妇人,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活面貌。




  1895年:《水浇园丁》


  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电影,也是后来广受欢迎的喜剧片的鼻祖。影片取材于当时的一个漫画作品,卢米埃尔在里昂自己家的花园中进行拍摄,他年仅10岁的小弟弟扮演那个做恶作剧的孩子,而园丁的扮演者史莱克本身也就是园丁。尽管如此,这部影片摆脱之前那种单纯摄录生活场面的影片,而具有了情节和表演元素。


  从今天来看,影片的拍摄技术并不高明,光线很暗,构图也很平淡,自然背景被过多的树叶所遮盖,因而显得杂乱。但正是在这个规模短小、一气呵成的片段中,体现出了喜剧片的叙事原则,也就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来推动情节,用肢体语言制造笑点,为默片时代的喜剧艺术奠定了基础。




  1902年:《月球旅行记》


  这部由乔治·梅里埃根据凡尔纳和威尔斯的小说改编成的影片,被称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在14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一个从发明机器到登陆月球再到凯旋而归的完整故事,创造了充满幻想色彩的服装和布景,显得蔚为壮观。当满脸含笑的月亮,突然被一颗炮弹射中脸颊,神色顿时沮丧下来,很萌很可爱。


  影片拍摄完毕后,梅里埃先是放给巡回放映商们看,大家反响很好,争着问价钱,但听到每部要价550法郎后,都觉得太贵,结果一部也没卖掉。梅里埃只好把它毫无代价地借给一个临时影棚去放映,还专门画了一张宣传画,没想到这次上映获得极大成功,放映商们听说后又纷纷回来购买,梅里埃从此走上事业巅峰。




  1903年:《火车大劫案》


  美国西部片的辉煌正是从这部《火车大劫案》开始起步。该片的导演埃德温?鲍特在爱迪生摄影场工作,他追随当时兴起的新闻排演片摄制风潮,根据1900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抢劫事件改编成电影。但他不像梅里埃那样尽量在摄影棚里拍摄,而是走向室外,直接把大自然作为故事的背景,让空旷壮丽的风景成为影像奇观的一部分。


  影片在镜头之间的时空切换上很讲究技巧,实现了电影叙事的流畅和连贯。片中最著名的一幕是,一名劫匪拿枪指着摄影镜头,仿佛是要对着观众射击,带来了强烈的刺激感觉。影片上映后获得观众的极大欢迎,曾有影院从早上连续放映到午夜,场场爆满,并占据美国银幕达10年之久。




  1905年:《定军山》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国产电影的诞生,可惜胶片已经遗失。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后,北京照相师任景丰的大观楼影戏园却因为买不到片源而门可罗雀,便萌生了自己拍片的想法。


  1905年恰好是京剧老生谭鑫培的60岁大寿,任景丰在参加寿宴时突然有了将京剧拍成电影的灵感。在得到谭鑫培同意后,他到德国的洋行里购买了一架手摇摄影机和胶片,然后在自家的院中挂上白色布幔,利用露天阳光,由照相馆的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定军山》中富有动作性的“请缨”、“舞刀”、“交锋”几个片段。片子随后被拿到影戏院放映,造成万人空巷。




  1911年:《小尼莫》


  本片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动画片,由美国动画之父温瑟?麦凯创作而成,为后来所有的动漫艺术树立了标准。影片有时长2分钟和10分钟两个版本,后一版本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加入了温瑟团队创作该片的过程,一群人围在一起愉快地讨论构思。同时,影片的配乐也悠扬动听,类似于今天的久石让。


  温瑟他提倡用动画讲故事和表达情感,并创造了每秒 24 帧的动画制作手法。有一次,他的儿子带回家几本小人书,他受到其中《睡梦乡的小尼莫》的启发,用了四年时间画了4000幅小尼莫的动作图,再把它们一一拍摄下来,用手工给底片染色,制作成《小尼莫》,1911年在纽约放映,引起了巨大轰动。




  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


  大卫·格里菲斯的这部作品让电影从技术玩物上升到了艺术层面,片长三小时,上映持续十五年,观众达到一亿人次,是史上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片。该片可谓是电影初兴时期艺术手法的集大成者,采用了丰富的拍摄手段和剪辑技巧,成功地发挥了蒙太奇的叙事作用,使得故事充满节奏感和史诗氛围。其中“最后一分钟营救”镜头,成为此后好莱坞商业片的惯常套路。


  但是,该片在对历史的诠释角度上倍受争议,它把三K党塑造成英雄,把倡导废奴的林肯塑造成操纵选举、假公济私的恶棍,蔑视有色人种,遭到历史学家的批判。影片上映时还引起激烈的武斗,而本来已经销声匿迹的三K党也在同一年东山再起。




  1915年:《流浪汉》


  卓别林在银幕上最经典的形象正是在这部《流浪汉》中成型。当时的电影演员多是帅气优雅的偶像派,而卓别林用他那标志性的黑色礼帽、翘头大皮鞋和一撮小胡子,构建出一个极具亲和力的草民人物,迅速赢得了观众。在他的众多电影中,尽管流浪汉其貌不扬、生活困顿,却总是艳遇不断,和美丽的“卓女郎”上演着爱情故事。


  本片的隐喻层次和思想高度与卓别林之后的作品相比还相差尚远,但是其夸张而精湛的表演、恶作剧式的幽默风格已初露锋芒,并形成固定模式。影片常运用重复和误会原则,反复渲染一个人的窘境,造成连绵不断的笑果。例如,长工一次次地被米袋砸倒、老板被大锤爆头等,让人忍俊不禁。




  1916年:《党同伐异》


  尽管《党同伐异》在商业上遭遇滑铁卢,但却是格里菲斯的电影艺术达到高峰的标志。由于前一年《一个国家的诞生》取得了惊人成功,格里菲斯想再接再励拍摄一部场面更大、更有深度的影片。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投入了二百万美元的制作费,光拍摄波斯军队的一个镜头就动员了1.6万名演员,最后制作成220分钟长的巨片。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杰作,它采用新颖的分段结构,各段的故事和背景不同,却彼此衔接流畅,由河流逐渐汇成激流,表达出对历史进程的思索,营造出了恢弘的气度。




  1918年:《从军记》


  在像《从军记》这样短小精悍、犹如钻石般完美纯洁的作品里,卓别林的喜剧艺术已经登峰造极。该片可谓是后来《大独裁者》的前哨之作,借一个大兵在一系列荒谬事件中成为英雄的故事,对战争进行了无情嘲讽。而我们所熟悉的《三毛从军记》的故事,也从这部片中得到了很多灵感。


  本片拍摄时正值一战进行之际,痛恨战争的卓别林适时地用电影反映了人们内心渴望和平的呼声,因此取得了十分惊艳的票房成绩。但让人诟病的是,片中大兵戏耍德军的经历到头来只是一个梦境,这个结局也是对现实的某种妥协。此外,在被电影检察机关剪掉的片段里,还有夏洛尔撕下法国总理和英皇礼服上的纽扣作为纪念的镜头。




  1919年:《凋谢的花朵》


  格里菲斯在这部片中摒弃了他之前追求大制作大场面的风格,洗尽铅华呈素姿,以一个简单而又伤感的故事,营造出纯情唯美的味道,并对后来德国“室内剧”的兴起产生了重要作用。远渡西洋的中国人成为故事的主角,与好莱坞当红玉女丽莲·吉许谈起了异族之恋。但中国青年眯着眼睛、佝偻着身子的病态形象,也是外国人对中国的一种偏见。


  尽管没有大场面,该片仍然彰显出格里菲斯极高的艺术造诣,画面构图严谨,以柔和的光线拍摄凋零的贫民窟、雾气弥漫的街道和破旧的商店,渲染出浓厚的气氛,让环境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而丽莲·吉许细腻地表现出被摧残的少女那恐惧、哀愁的神态,也让人永难忘怀。




  1920年:《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这部电影是191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表现主义运动的代表作,以其怪诞诡异的风格,为以后西方的恐怖片和悬疑片奠定了基调。该片最初曾邀请当时尚年轻的弗里茨·朗担任导演,但被拒绝,于是改由多产的商业片导演罗伯特·维内来执导,但影片艺术成就的最大功劳应该是三个“狂飙社”表现派的画家,他们担任美术和布景设计,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片中,一切远近距离、物体形态和建筑物都被改变形状,人物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做着夸张造作的姿态,如囚犯蹲在一根尖三角形的木桩顶端,强盗站在烟囱林立的屋顶上彷徨等,跟当时电影追求真实的趋势迥然不同,被纳粹视为“堕落的艺术”。




  1921年:《寻子遇仙记》


  这是卓别林导演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其创作过程也像片中故事一样充满戏剧化。正当影片进入后期剪辑时,卓别林遭遇了离婚,妻子向他索要这部片的预售收入作为离婚赔偿金,卓别林没有答应。一天凌晨,他和助手把胶卷装进咖啡盒中,然后再装进12个大箱子里,逃到了盐湖城的一个旅馆,完成了最后制作。


  该片虽然延续的是恶作剧套路,但是把父子情渲染得细腻真挚,催人泪下,也体现了卓别林电影的人文关怀和对电影情绪的调度功力。拍片时,小演员库根的父亲一直跟随旁边,当孩子演哭戏哭不出来时,就厉声责骂,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该片在1978年巴西《标题》杂志评选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67位。




  1922年:《北方的纳努克》


  本片是“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代表作,他最早是一个采矿工程师,在阿拉斯加地区进行采矿勘探,并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把沿途所见和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拍下来,剪辑成一部小影片,拿到纽约放映,反响很好。但后来有一次,他抽烟时不小心让火星溅到了胶片,引起一场火灾,所有素材付之一炬。


  弗拉哈迪没有就此放弃,从1920年到1922年,他又花了22月的时间重返北极,选择了爱斯基摩人中最出色的猎手“纳努克”为主角,展现了他们捉鱼、捕猎海象、建筑冰屋等场景,上映后引起极大轰动。但是纳努克因为参与拍摄,忽略了正常的捕猎活动,没有攒够食物,在弗拉哈迪走后的那个冬天全家饿死了。




  1923年:《孤儿救祖记》


  这是中国第一代导演的代表作,开创了“社会问题片”这一类型,曾轰动一时。1922年,张石川和郑正秋等人一起成立了明星公司,第二年,两人合作的《孤儿救祖记》上映。在片中,郑正秋将传统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改良思想结合起来,再加上剧情的跌沓起伏,很受观众欢迎。


  影片上映两天就在上海家喻户晓,大家争相观看,此后又在南京、天津、汉口等地连映六七个月。扮演女主角的王汉伦本来在一家外资企业做打字员,凭借此片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演员。同时,这部影片的成功,还刺激了电影市场的发展,一大批投机家看到了电影行业的商机,纷纷投资成立影视公司,使中国电影出现了第一次大繁荣。




  1924年:《电影眼睛》


  苏联纪录片的奠基人吉加·维尔托夫凭借此片实践了自己的“电影眼睛”理论——摄影机是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的眼睛。他起初是一个未来派的作曲家,十月革命后在莫斯科电影委员会任职,领导前线电影摄影组。后来,他创办了名叫《电影真理报》的杂志片,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电影眼睛派”。


  维尔托夫把场面调度、剧本、演员称之为资产阶级的东西,统统加以排斥,主张采用实况拍摄,认为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与蒙太奇之中,否定新闻电影以外的其他电影类型。该片采用多角度拍摄、快摄、抓拍、倒放等方式,赋予了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




  1924年:《最卑贱的人》


  这部由大师茂瑙执导的影片是德国“室内剧”电影的最高峰,也是终点。影片改编自果戈里的小说《外套》,全片没有人物对话,并舍弃了所有说明性的字幕,只保留了尾声前的一段话,完全靠卓越的镜头语言来完成叙事。演员爱米尔·强宁斯将一个年迈体衰的守门人演得惟妙惟肖,他独创性地通过肩背部的抽搐动作来刻画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使茂瑙在德国跻身名导之列,而且给他赢来了世界声誉。在美国,该片以《最后的笑》为名上映,获得广泛好评,评论界曾把影片列为世界史上的十大最佳影片之一,美国《电影经典》一书称赞茂瑙是“德国的电影天才”。




  1925年:《战舰波将金号》


  1924年到1929年是苏联电影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经典之作,其中爱森斯坦执导的《战舰波将金号》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部。该片是在乌克兰南部城市敖德萨拍摄,仅有几名职业演员,其大场面是由一万多名市民和红海军参与完成。影片用丰富的蒙太奇手法,赋予画面以复杂的象征意义。其中,“敖德萨阶梯”一段的摄影和剪辑技巧,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该片除了在苏联以外,其他国家都禁止上映,但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得到观众热烈的赞许,并被各国电影资料馆争先恐后地收藏。当时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够赶得上该片的声誉,甚至连反苏联的纳粹头子戈培尔,都对作品表示钦佩。




  1926年:《母亲》


  这部普多夫金的代表作堪称平行蒙太奇手法的教科书范例,渲染出卓越的视觉表现力。在当时的苏联,普多夫金的声望与爱森斯坦并驾齐驱,两人都曾是库里肖夫的学生,不过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强调冲突,像是呐喊,而普多夫金的“联想蒙太奇”比较重视现实和抒情,更像歌曲。


  该片根据高尔基原著小说改编,讲述一个母亲从普通的自私妇女到投身革命的转变过程,人物塑造很有深度,摄影构图极具匠心,采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其中“涅瓦河解冻”段落成为联想蒙太奇的重要案例,影片结尾处双线并进的处理方法也堪称经典。普多夫金也是一名演员,在片中扮演一位窄肩驼背、冷酷无情的宪兵军官。




  1926年:《将军号》


  正是凭借这部自导自演的《将军号》,巴斯特·基顿取得了与卓别林相媲美的地位,甚至在某些影迷心中,他比卓别林还伟大。影片前十几分钟的故事铺垫并没有多少惊奇之处,但随着列车的被劫,便迅速开启搞笑模式,幽默桥段一个接一个地涌现,紧张刺激的情节让人如身临其境,尤其后来火车翻下山的镜头极为震撼。


  基顿出身于一个杂耍演员家庭,并长期做杂技演出,因此他的表演以丰富的肢体语言著称,往往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和杂耍动作来营造幽默,这与他一本正经的神态截然相反,被称为“冷面笑匠”。该片中,他就像一个上足了发条的马达,不断在火车上下翻腾跳跃,对后来成龙的动作喜剧也有很大影响。



[page]


  1927~1938


  电影告别无声时代 新技术带来产业变革


  导语


  进入到1920年代后期,有声电影的发明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一开始,大师卓别林对有声电影是拒绝的,认为那样会破坏了喜剧表演的氛围。但个人是无法抗拒科技带来的划时代转变,有声电影从一种时髦的技术逐渐成为主流,黑白默片的时代宣告渐渐结束。


  这个时代是电影大师和佳作层出不穷的年代,因为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已经在开始步向成熟的阶段,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电影中得到实现,那么,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奇妙而又久远的时代吧——


  1927年:《大都会》


  弗里兹·朗的这部片在科幻电影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在那个还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影片所展现的宏大布景和先锋的蒙太奇效果让人叹为观止。弗里兹·朗若生在现代,将秒杀卢卡斯、卡梅隆之辈。由于遭各种删减和母片的遗失,该片始终未能恢复到最初完整版,其2001年的修复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文献遗产。


  该片造价极为昂贵,拍摄历经18个月,耗费500万马克,发动了37000多名群众演员,耗费200万英尺胶卷,但上映后却广受排斥,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德国陷入大萧条,工人不怕受压迫,而是怕找不到工作,这让出品公司差点破产。希特勒非常喜欢本片,多年后试图说服导演为纳粹效劳,但遭到拒绝。




  1927年:《日出》


  本片是德国导演茂瑙赴美发展后拍摄的第一部作品,获得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和最佳摄影等奖项。1924年,德国发生通货膨胀,美国银行家发起了“拯救”计划,但德国电影界被迫输出人才,其中就包括茂瑙。该片虽然由福克斯公司投资,但制作班底是茂瑙从德国带来的,因此有一种混搭的味道,好莱坞的通俗故事和欧洲的高雅情调相碰撞,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当时的德国电影制作精良,被称为“高级艺术品”,好莱坞老板希望借用这个效应来推销影片,但《日出》上映后,却引起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其成本太高,视觉营造虽精彩,但伤感故事却空洞无物。水土不服的茂瑙不久后便离开了好莱坞。




  1927年:《爵士歌王》


  这是史上第一部有声片,它的成功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把电影工业从1927年撕成两半。尽管片中只有很少几段对白,直到剧情进行到40多分钟后才出现,但足以让当年的观众大吃一惊。从此,声音成了电影中的一部分,改变了之前电影的“哑剧”形式,更加接近真实的生活。


  实际上,这个里程碑式的创举是偶然造成的,拍片中男主角在唱完一首歌曲后,随口说了句台词:“等一会儿,等一会儿,我告诉你,你不会什么也听不到。”后期制作时,这句台词被无意中保留下来,于是,影片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成了有声电影,并改变了整个电影业的轨迹。片中,白人舞台演员阿尔·强生扮演了一位黑人爵士歌手,凭此大享盛名。




  1928年:《一条安达鲁狗》


  这是192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超现实主义的电影代表作,崇尚用画面来表现超理智的梦境和幻觉。西班牙导演布努埃尔在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协助下完成了剧本,其构思目标就是让所有的场景都没法被合理解释,除非用精神分析学。布努埃尔用从妈妈那里借来的一点钱,在两个星期内完成了拍摄。当他第一次看到成品的时候,自己就差点吐了。


  影片由一组无逻辑的镜头组成,运用了象征省略的镜头画面和印象主义的剪辑技巧,在当时很有先锋性。其中,开头“剃刀切割眼球”的超现实镜头最为经典,引起诸多猜测,很多年后布努埃尔才在一次访谈中透露,割的是一头死牛的眼睛,并且用了强光灯掩盖牛皮的纹路。




  1928年:《圣女贞德受难记》


  表现圣女贞德的电影有很多,但这部由丹麦导演德莱叶执导的《圣女贞德受难记》被誉为“电影史上探索人类灵魂的密度最大的一部影片”。该片拍摄时正值电影向有声片转型之际,德莱叶用这部惊世之作为默片时代谱写了一曲挽歌,也画上了一个伟大的句号。德莱叶坚持自己的现实主义追求,在拍摄时拒绝使用化妆、伪装和假发,当剧本要求剪掉圣女的头发时,就在真地将女演员的头发剪下来。


  整部影片采用开放式构图,几乎全部由人物特写连接而成,贞德脸上细微的变化成为心灵的一种映照,展现了她既脆弱又坚强的灵魂。电影学家巴赞把此片比作“仿佛是由头像组成的奇妙壁画”、“是面部的纪录片”。




  1929年:《持摄影机的人》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大师吉加·维尔托夫的代表作,具有里程碑性的突破意义。全片没有布景、字幕和道具,直接用丰富的摄影手段和剪辑技巧,谱写成一首表现劳动人民平凡生活的城市交响曲。由于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太过超前,起初没有公司对他的拍摄计划感兴趣,直到1928年,远离莫斯科的乌克兰电影委员会才投资了该项目。


  “维尔托夫”其实是他的笔名,有旋转的意思,他信奉未来主义派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哲学观,歌颂机器和力量。该片的摄像师是维尔托夫的哥哥米凯尔·卡夫曼,他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当时被认为是一种不合常理的越轨行为。




  1930年:《西线无战事》


  这部经典反战题材影片是俄裔美籍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的代表作,获得第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影片以卓越的摄影技巧和写实的风格把战火、冲锋、肉搏等场面拍得十分逼真,尤其是结尾处保罗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瞬间。因为对残酷战争的展现,该片堪称30年代美国最血腥的影片。


  为了表达严肃的主题,刘易斯在片中没有使用任何配乐,然而让他懊恼的是,很多影院放映时竟然擅自添加了配乐。影片上映后在德国被禁,纳粹分子甚至在电影院放老鼠干扰放映。扮演保罗的演员刘·埃尔斯后来因为拒绝在二战期间服兵役,导致的他的影片在芝加哥100多家影院被禁。




  1931年:《M就是凶手》


  这是德国大师级导演弗里兹·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也是电影史上第一部讲述变态杀手的影片。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的背景正是一战后德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时代,犯罪势力极为猖狂,而政府却软弱无力,因此片中的黑帮组织代替政府行使了抓捕变态狂的权力,这被隐喻为当时的德国有迎来纳粹极权的可能。


  弗里兹·朗请来社会上的真正盗贼来扮演影片中的黑帮分子,而且很多正遭到警察通缉,可以说是在与警察打游击的过程中拍摄完成的。影片因为对光与影的杰出运用而成为经典,例如在呈现凶手第一次现身时极具写意,一个黑影慢慢出现在受害的小女孩面前,这个手法被后世的众多恐怖片所模仿。




  1931年:《城市之光》


  这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当1927年剧本正在初创时期,正逢《爵士歌王》诞生,不久后有声电影便大行其道。但这位靠动作就能传达一切意思的天才哑剧演员,担心他的作品用了对白以后,反而会使得观众不易理解,于是坚持拍成无声片,为此曾与公司老板吵得天翻地覆。影片历时3年完成,耗费胶片25万余米,仅流浪汉与卖花女初次见面的场景就拍了8天,共342遍,最后成片拷贝的采用率是0.95%,可见卓别林对创作的严谨态度。


  影片于1931年在美首映后,进影院的观众络绎不绝,很快飚升至票房榜首位,在欧洲同样也引起热烈反响,最终赢利超出投资的三倍有余。




  1932年:《疤面人》


  霍华德·霍克斯执导的这部电影是好莱坞犯罪类型片的开山之作,它以禁酒令时代为背景,讲述地下黑帮之间的利益之争,渲染机关枪的街头暴力,影响了之后一大批同类作品。该片以芝加哥黑帮教父阿尔·卡彭的故事为蓝本,他以强硬残忍著称,火拼时用手榴弹开路,制造了很多屠杀事件,让人闻风丧胆。


  本片叙事简明紧凑,导演采用投影等间接方式来表现杀人场景,避免了赤裸裸的视觉刺激,还加入了暧昧的兄妹乱伦关系,显得复杂而敏感。扮演男主角的是奥斯卡影帝保罗·穆尼,当时他还带有舞台式夸张,但在表现人物心理上已十分细腻,许多小动作运用得恰倒好处,如在警徽上擦火柴,彰显了枭雄的嚣张。




  1932年:《我出生了,但……》


  本片是小津安二郎默片时代的杰作,获得当年日本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一名。影片用喜剧的手法描写儿童的世界和小职员的生活,显得妙趣横生,通过孩子对父亲权威的质疑,揭示了等级社会的残酷。影片不用淡入淡出,采用一个场面一个切换的蒙太奇手法,是小津电影美学的标志,同时画面中也不乏“火车”这一雷打不动的意象。这也是小津美学的继承者侯孝贤看的第一部小津电影,他非常喜欢。


  影片上映时正值日本持续十几年战争的前期,片中有很多地方都映射出这一点,比如教室里“爆弹三勇士”的字牌,当父亲问孩子将来的梦想,孩子的回答是“大将军”等,都体现出当时日本对武力的崇尚。




  1933年:《操行零分》


  这部仅有41分钟的影片,却影响了后来一大批讲述青春叛逆的电影,其中就包括特吕弗的《四百击》,可以说间接上推动了法国新浪潮的诞生。导演让·维果年仅29岁便去世,留下三部短片和一部长片,加起来总长不超过三个半小时,却是法国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就在于他的诗意现实主义风格对艺术的重大探索。


  拍摄本片时,维果的身体状态已经很不好,工作断断续续地进行,花费了两年才完成。影片具有自传的性质,从儿童的视角来审视僵硬的教育体制,初映时被禁,直到1945年才解禁。片中把学生的叛逆行为描写成一场宗教游行,大胆而深刻,其中男主角穿羽毛睡衣的造型成为电影史上经典的叛逆形像。




  1933年:《金刚》


  由库珀和舍德萨克联合执导的这部电影,融合动画、真人和模型为一体,开创了特技片的先河,也是怪兽电影的祖师爷。影片上映时正值美国大萧条时期,它为观众提供了一场释放生存焦虑的逃亡游戏,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以9万美元创下当时最高首周末票房纪录,拯救了面临倒闭的雷电华电影公司。


  该片的两位导演都曾做过摔跤手,他们亲自为特效公司完成了霸王龙与金刚之间的搏斗动作。尽管金刚这一形象在后来多次被翻拍,但它最初的黑白影像对观众造成的震撼是无法取代的,美国电影学院将它列为上世纪最伟大的100部电影之一。扮演女主角的菲伊·雷在2004年病逝后,纽约帝国大厦为纪念她而熄灯15分钟。




  1934年:《神女》


  吴永刚编导的这部影片是中国无声电影的巅峰之作。本片也是吴永刚的处女作,当时他才27岁,之前是电影厂的美工师。他在上夜校的路上,常看到一些浓妆艳抹的女人,在昏黄的路灯下游荡拉客,于是便产生了把她们的故事拍下来的想法。


  吴永刚提前对每一场戏和每一个镜头进行了精心设计,并画出草图,影片上映后被评论界称为“1934年下半期中国影坛的最大的收获”。阮玲玉在片中奉献了一次伟大的表演,她以朴实自然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一位受欺凌又极为坚强的母亲形象,吴永刚说她的表演就像自来水龙头——“说开就开,说关就关”。




  1934年:《一夜风流》


  本片由“好莱坞最伟大的意大利人”弗兰克·卡普拉执导,是第一部赢得奥斯卡大满贯的影片(最佳影片、导演、男演员、女演员和剧本)。该片由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哥伦比亚公司出品,投资成本很少,却获得巨大收入。克拉克·盖博是米高梅的头牌小生,被租借给哥伦比亚,作为对他生活中闹剧的惩罚。他在片中不穿内衣的习惯成为流行时尚,导致全国的内衣价格大幅下跌,内衣制造商曾想起诉电影公司。


  克劳黛·考尔白决定出演本片,是因为导演承诺给她双倍片酬,并在4周内拍摄完成。但她很不喜欢影片,当得知自己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时,正准备动身去旅游,匆忙赶到颁奖典礼后,穿着便装登台发表了感言。




  1934年:《驳船亚特兰大号》


  本片是法国导演让·维果的第一部长片,也是他的遗作,影片融和了现实主义和超现实的浪漫风格,被誉为三十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经典。在英国《视与听》杂志每十年由世界影评人和导演评选的影史十佳电影排行榜中,该片1962年排名第十,1992年导演评选排名第五、影评人评选排名第六,可见其在影史上的地位。


  影片拍摄期间,维果已身患重病,等到首映时却离开了人间,年仅29岁,但他的艺术精神后来被戈达尔、特吕弗、林赛·安德森等人传承。影片的摄影师鲍里斯·考夫曼是苏联“电影眼睛派”大师维尔托夫的兄弟,他与维果的几次合作奉献出了不同的影像风格,都已成为影史上的经典范例。




  1935年:《意志的胜利》


  这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纪录片,也是最伟大辉煌的纪录片,原因就在于它精彩绝伦的艺术形式和纳粹内容之间的强烈反差。女导演瑞芬斯塔尔以天才的创造力和美学理念,赋予了镜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把纯粹的政治宣传品提高到了艺术高度。为配合拍摄,纳粹帝国提供无限制的经费,16名一流摄影师和30台摄影机组成摄影组同时开工,并配备22辆汽车和无数身着制服的警官,供导演随时驱遣。


  二战结束后,瑞芬施塔尔被定名为纳粹的同情人而遭到逮捕,直到1949年才结束牢狱之灾,但导演生涯也长时间中止。但她性格极为坚强,60年代末还远涉非洲,拍摄当地的民风民俗,回国后出了两本摄影集,曾轰动一时。




  1936年:《摩登时代》


  本片是卓别林的一部转型作品。从技术上看,虽然仍旧用默片拍摄和字幕提示,但在开头和结尾都采用了一些声音。本片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到卓别林本人声音的电影,故事结尾夏尔洛哼的那支歌就是他亲自唱的。从主题上看,卓别林超越了一直以来总是表现个人悲剧故事的范式,而对大机器时代的社会和人类的普遍命运进行了关怀。


  影片原先设计的结尾是,查理最终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医院,而前来看望她的那个姑娘变成了一个修女。卓别林后来觉得这个结局“过于痛苦”,于是改成现在这个比较光明的路线。影片上映后,曾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体反击,因为影片在很多搞笑桥段中丑化了资本家的形象。




  1937年:《白雪公主》


  本片是迪士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一经推出就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制作动画长片也成为迪士尼的主业,同时还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艺术奖”和奥斯卡特别金像奖。影片历时三年拍摄,期间投资成本不断增加,当制片厂的钱花光之后,迪士尼就向美洲银行申请贷款,恰好银行的一位董事是米老鼠迷,他在看过影片的前期制作片段后,非常激动,果断同意了贷款。


  片中,白雪公主的形象原型是当时好莱坞著名女演员珍妮·盖诺,曾主演《日出》《宾虚》等经典片。白雪公主的配音员是公开征求来的,而小矮人之中的糊涂蛋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音,导演决定让他在电影里不发一语。




  1938年:《育婴奇谭》


  本片是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经典神经喜剧之一。片名Bringing Up Baby被翻译为《育婴奇谭》,但故事里其实没有与婴儿有关的内容,Baby指的是一直美洲豹的名字。由于片中凯瑟琳·赫本扮演的神经质女孩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同,大家一听到她聒噪的声音就厌烦,上映后遭遇票房失利。导演霍华德·霍克斯被雷电华公司解聘,赫本也成为票房毒药。


  多年过后,随着影片在电影回顾展上的放映和评论家的评论,反而越来越受到追捧,被视为典型的美国喜剧,入选了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的《国家电影登记片目》,2006年被《首映》杂志评选为“史上最伟大50部喜剧”之一。



[page]


  1939~1955


  二战乌云密布全球 电影产业战后复苏


  导语


  经历了之前的默片时代,电影本应该进入更加繁荣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直接影响到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


  步入1930年代后期,伴随战争幽灵盘旋在亚欧上空的不详阴影,美国电影拉开奢华幕布:耗费“难以想象”的巨制拍摄彩色长片、史诗巅峰巨制的《乱世佳人》。从战争号角吹响的那刻起,两个新电影类型诞生:黑色幽默电影及黑色电影,刘别谦、比利·怀尔德、希区柯克等巨匠给好莱坞电影涂抹上变革的重彩。


  从废墟中崛起的欧洲更欢迎新现实主义运动,真实远比技术的进步令观众欢欣鼓舞;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则先后用不同的风格让日本电影获得世界瞩目。


  1939年:《乱世佳人》


  包揽奥斯卡八项大奖的史诗大片《乱世佳人》令好莱坞大片厂制度到达巅峰,多年后曾跟着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慢性自杀”的人,都对他疯狂的斗志表示了尊敬。贝蒂·戴维斯、凯瑟琳·赫本……当费雯·丽从1400人的面试中被选出时,多数人的疑问是:她是谁?大众票选的盖博却不乐意出演白瑞德——他甚至没有读过原著,直到米高梅帮他支付与妻子离婚的5万美元赡养费,他才点了头。


  费雯·丽在拍摄初期十分敬业,但温厚的导演乔治·丘克被制片人炒鱿鱼后,接替他的维克多·弗莱明禁止她与男友劳伦斯见面!怨恨的她于是拒绝发声呕吐戏,还把厌恶转移到导演好友盖博身上,令观众倾倒的深吻,是大蒜加洋葱味的。




  1940:《幻想曲》


  首部立体声电影《幻想曲》是动画与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它由8部音乐短片组成,最早诞生的《魔法师的学徒》原打算收入“糊涂交响曲”系列,因严重超支,迪士尼决定改拍音乐合集。1938年秋,他和音乐评论家、故事导演用三周选出《幻想曲》用曲(包括弃用的德彪西《月光》)。


  据说,有员工建议用《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迷糊鬼”当主角,还好迪士尼坚持选用了米老鼠。研究希腊和斯拉夫神话、用动物和芭蕾舞者做卡通人物基础、费城交响乐团录制音乐……电影甚至考虑过用宽银幕和3D制作,最终耗资达220万 到250万美元,取得巨大成功。




  1941:《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是现代电影的纪念碑,是导演奥逊?威尔斯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享有创作自由的电影——那些开创性的超低角度镜头便是他的主意。当雷电华高管突然现身片场时,威尔斯告诉伙计们:棒球比赛开始,然后断然离开。据说这部以纽约报业大亨赫斯特为原型的电影顶住压力在旧金山首映时,威尔斯在入住的费尔蒙酒店电梯里邂逅了赫斯特。他“恭请”后者作为嘉宾参加首映礼,赫斯特不发一言。当赫斯特走出电梯时,威尔斯大吼:“要是换了凯恩的话,他会来参加的。”他也没有忘却博尔赫斯和萨特对电影的批评:太学究气和过于自恋。




  1942:《你逃我也逃》


  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作,以喜剧嘲讽荒谬政治的效果比卓别林《大独裁者》更为出色。据传米利亚姆?霍普金斯本是该片女主角,但当她对这一角色表示不满时,卡洛?朗白鼓励她辞演,随后取而代之。然而,电影拍摄完成不久后,朗白便在飞机失事中丧生。


  当时不少评论指出:“《你逃我也逃》为她璀璨的银幕生涯书写下难忘的结局。”也有人批评此片以滑稽的方式处理纳粹和展示华沙的惨剧,甚至用冷酷无情和可怕来形容也不为过。刘别谦反击道:“或许有人会称它为可悲的闹剧或滑稽的灾难——可我不在乎,观众也不。”




  1943:《卡萨布兰卡》


  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剧本的《卡萨布兰卡》,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影史百大爱情电影之首。由于二战爆发,大批欧洲影人涌入美国,有34个国籍的演员参演了这部电影,其中不少人是难民。据说直到接近拍摄完成,褒曼去留仍是谜,但真相是:他们只是无法给出她离开鲍嘉的合理说法。


  而且褒曼其实比鲍嘉还要高,所以对手戏只能让鲍嘉站在盒子上或坐在枕头上完成。更不美好的现实是,他们在幕后几乎不说话——因为鲍嘉妻子怀疑二人有染,甚至曾大闹化妆间。




  1944:《双重赔偿》


  比利·怀尔德和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合作的《双重赔偿》是黑色电影肇始——尽管过程对二人都是灾难:即便钱德勒大力反对,他仍修改了男主角在毒气室被处决的结尾。为了找这个令人讨厌的主角,怀尔德跑遍整条大街,甚至“惯犯”乔治·拉夫特和艾伦·拉德都对他说不。


  弗莱德·麦克莫瑞一开始也是拒绝的:“我是个浪漫喜剧演员啊!”怀尔德说服了他,像后来又说服他出演《桃色公寓》里通奸的无赖上司一样。他们还不得不把主角名字由沃尔特·奈斯改为沃尔特·奈夫:居然真有个叫沃尔特·奈斯的保险代理人住在比佛利山!




  1945:《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它是二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首部重要作品。它聚集了诸多未来数载意大利电影的杰出人物:费里尼对剧本有贡献;导演罗西里尼(这是他的战争三部曲首作);以及后来在奥斯卡、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上均有斩获的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妮。


  不过,尽管这部电影的纪实性(部分事件源于现实)、真实性风格极具开创性,也有人认为它在角色塑造上过于戏剧化与夸张化,脱离了新现实主义的人物真实:尤其是意大利人和纳粹黑白对立的脸谱化。它在意大利本土及美、英、法等国大受欢迎,并斩获首届戛纳电影节大奖,极大鼓励了意大利电影人在战火废墟中崛起。




  1946:《生活多美好》


  这是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主演詹姆斯?斯图尔特生平最喜欢的作品,跻身诸多榜单,还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指定收藏。最早关注这个故事的是格里?格兰特,他力荐雷电华购买了电影版权,雷电华转手把它卖给了自由影业。


  自由影业从银行借资154万美元拍摄这部创业作,最终耗资达到370万美元。电影在《黄金时代》上映一周后首映,折戟奥斯卡,早期票房只有330万,不但导演提前退休,连斯图尔特都一度想要改行。历史证明了它的价值。1974年,电影版权失效,此后几十年间,它成为电视台圣诞节时播映的经典“曲目”;1992年1月5日,它在东正教圣诞节播出,成为苏联解体后在俄国放映的第一部美国电影。




  1948:《偷自行车的人》


  维托里奥·德·西卡导演的这部电影被公认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作。美国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曾提出主角父亲由加里·格兰特饰演,德·西卡最终拒绝,启用了业余演员,用多达六个摄像机同时从几个角度拍摄他们的表演,他调度街上人群的能力令来探班的大卫·里恩印象深刻。为拍摄维托利奥广场,摄影师不得不一大早伪装成电车司机——那儿不允许架设三脚架,更别提叫电车停下来等待拍摄。


  意大利名导伊托·斯柯拉当时只有15岁,深深记得当天上学经过广场时出奇的静寂。未来的西部片教父莱昂内也卷入其中:16岁的他免费出演了一个红袍教士,部分对白是借助数数完成的,因为他完全不会说德语。




  1949:《第三人》


  获金棕榈大奖的《第三人》是黑色电影经典作。著名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为该片撰写剧本,他说奥逊·威尔斯贡献出了名句“瑞士人对世界文明的唯一贡献只有报时鸟。”据说加里·格兰特和詹姆斯·斯图尔特都曾是马丁的人选,而哈里原型来自格雷厄姆在军情六处的双重间谍上司金·菲尔比,初定演员为埃尔·考沃德。


  但在角色改为美国人后,联合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提议换为罗伯特·米彻姆。他认为米彻姆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而备选“威尔斯对此不会贡献半毛钱”。不料米彻姆因吸毒入狱,急需资金投入《奥赛罗》的威尔斯幸运入围。1950年9月20日,25000名东德人无视东德政府禁令,在西柏林观看了该片的露天放映。




  1950:《彗星美人》


  14项奥斯卡提名,6项大奖,《彗星美人》和同年的《日落大道》一样,都是隐喻好莱坞甚至美国弊端的佳作。贝蒂·戴维斯在片中有一把刺耳的嗓音,不少人认为她借鉴了塔卢拉赫·班克黑德,塔卢拉赫也指责戴维斯模仿了她。戴维斯委屈地表示,这源于她拍片期间离婚诉讼造成的压力。


  电影上映两年后,原小说作者玛丽·奥尔遇到塔卢拉赫,后者认为她当然是玛戈原型,玛丽向她保证人物取材自伊丽莎白·伯格纳,塔卢拉赫反而勃然大怒。苏珊·海沃德、克劳黛·考尔白、玛琳·黛德丽、英格丽·褒曼等人辞演玛戈一角不但挽救了戴维斯下滑的事业,更让她收获与该片演员加里·梅里尔的爱情,二人收养的女婴便取名玛戈。




  1950:《罗生门》


  黑泽明的《罗生门》获威尼斯和奥斯卡双重肯定后,令日本电影步入国际舞台,威尼斯称誉摄影宫川一夫正面拍摄太阳的创举为“摄影机初进森林”。当黑泽明最初把计划提交给大映时,说只用罗生门的露天布景和纠察使署的墙,此外全用外景,大映高高兴兴接受了。后来,大映董事川口松太郎抱怨上了大当:这么大的罗生门还不如搭一百个摄影棚布景省钱。


  电影外景选在奈良深山及京都近郊光明寺的森林,尽管蚂蟥密集天气闷热,这群年轻人仍劲头不减,忘我工作甚至感动了和尚,送给黑泽明一把写着“益众生”的扇子。




  1951:《欲望号街车》


  获奥斯卡8项提名、4项嘉奖的《欲望号街车》是好莱坞话剧型电影的高峰,令费雯·丽成为奥斯卡与威尼斯双料影后。据说派拉蒙原来计划把田纳西·威廉斯的这个话剧搬上大银幕,并由威廉·惠勒执导、贝蒂·戴维斯主演,最终华纳买下了版权。它始终得不到审查办公室肯定,还遇到道德委员会抗议。


  华纳只好瞒着导演删掉12处总长大概4分钟的内容,以“B”级上映。电影结尾,布兰奇被带去了精神病院。而据说电影一杀青,患有躁郁症的费雯·丽直接被送去医院精神治疗。因此片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马龙·白兰度非常不喜欢角色斯坦利,却获得第一次奥斯卡提名,并以不着外衣而显露白色汗衫的形象成为性感符号。




  1952:《雨中曲》


  影史最伟大歌舞片之一的《雨中曲》反映了好莱坞从无声到有声的过渡。它源于米高梅制片亚瑟·佛雷想再利用一些二、三十年代的旧歌,于是要求编剧把它们串成故事,并获得吉恩·凯利同意演出,从环球被借来唐纳德·奥康纳出演首部米高梅电影,只有“让他们笑”和“摩西以为”是特意为电影谱写的歌曲。


  他们详实考证了当时明星的穿着打扮和片厂的布景设备,许多角色都有原型。著名的“雨中曲”一段,吉恩·凯利发着高烧,用时七天拍摄完成,每天六小时的人工降雨用掉了数百加仑水。与故事相反,简·哈根在片中的说话和歌声都由本人完成,黛比·雷诺斯反而被配音,据说她还因不会跳舞被吉恩·凯利骂哭过。




  1952:《正午》


  历时28 天拍摄而成的《正午》,开启修正主义西部片时代,主演加里·库柏获得奥斯卡与金球奖双重嘉奖。在他接片前,约翰·韦恩、马龙·白兰度、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格利高里·派克等人都曾是小镇执法官人选。制片人斯坦利·克雷默和导演弗雷德·金尼曼透露,他们原本打算拍彩色电影,但拍了没几天就放弃了这一初衷:因为黑白片更具艺术感。


  为增强故事与真实时间的“实时感”,还删掉了詹姆斯·布朗扮演的托比一角——托比在电影中最终被枪杀,以防电影显得过于幽闭。该片是许多美国总统的最爱。据说克林顿更是八年内在白宫放映了约二十次,甚至在交班时把此片推荐给布什。




  1953:《东京物语》


  作为最能体现日本巨匠小津安二郎风格的杰作,《东京物语》在国际上享誉极高。小津在它获得《电影旬报》十大佳片第二名后说:”我试图通过孩子的变化来描绘日本家庭制度的崩溃”,接着说这是他最通俗的一部作品。事实上,是编剧野田高梧最早向小津提出故事构想,他灵感来自莱奥·麦卡雷导演的《明日之歌》。


  经过103天的写作,野田和小津在43瓶清酒熏陶下,完成较以往最强调人物情节的剧本,精心打磨的对白根本不留演员临场发挥的余地。片中原节子的丈夫在战场上死去。现实生活中,她长兄参军病死在西伯利亚。




  1953:《恐惧的代价》


  这是第一部同时获得金棕榈和金熊的影片。四个亡命司机中最年轻的马里奥由伊夫·蒙当饰演,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费尽口舌说服他出演,这是一段爱恨交加关系的开始。首次冲突是蒙当表示,只要弗朗哥还活着,他就拒绝在西班牙拍摄。导演让了步,将拍摄地改为法国的卡马尔格。


  导演希望另几个演员能有不同背景和国籍,圈定德国演员彼得·范·埃克、意大利演员法科·卢力和法国默片资深演员查尔斯·文恩。糟糕的是泛滥的雨水令拍摄延期,导演妻子克鲁佐病倒,导演自己摔坏了脚踝,预算超支5000万法郎,电影停拍了6个月。1954年它在美国上映时,还删去了21分钟所谓的反美镜头。




  1954:《大路》


  获威尼斯银狮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大路》,标志着意大利名导费里尼由新现实主义转向新现代主义。费里尼和编剧图里奥·佩尼利最初想表现一个中世纪的流浪骑士,后来,吉普赛和马戏团的生活吸引了他们,剧本在1953年定稿。


  不过,制片人不相信年过30岁的玛西娜能演绎未谙世事的少女,但她完全是费里尼想着玛西娜写就的。他们自己为《大路》拍样照,愤怒的费里尼还曾撕毁和制片方的合同。最终他承诺把资金压到最低,卡罗·庞蒂和迪诺·德·劳伦提斯接手开拍,它令玛西娜成为“银幕上永远的流浪儿”。




  1954:《七武士》


  获威尼斯银狮奖的《七武士》是黑泽明迈入大师级殿堂的著作,影响了一代好莱坞导演。黑泽明一开始本想拍某位武士的一天,但一直找不到相关生活资料。翻阅资料中,他和编剧桥本忍查到一段记载:某个村子为抵御野武士袭击而雇佣了几位武士,最终只有这个村子幸免于难,于是他们写出了《七武士》剧本。


  扮演胜四郎的木村功原本定角农民利吉,他并不喜欢胜四郎一角,但黑泽明说,胜四郎的假发套只有木村才戴得漂亮。片中最耀眼的武士、由三船敏郎饰演的菊千代,最初设定较为阴郁,与三船沟通后,最后成为反传统的武士。




  1955:《大地之歌》


  《大地之歌》被称为“印度第一部成熟的电影”,是阿普三部曲的第一部(后两部是《大河之歌》、《大树之歌》)。在1956年的戛纳,它比黑泽明、伯格曼、希区柯克的作品更引发震动。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本是广告公司的画师,看见让·雷诺阿在印度拍摄《河》后,触发他筹拍此片。


  电影完全按照印度作家比普特普山·班纳吉原著中的叙事顺序拍摄,主角阿普在开场10多分钟后才出生,雷伊说:“我以与人类呼吸节奏相吻合的方式来导演我的片子”。当他站在戛纳领奖台上,不禁为这部3000美元成本拍摄的电影感谢上苍:季风没有毁掉他借来的16毫米电影机。



[page]


  1957~1974


  欧洲电影大师崛起 新好莱坞时代来临


  导语


  二战过后,这一时期的欧美电影总宣言是“突破”,它们变得前所未有的大胆:无论在画面、叙事、主题还是技巧上。费里尼、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等欧洲电影大师在这一阶段纷至沓来,用各式“怪招”耍得影坛目瞪口呆。


  而美国电影在经历《宾虚》《阿拉伯的劳伦斯》等大片最后的辉煌后,终于筋疲力尽地迎来新的受众和新的审美变迁:新好莱坞电影及紧随而至的《教父》、《驱魔人》等商业大片,把年轻人从电视机前拉回了大银幕。但说到底,库布里克才是这一阶段美国电影的最大贡献,更别提他的“未来三部曲”对后世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了。


  1957:《十二怒汉》


  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的《十二怒汉》,是导演西德尼·吕美特的电影处子秀。故事源于编剧瑞杰·诺罗斯一次庭审经历,最早是1954年的电视作品,亨利·方达看到后当即决定买下版权。他聘请有丰富电视剧经验并能控制成本的吕美特执导,作为主演兼制片人,据说他第一次到片场看到简陋的布景就发飙了。


  34万美元成本、一个月左右拍摄,电影最初票房并不好,方达对联美的发行深感不满,他觉得它不该在大放映厅上映,且获奖后也没有再次发行。但电影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美国律师协会表彰其“令公众更理解并欣赏美国的司法体系”。




  1957:《第七封印》


  透过这部获戛纳评委会大奖的电影,伯格曼试图探索死亡及宗教的奥秘,他说片中在欧洲游荡的瘟疫幽灵,正是对核战争的焦虑隐喻。电影雏形是1955年的广播剧《木刻画》。


  在《夏夜的微笑》获奖后,原本对它反应冷淡的史凡斯克老板笛姆宁同意开拍,条件是在36个工作日完成。副导演用两周寻找外景地,开篇的海滩及部分山景戏是在瑞典豪维·哈拉尔自然保护区拍摄的,伯格曼也很喜欢斯堪那省的氛围,那儿的灯光比北部地区要柔和。


  令人惊讶的是,在黑云下著名的死亡之舞完全是在几分钟之内完成的即兴作,电影最终在35天之内杀青。




  1958:《迷魂记》


  希区柯克的这第45部长片在上映之初遭遇到票房和舆论的双重失败,如今却被公认为悬念大师的巅峰作品。除因怀孕而放弃的维拉·迈尔斯外,拉娜·特纳、吉恩·华莱士等都曾是女主角人选。派拉蒙最后和哥伦比亚达成协议,外借金·诺瓦克过来,除支付25万美元外,还需出借詹姆斯·斯图尔特与她合演《夺情记》(1958)。


  电影剧本前后经手三个编剧,最晚加入的山姆·泰勒提出了诺瓦克主观视角闪回戏,希区柯克本已把它从所有拷贝中去掉,是联合制片人与发行方派拉蒙一起投了否决票。派拉蒙最初反对用这个片名,担心观众会不知所云,后来他们勉强点头,但要求广告部要在海报上让希区柯克的名字和片名一样醒目。




  1959:《四百击》


  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处女作在戛纳一鸣惊人,成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奠基石。1958年,特吕弗最后一次以评论家的身份随电影发行商、岳父伊尼亚斯·摩根斯顿参加戛纳,和岳父看完《雁南飞》后,说服他买下该片发行权,获得巨大商业成功。博得岳父信任后,特吕弗拿来剧本,摩根斯顿投拍了预算大约只有4000万旧法郎的《四百击》。


  在特吕弗妻子玛德莱娜·摩根斯坦看来,父亲这次举动“显然是为了帮助我们的生计,为了给女儿的丈夫一个机会,以证明他能拍电影。”片中,所有参加安东尼的试镜但落选的小演员,都变成了安东尼的同学。




  1959:《宾虚》


  票房喜人的史诗电影《宾虚》在12项奥斯卡提名中狂揽惊人的11项,好莱坞迈入大制作,大场面,大背景和疯狂烧钱的时代。米高梅在1953年就开始筹备根据华莱士同名小说改编的《宾虚》,希望借1925年大受欢迎的原版电影挽救不佳的财务状况。


  马龙·白兰度、理查德·伯顿、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洛克·哈德森等人都曾为宾虚人选,尤以前两人呼声最高。电影被推迟重启后,保罗·纽曼断然拒绝了与《圣杯》角色相似的宾虚,最终定角查尔登·海斯顿后,预算也从500万美元飙升至1300百万美元。单说战车比赛,就花六个月建成足有5层楼高、18英亩的外景地,11分钟的大战用了数月规划,十周拍摄。




  1960:《筋疲力尽》


  戈达尔首作《筋疲力尽》在柏林擒得银熊,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又一开山作。面对9万美元预算,戈达尔想出许多怪招,反倒成就打破陈套的不羁个性。不用分镜头剧本,只勾勒出草图,每天早上写台词当场念给演员听。


  不租摄影棚,所有场景都在街上、咖啡厅、巴黎酒店客房完成。避免用人工光源或三脚架,或把摄影机藏在从邮局借来的手推车里偷拍;或学习让-皮埃尔·梅尔维尔,让摄影师坐在轮椅上他自己进行推拉;或干脆公开拍摄,所以常在片中会发现路人狐疑地面对镜头。




  1962:《阿拉伯的劳伦斯》


  这部史诗巨片在奥斯卡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在内的七项大奖。马龙·白兰度因与《叛舰喋血记》档期冲突婉拒后,他们考虑过安东尼·博金斯,得知他要与希区柯克合作就放弃了。阿尔伯特·芬尼曾耗资10万英镑试镜4天,但拒绝了长达5年的“奴隶条款”。彼得·奥图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伊丽莎白·泰勒力荐的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试镜当天,染了金发的奥图穿着《威尼斯商人》戏服走入,令里恩中途拍板确定。开机前,奥图用剩下的5周背熟原著,采访接触过劳伦斯的人,还前往约旦学习骑骆驼。艰苦的拍摄最终令他伤痕累累,减重28磅,因此当里恩邀约《日瓦戈医生》时,他果断拒绝,二人横生罅隙数十年。




  1963:《八部半》


  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八部半》是费里尼对之前电影和人生的总结,是首部关于一个人全部心理状态的电影。费里尼原计划拍摄《马斯托纳的旅行》(简称《马》),尽管资金、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已到位,陷入创作危机的他却毫无头绪。直到某天一个工作人员请他参加生日宴,说期待他拍出好电影,他才冒出拍片念头。片中马斯楚安尼一直拍不出来的影片正是《马》,那个巨大而古怪的布景也是为《马》搭建的。


  不过,马斯楚安尼一角在最早的故事大纲中是个作家,但得知他在安东尼奥尼的《夜》中演过作家后,费里尼改写了角色。




  1964:《荒野大镖客》


  莱昂内的“美刀三部曲”首作《荒野大镖客》开创了新类型:通心粉西部片。他一直认为最适合镖客的是亨利·方达,可他对这部20万美元预算的意大利制作来说实在太贵,詹姆斯·柯本也是,查尔斯·布朗森则干脆表示“这是我读过最烂的剧本”。


  另一位拒绝此片的理查德·哈里森推荐了连续剧《皮鞭》中的主演之一:34岁的伊斯特伍德。莱昂内觉得擅长骑马的伊斯特伍德有种疲倦、隐忍的气息,但太文弱,于是让他留起胡子,抽起雪茄,并送给他能显得肩宽的斗篷。而从没去过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的伊斯特伍德,最终接受的理由是,“最差就当我做了次不错的旅行吧。”




  1964:《红色沙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安东尼奥尼力擒金狮奖的《红色沙漠》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对爱尔兰演员理查德·哈里斯来说,合作过程并不愉快——导演几乎不会说英语,使得沟通异常困难。


  哈里斯有部分画面由替身从背后拍摄完成,对此说法莫衷一是:有人声称哈里斯在意大利服用迷幻药,在公开场合举止怪诞,表演不稳定;戴维·海明斯称在他接演《放大》前,哈里斯提醒他小心:因为冲撞了电影,他被踢出剧组;有说导演面对走位质疑时回答:“你不要问我为什么。你是个演员,要你做就做”,哈里斯愤然离席。




  1965:《日瓦戈医生》


  作为大卫·里恩金像三部曲收关作(另两部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桂河大桥》),该片获最佳改编剧本、电影配乐等五项大奖。当制片人卡罗·庞蒂买下小说电影版权后,选中了大卫·里恩。里恩在连续两部没有女性角色的片子后,被这个浪漫爱情故事吸引。


  里恩启用了亚利克·基尼斯、拉尔夫·理查德森等爱将,米高梅原寄望保罗·纽曼出演医生日瓦戈,但里恩被奥图激怒后,选择了奥马尔·沙里夫,后者原本自荐的角色是帕夏。由于原著在苏联被禁,电影大部时间在西班牙拍摄,并转场芬兰及加拿大拍外景,耗时两年,斥资1400万美元。




  1966:《阿尔及尔之战》


  在拿金狮奖的《阿尔及尔之战》中,北非人第一次在国际影坛上被作为人而非风景描述,它是第三世界电影崛起的代表,也是批判殖民主义的先驱典范之作,并获得奥斯卡三项提名。意大利导演吉洛·彭特克沃在24岁时成为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者,给他拍片提供巨大的帮助。


  威尼斯电影节颁奖那天,他径直跑去海滩游泳,直到一大群记者冲向海滩,把穿着泳装的他团团围住,才得知自己成了幸运儿。该片在法国被禁多年,法国政府谴责它“不公正、不平等”,而且,该片中的游击队组织国家解放阵线(FLN)领导人一角,正是由当年的反抗者首领出演,他在法国被视为恐怖分子。




  1967:《雌雄大盗》


  《雌雄大盗》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赢得八项奥斯卡提名。编剧大卫·纽曼、罗伯特·本顿改写美国著名雌雄大盗时,作为法国新浪潮的疯狂爱好者,他们不但模仿了《筋疲力尽》,还代入《朱尔与吉姆》的三人行关系,梦想着让特吕弗做导演。


  特吕弗也很喜欢这个故事,但在围绕男主角扯皮的当口,从特吕弗那里听说故事的沃伦·比蒂买走了电影版权,找来阿瑟·佩恩执导——据说为了投资,比蒂把老板杰克·华纳堵在屋角,抱着他的腿,说不给钱就要吻他的脚,换来了160万美元。尽管比蒂和佩恩在拍片时经常各执一词,结尾他们一致同意来个震撼的,这就有了那个著名的在弹雨中提线木偶般颤抖的死亡之舞。




  1968:《2001太空漫游》


  它是现代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也是导演库布里克获得的唯一一个小金人:最佳视效奖,然而他只报了自己的名字。完成《奇爱博士》后,库布里克对外太空生命产生兴趣,在哥伦比亚公司职员罗杰·卡拉斯建议下,找到小说家亚瑟·克拉克联手创作,花了两年时间把短篇小说《了望哨》改编成剧本。


  为力求真实,库布里克召集了35个美术家和设计师,20多个特效制作人员,还有一个科学顾问团,并用六个月耗资30万美元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离心机。直到这部被定义为“终极迷幻之旅”的电影上映,作曲家亚历克斯·诺斯才知道自己创作的长达40多分钟的配乐完全没被采用,差点得抑郁症。




  1969:《午夜牛郎》


  作为史上唯一以X级电影的身份得到奥斯卡最佳影片者,它首度在美国影坛上直言了同性恋问题。当导演约翰·施莱辛格第一次读到同名原著时,就决心把它搬上大银幕。发行方联美担心它主题肮脏,导演和制片人杰罗姆·赫曼表示愿意降薪换取分红后,项目才被批准。


  最初沃伦·比蒂表示有兴趣出演巴克,施莱辛格可不认为观众乐意接受他成为失败的牛郎,他的理想人选是迈克尔·萨拉兹,可后者要价太高,便转向了第二选择强·沃特。另一主角达斯汀·霍夫曼为获得导演认可,成功伪装为流浪汉,并花了大量时间在纽约贫民窟游荡、观察。整个拍摄阶段,他还在鞋里放了一些小石子,以便让跛脚在镜头中表现一致。




  1970:《陆军野战医院》


  这年美国包括《巴顿将军》、《虎!虎!虎!》、《第二十二条军规》在内的多部战争片上映,最炙手可热的属于《陆军野战医院》,开启反思战争的“越战-水门”时代。1968年,编剧小林·拉德纳无意中看到原著,辗转推荐给二十世纪福斯。


  剧本在被15位导演拒绝后,落到了45岁的罗伯特·奥特曼手中。他的导演风格遭到了大家一致质疑:画面雾蒙蒙,人物模糊不清,好几个演员同时说台词,超爱用变焦又不跟演员交代镜头落点,给小配角太多戏份。奥特曼顶住压力提前三天结束拍摄,400万的预算只花了350万,并取得7320万票房佳绩。




  1971:《发条橙》


  库布里克“未来三部曲”终篇《发条橙》(另两部是《奇爱博士》和《2001太空漫游》是影史上最具争议的经典禁片,它与《肮脏的哈里》《稻草狗》一起,在银幕上掀起暴力狂澜。滚石主唱贾格尔因档期拒绝出演阿莱克斯后,库布里克从林赛·安德森的《如果》里挑中麦克道威尔,他欣赏后者正面全裸的牺牲精神。


  麦克道威尔忍受了导演严苛的要求,比如被强行撑开眼皮重拍几十遍,头被按在牛肉粉调色过的水槽里几乎溺死。当众多艺术家被找来设计各类性玩具时,库布里克则忙着看伦敦所有30岁以下女演员的乳房,阿德琳妮·柯瑞拒绝了,库布里克因替角受伤而妥协,“比他想的要坚挺”,柯瑞这样回答副导演。




  1972:《教父》


  《教父》被称为“《公民凯恩》以来美国最重要的作品”,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奖与最佳改编剧本奖,连同两年后的《教父2》一起记录了黑帮权利交接史。自认艺术家的科波拉一开始并不愿执导这个畅销小说,但面对华纳30万美元的债务,好友卢卡斯劝他低了头。


  科波拉打算要意大利裔的阿尔·帕西诺出演迈克尔,派拉蒙制作总监罗伯特·埃文斯认为他太像街沟里的老鼠,推荐了罗伯特·雷德福、沃伦·比蒂、尼克尔森、阿兰·德龙。总裁斯坦利·杰夫同样不喜欢教父人选马龙·白兰度,科波拉用耍赖般的瘫倒在地换取了对方让步。科波拉自己也差点被伊利亚·卡赞取代,是白兰度站出来为他撑了腰。




  1973:《驱魔人》


  它是史上第一部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恐怖电影,根据通货膨胀调整后,它也是R级电影史上第一高票房。上映前,人们陆续得知摄制期间发生的不详事件:演员杰克拍完电影一周后去世;马克斯·冯·西多抵达纽约拍片那周,他的兄弟离世;杰森·米勒的儿子在海滩差点被摩托车撞死;艾伦·波斯蒂恩背部严重扭伤躺了好几周……


  为这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倍增神秘。12岁的琳达·布莱尔每天早上要花超过两个小时化妆,小演员十分讨厌吃蔬菜,因此她的呕吐物是用绿豌豆汤做成的,大众获悉这一真相后,那年绿豌豆汤的销量暴跌。




  1974:《唐人街》


  11项奥斯卡提名并获最佳原著剧本奖的《唐人街》,被誉为完美的黑色现代电影。1973年,罗伯特·唐尼把它卖给制片人伯特·埃文斯时,它只是个故事大纲。唐尼花了18个月去充实剧本,最终原作超过300页,波兰斯基让他大刀阔斧地删减。埃文斯梦寐以求艾弗琳是简·方达,但决定权在波兰斯基手中,他选择了费·唐纳薇。


  它是波兰斯基在血腥屠杀后阔别好莱坞5年的回归作,创作期就有争执:波兰斯基希望杰克和艾弗琳上床,他还觉得好人必胜的结局太寻常,强调“艾弗琳必须死”。拍摄阶段更糟。约翰·A·阿朗索取代了学院派摄影师斯坦利·科蒂兹,后者觉得画面太黑无法使用。



[page]


  1975~1995


  经典蜂拥而至 电影全球化趋势凸显


  《大白鲨》1975


  《大白鲨》成为史上最成功的恐怖片,开创了好莱坞“暑期档”,并打破票房纪录,这些早就已经被载入影史史册。但有意思的是,它对斯皮尔伯格来说,只是一部来料加工的“命题作文”。


  当时,他还只是个新晋导演,第一部电影《横冲直撞大逃亡》还没有上映,那部电影的制作人理查德·D·扎努克和大卫·布朗却非常看好这个小伙子,两人买下了《大白鲨》的版权,并把它交给斯皮尔伯格来拍。事实证明两位后来成为金牌制作人的“毒辣”眼光,《大白鲨》赚进了超过300倍的收入,两位制作人跻身亿万富豪行列。




  《出租车司机》1976


  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些“时代体温”的孤品级电影,时间越久,它就越成为见证和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影像档案,《出租车司机》就是记录越战之后的197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迷惘混沌的电影范本。该片是演技大神罗伯特·德·尼罗和马丁·斯科塞斯的第二次,也是最为巅峰级的合作(第一次是斯科塞斯开始引发影坛关注的《穷街陋巷》),成就了他们之后多年互为御用的传奇佳话。


  当年只有13岁的天才童星朱迪·福斯特也是第二次和斯科塞斯合作,她扮演的雏妓角色几乎没有后来者可以超越,甚至在几年后引发了崇拜者刺杀里根总统的事件,仅仅是为了引起她的注意。




  《洛奇》1976


  《洛奇》创造了两种类型电影的里程碑——体育动作电影与励志电影。当年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想拍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一个到处敲门推销自己剧本的末流演员,他在观看了当时同样不出名的拳击手阿里和维蓬内的比赛后,只用了三天就写出了剧本,辗转很多公司, 最后艾文·温克勒(Irwin Winkler)和罗伯特·查托夫(Robert Chartof)愿意投资该片,但他们给出的拍摄费用不超过一百万美元,史泰龙就可以饰演洛奇,但最后制作成本花费了150万美元。


  不过回报却是全球超过两亿美元的惊人票房,并且拿下了奥斯卡的最高奖座!之后,这个系列在30年里,一直拍到了第六部完败才收官。




  《星球大战》1977


  和所有创造历史的巨片一样,《星战》还是一个策划案的时候,就是拿来被遭受嘲笑和拒绝的,但在好莱坞如果有后悔药,那联美和环球影业恐怕肠子都悔青了,因为当初乔治·卢卡斯是先把意向和剧本拿给这两个好莱坞巨头看的,却被无情拒绝。眼光独到的福克斯掌门人艾伦·拉德二世非常看好卢卡斯,甚至在《星战》还没拍竣时就签订了续集合同。


  《星战》不仅成就了全新的科幻太空电影类型,其在商业上的成功,更是直接将已近破产边缘的福克斯公司的股票推高了一倍,让福克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好莱坞最赚钱的公司。




  《现代启示录》1979


  和《铁皮鼓》一起在戛纳下双黄蛋的《现代启示录》,获得金棕榈的时候竟然还没有完成制作,造成戛纳评委内部大争斗。该片折腾了整整十年,“煽风点火”的那个人就是乔治·卢卡斯,是卢卡斯的提议,让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买下电影版权。


  于是科波拉只好自己上阵,他找人修改剧本,拉到西洋镜公司的资金,付给马龙·白兰度前所未有的天价片酬,跑到菲律宾艰苦卓绝地拍了大半年,却延迟了三年才上映。后世有人把该片当成巨亏的代表,只能说它的3000万成本太可怕了,美国本土8000万的票房勉强抹平了投资。但科波拉却从此和好莱坞决裂,之后十年都没拍到一部上规模的制作。




  《铁皮鼓》1980


  《铁皮鼓》在德国乃至全球电影史地位极高,被认为是批判纳粹毁灭人性最犀利与深刻的神作,但却因其中对未成年人(其实在片中是成人侏儒)的露骨性描写,从小说到电影,自诞生之时起便没有跳脱过各种被禁的命运。


  1997年,也就是《铁皮鼓》面世的17年后,有人向警察举报该片DVD制品中有未成年人性行为内容,警察搜查了很多个拥有该DVD碟片的人得家,并收缴了DVD。1998年10月,美国联邦法院才指出收缴DVD是非法行为。直到2001年5月的最后裁决,俄克拉荷马才取消禁令。2015年6月,《铁皮鼓》登陆上海电影节,这是该片在中国的首度正式公开放映。




  《夺宝奇兵》1981


  本来是乔治·卢卡斯和色情片大王菲利普·考夫曼一起要拍一部关于约柜的电影《印第安纳·史密斯历险记》,但卢卡斯却先拍了《星战》,而且为了躲避当年狂热的“星战潮”而去小岛独家,却遇见了挚友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很想拍一部邦德式的系列电影,卢卡斯就把这个约柜故事抛给斯皮尔伯格,连把主人公改成印第安纳·琼斯,也用了卢卡斯爱犬的名字。连和派拉蒙谈投资也是卢卡斯出面的。尽管两人为了该片争论不休,甚至卢卡斯还反对斯皮尔伯格用自己御用男演员哈里森·福特,但两人还是联手促成了一个伟大的冒险系列电影的诞生。




  《银翼杀手》1982年


  1982年,刚刚凭借《异形》声名鹊起的雷德利·斯科特推出了《银翼杀手》,却因该片阴郁黑色的气质和晦涩难懂的情节,而被影评人和观众,甚至主演哈里森·福特唾弃,口碑票房都双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片却从“烂片”,慢慢变成了被冠之以“伟大”、“神奇”的科幻经典。它所讨论的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哲学思辨,变成了一个经久不息的热门话题。由于膜拜者众多,对《银翼杀手》的研究,几乎成为了一门单独的学派。


  哦,对了,邵氏电影也参与了该片的投资,尽管当年它让邵逸夫先生很伤心,甚至直接影响了邵氏进军好莱坞的计划。




  《美国往事》1984


  《美国往事》在当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花了十年时间来制作该片,成本高达4000万美元。但它在上映时,片商却将四个小时的片长“阉割”到139分钟,完全没有“往事”可言,因而遭遇排山倒海的口碑恶评,在美国仅收票房500多万美元,可谓惨败,没有获得一个奥斯卡提名。


  一代名导莱昂内之后郁郁寡欢,五年后几乎是“含恨”在老家仙逝。但在之后30年,《美国往事》却上升到了可以和《教父》平起平坐的经典黑帮电影的高度。按照莱昂内最初意愿剪辑而成的269分钟版本修复上映,让人可以看到这部溢满了他“美国情怀”的电影的原本模样和炽热初心。




  《乱》1985


  自1965年《红胡子》与巨星级的男演员三船敏郎分道扬镳后,黑泽明开始了五年一部电影的节奏,这个节奏到了1985年,便是《乱》。《乱》中缺了一位叫做志村乔的演员,也是一个值得小小纪念的分水岭:从黑泽明最早期的《姿三四郎》开始,志村乔就一直是黑泽明的固定班底,几乎出演了黑泽明所有的影片,志村乔于1982年去世,没能出演《乱》。


  《乱》是一部真正的东西合璧的作品,它取材于日本传统寓言故事,又用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作为电影情节架构,用鲜亮到饱和的画面色调,来表现一个灰暗至悲剧之美的故事。它所产生的震撼力,甚至超越黑泽明自己早中期的大部分电影。




  《末代皇帝》1987


  《末代皇帝》主要架构用了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但那部小说仅只写到庄士敦和溥仪分别,之后的段落参考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以及其他一些史料。扮演成年溥仪的尊龙从此一炮而红,但溥仪这个角色几乎成为了尊龙整个电影生涯的唯一亮色。


  事实上,意大利大导演贝托鲁奇第一个面试的就是尊龙并且非常满意,在全世界转了一圈后,角色落在了尊龙身上。该片也是著名华人影星陈冲到好莱坞发展后的一次重要转型机会,陈冲的表演完全不逊于任何好莱坞女演员,但《末代皇帝》破天荒地九项奥斯卡提名全部获奖,却没有一个表演上的奖项,不能不说是一桩让人遗憾的影史公案。




  《红高粱》1988


  《红高粱》成为华语电影首个获得三大欧洲电影节最高大奖的影片,意义非凡。实际上,这个奖是陈凯歌导演阴差阳错“让”给张艺谋的。当时官方已经确定陈凯歌的《孩子王》去柏林参赛,但陈凯歌却选择了戛纳。


  不得已之下,柏林授权的中国选片人余玉熙向全国各大电影厂“求救”,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杨凤良(也是《红高粱》的副导)推荐了《红高粱》,柏林方面看后如获至宝,本来已经截止了报名日期,破例让《红高粱》参赛。而《红高粱》粗旷浓烈的影像和人性之美轰动了柏林,一举拿下金熊奖,从此改变张艺谋和巩俐的艺术人生。




  《悲情城市》1989


  当初拍摄《悲情城市》,无论是导演侯孝贤,还是出钱投资的邱复生,都是顶着可能血本无收,甚至牢狱之灾的巨大压力,因为他们触碰的是一个非常禁忌的话题。虽然当时台湾已经解除了戒严令,但在那之前,若只是谈论“二二八”事件,都可能因言获罪。


  《悲情城市》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只是通过一个家庭在大历史之下的遭遇,来讲述人与时代的命运关联。在获得威尼斯金狮奖之后,该片在台湾上映,一刀未剪,轰动非常,也成为侯孝贤最为赚钱的电影。《悲情城市》超越电影之外的意义在于,它用电影语言重新接续上了一段几乎被抹去的、充满创痛感的历史。




  《好家伙》1990年


  《好家伙》不仅贡献了影史最为经典的3分零2秒的长镜头,还是斯科塞斯经典作品里票房成绩最出色的一部,以其R级的身份,仅在美国就收入近五千万票房。《好家伙》延续了《穷街陋巷》的背景和架构,但更通俗。五年后的《赌城风云》,也被认为是它的拉斯维加斯翻版。


  《好家伙》让马丁重新走向事业巅峰。更有意思的是,《好家伙》原著小说《Wiseguy》的作者尼古拉斯·派勒吉,从此从一个跑罪案口的记者,变身为专业黑帮片编剧和制作人,不仅为斯科塞斯写了《赌城风云》的剧本,还自己制作了《美国黑帮》,但都脱不了《好家伙》影子。




  《沉默的羔羊》1991年


  奥斯卡历史上,只有三部电影,同时将最佳影片、导演、男女演员和改编剧本五个最有分量的奖项全部拿走,它们分别是《一夜风流》、《飞越疯人院》和《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当时志在必得地直指奥斯卡,甚至将档期从1990年末推到了1991年初,避开了与同发行公司的《与狼共舞》同届竞争。


  发行公司Orion当时已经濒临破产,仍拿出20万美元送《沉默的羔羊》参加奥斯卡。因《沉默的羔羊》大获成功,Orion公司坚持到1990年代末才歇业。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朱迪·福斯特都不是男女主角的第一人选,但却为《沉默的羔羊》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辛德勒的名单》1993年


  1980年代初,当斯皮尔伯格从好友、环球影业大老板西德·谢恩伯格那儿看到关于《辛德勒的名单》的书评后,他惊呆了。在拜会了促成这本书出版的幸存者后,环球买下版权。在寻找多位大导演未果之后,是1990年代新纳粹主义的再次抬头,让斯皮尔伯格下定决心自己来拍这部电影。


  该片在波兰实地拍摄,只有奥斯威辛集中营是重新搭建的。拍片途中历经坎坷,斯皮尔伯格边拍还要边越洋连线做《侏罗纪公园》的后期,他曾经一度灰心到觉得这部电影注定会失败,他甚至没有收取该片酬劳。但最后,《辛德勒的名单》甚至比他的大部分娱乐片更为成功与不朽。




  《肖申克的救赎》1994年


  1994年是一个伟大与奇葩的年份,随便一部好片放到普通年份,都是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高水准,其中就包括《肖申克的救赎》。但该片被提名七项奥斯卡却空手而归,让人扼腕。该片改编自恐怖小说之王史蒂芬·金的《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这是史蒂芬极少数是非恐怖悬疑作品。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花了五年时间才拿到版权。


  该片包罗了信念、友谊、坚定、自由等正能量价值观元素,是大部分观众心向往之的。当时,它的票房表现平平,但之后录像带和影碟销量长期领先,还长期霸占著名电影网站IMDB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




  《低俗小说》 1994年


  谁也想不到,《低俗小说》这样在当时间显得太“不正经”的黑色喜剧片,竟然会在影史占有自己一席之地,还附带改变了独立电影的生态,制作该片的独立电影公司米拉麦克斯公司,之后成为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之一。


  这部电影什么都不像,好似一锅大杂烩,根本没办法为它定义类型。当初瑟曼拒绝了昆汀的邀请,但昆汀就打电话等着瑟曼在那头看完剧本回话,最后瑟曼终于点头同意,帮昆汀还原了他最爱的影片《法外之徒》里美丽的女主角安娜·卡里娜的经典造型。聪明的昆汀还去找了两位当时已经“过气”的巨星布鲁斯·威利斯、约翰·屈伏塔,令他们放下所有过去,肆无忌惮地在电影里疯狂了一把。




  《阿甘正传》1994


  智商只有75的阿甘,却做了那么多改变历史的事情,《阿甘正传》其实就是20世纪后半叶美国历史的一个回放,只不过用一个不寻常的普通人串了起来,它并不宏大,却自成史诗。制片人温迪在1985年就发现了温斯顿·格鲁姆的《阿甘正传》这本书,于是开始筹备该片,华纳兄弟影业在1988年拒绝了该片,觉得它和同样是讲低智商人士的《雨人》相似。


  早期,约翰·特拉沃塔和比尔·默里都是阿甘的演员人选,这个角色还找了当时很红的喜剧演员切维·切斯,但切斯却轻易地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后来阿甘这个角色交给了汤姆·汉克斯,汉克斯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片中的事件都必须是历史上发生过的。




  《非常嫌疑犯》1995


  《非常嫌疑犯》上映的时候,导演布莱恩·辛格还不到30岁。而天才编剧克里斯托夫·迈考利,写剧本的时候才26岁,并在28岁的时候凭该片拿到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非常嫌疑犯》是这对搭档的第二部作品。


  该片的绝妙之处,就是完全不按观众的惯性思维出牌,整部电影处处出人意料,最后的谜底揭晓,观众几乎是惊呼“我竟然没有猜到!”查兹·帕尔明特瑞扮演的戴夫的选角可谓一波三折,罗伯特·德尼罗和克里斯托弗·沃肯两位大腕都拒绝了该角色,艾尔·帕西诺档期错过,不过之后帕西诺说这是他最遗憾错过的角色。



[page]


  1995~2015


  经典蜂拥而至 电影全球化趋势凸显


  导语


  距离现在的时代越近,大家熟悉的经典影片就越多,不仅是熟悉,很多经典影片大家可能也达到刷了无数遍的地步。1970年代末~1980年代,是好莱坞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也是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等新好莱坞干将崛起的阶段,《星球大战》、《出租车司机》、《夺宝奇兵》等电影在商业和文艺领域各有斩获,新的时代宣告来临。


  全球各地的新一代电影人也都在逐步扬名,中国的第五代导演走上了历史舞台,日本的黑泽明大师虽然步入老年,但作品仍然能够震惊世界。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期,那时候的电影令人着迷。


  《冰血暴》Fargo 1996年


  2014年,电视剧版《冰血暴》播出,被赞“和电影一样好!”那么,电影究竟有多好?尽管《冰血暴》交代,这是“一桩真人真事……”但实际上,科恩兄弟是想让聪明人看完后会蹦出一句“鬼才相信这是真事”。该片的整个故事的背景地,自始至终都是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明尼苏达。白雪也许只能掩盖一时的罪恶,但所谓茫茫雪原却是天网恢恢。


  《冰血暴》有着科恩兄弟一贯的“偶然事件改变命运”的特色,喜剧中又夹着暴力与血腥,看似复杂的故事线,却越理越清晰。因为绝妙的里程碑式的价值,《冰血暴》是科恩兄弟最好的作品,1990年代中期美国独立电影的杰出作品,还被选入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收藏电影目录。




  《泰坦尼克号》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号》上映之前,外部全部都是质疑:福克斯公司怕巨亏,非要把派拉蒙拉进来联合出品分担风险;很多人吐槽只有22岁的迪卡普里奥和21岁的温斯莱特形象不般配;还有人等着看这艘“巨轮”票房口碑双输的笑话……


  但詹姆斯·卡麦隆全部坚持了下来——电影公司想成熟一些的马修·麦康纳来演杰克,但卡麦隆拼死都要小李来演;温斯莱特坚持不懈地给卡麦隆寄夹着玫瑰的信,她如愿拿到了露丝的角色。因为坚持,卡麦隆甚至让出了自己的报酬,应对片方对超支和上映延期的质疑,多出了半年时间对后期精雕细琢,才成就了一部辉煌巨制。




  《黑客帝国》The Matrix 1999年


  《黑客帝国》让全世界观众脑洞大开的时候,两位导演还叫沃卓斯基兄弟而不是姐弟。在筹备处女作《末世狂花》时,兄弟俩就已经完成了《黑客帝国》的剧本了。


  他们提出了拍摄这部电影需要八千万美元的预算,这对于才拍摄第二部电影的导演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华纳影业只付给了他们一千万美元,他们用这些钱拍了开篇十分钟,把华纳给震了,于是拿到了投资,但是因为预算非常吃紧,以至于那些看起来很酷的皮衣,其实是非常便宜的聚氯乙烯做的。而片中那场堪称特效革命的静态摄影的戏,当初本来是想实拍的,但是后来发现只有电脑才能完成这样的奇观。




  《卧虎藏龙》2000年


  早在1993年回台湾拍摄《饮食男女》时,李安就读到了民国时期“北派五大家”之一的王度庐的《卧虎藏龙》,悲情武侠的情怀,让李安决定拍一部武侠片。


  于是他在拍摄《理智与情感》和《冰风暴》时,还在忙《卧虎藏龙》的版权,但版权的事情却是一波三折。可是,没有任何一个题材能代替《卧虎藏龙》!李安后来还是想尽了办法,集结了华语电影的最强阵容,拍出了一部经典中的经典。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是玉娇龙,误打误撞代替舒淇出演这个角色的章子怡,在老牌巨星周润发、杨紫琼的提携下,表现耀眼,很快成为国际瞩目的新星。




  《一一》 2000


  尽管整部电影绝大部分镜头在台湾取景,几乎全部用台湾本土演员,但因失望于台湾电影大环境,杨德昌当年是没有让《一一》在台湾公映的,也没有报名金马奖。杨德昌凭该片拿到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是他导演生涯的最高荣誉,却也是他电影生涯的一曲绝唱。《一一》第一场戏是一场喧闹的婚礼,最后一场戏是一场温情的葬礼,杨德昌借此来表现生命的回环往复。


  《一一》探讨的是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永恒话题,它是杨德昌对人生和现实最后的思考,也可谓是完满。这部电影在华语电影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并至高无上的,尽管,在整个华人地区,它只在香港正式公映过。




  《天使爱美丽》2001


  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的电影总是有古灵精怪的奇思妙想,他曾经去过好莱坞发展,2000年回到法国拍摄这部《天使爱美丽》,但从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搜集各种细碎的故事点了,最后他把这些故事和回忆,用绚烂的镜头拼贴成为一部充满诗意的电影。


  当热内开始构思剧本的时候,拉来了他拍《黑店狂想曲》的老搭档纪尧姆·劳伦特,让《天使爱美丽》的台词更加有意思。本来写剧本的时候,爱美丽这个角色是为英国女星艾米丽·沃森量身定做的,甚至原名都叫“艾米丽”,但由于档期和语言问题,艾米丽退出,热内偶见在一张海报上看到了大眼睛的奥德丽·塔图,并且只用了十秒钟试镜就定下了她。




  《上帝之城》 2002


  《上帝之城》改编自小说《神的城》,是作家保罗·林斯花了十年时间,深入巴西底层走访并写成的小说,在巴西甚为畅销。该片充满了暴力、凶杀、毒品、枪声和罪恶,却有凌厉炫酷的剪辑,一片混乱之中,能看到少年成长史的清晰叙事。更厉害的是虽然电影在说里约的贫民窟,但最后却直指巴西政局的动荡,导致了社会分裂与暴力泛滥成灾。


  该片反映的是巴西的现状,但电影的理念放之四海都能找到影子。拍摄中,剧组从里约城找来了几百名当地青年,经过培训后出演原汁原味的“路人甲”。拍摄中也遇见了随时剑拔弩张的情形,最后艰苦卓越地才完成全片拍摄。




  《谍影重重》2002


  著名作家罗伯特·鲁德鲁姆写于冷战期间的间谍小说《谍影重重》,在全球拥有大批读者,1980年代末期被拍摄成迷你电视剧集,很可惜,他在电影版《谍影重重》后期制作的时候就去世了。拍喜剧成名的导演道格·里曼,另辟蹊径地将《谍影重重》重拍成了改写商业娱乐动作片历史的系列电影。


  好玩的是,让里曼有兴趣拍摄该片的灵感,竟然是德国电影《疾走罗拉》,以至于《谍影重重》中的红发女角色,就直接找了“罗拉”弗兰卡·波坦特。男主角伯恩这个角色,最早找的是布拉德·皮特,但皮特要去演另外一部间谍片《间谍游戏》而拒绝了邀请,于是,一贯给人知性印象的马特·达蒙挑战了这个角色。




  《大鱼》2003


  《大鱼》的原著被称为“父子世界最安详的童话”,是丹尼尔·华莱士的处女作。由于这本小说新奇的想象,要具象化成电影,必须要有一个极好的剧本和充满天马行空思想的导演。编剧约翰·奥古斯特写出了剧本,被蒂姆·波顿大加赞赏并立马开拍。


  在这之前,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也很感兴趣并有意执导,但因为档期的原因只好作罢。善于营造哥特式奇异气氛与黑色童话世界的“怪才”蒂姆·波顿并没有让大家失望,成就了一部完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佳作。




  《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 2003


  《国王归来》是《魔戒》电影系列的最后华章,而最精华的部分,都留在了绚烂豪壮过后的电影结尾,弗罗多回到夏尔国,最后一句台词是“我回来了”,这也是托尔金原著小说的最后一行字,有一种举重若轻的仪式感。接下来是另外一个有仪式感的部分,就是片尾主要演员的名字,和他们的形象一起一一闪现,让观众回味起三部以来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个点子是由扮演白袍巫师甘道夫的伊恩·麦克莱恩提出来的。


  片尾曲是由殿堂级歌手安妮·蓝妮克丝演唱的“Into the West”(《航向西方》),一名绝症少年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曾到《魔戒》片场参观。他去世后,编剧弗兰·威尔士写下了这首歌词。




  《断背山》 2005


  《断背山》对李安来说,只是一个调剂与缓冲的作品,当时他刚拍完一部很耗费体力与精力的《绿巨人浩克》,拍摄《断背山》这样情节舒缓、景色旖旎的电影,让他感觉很轻松,或者可以称之为度假般的心情,所以他也没有对《断背山》寄以太大的厚望。当他接手该片的时候,因为制作成本太低,已经有好几位知名导演拒绝了执导邀请。


  可是,李安却以自己深厚的功力,硬是把一部可能被拍成同性恋猎奇式西部片的电影,打造成一部充满了内蕴与张力的情感剧情片,横扫当年几乎所有颁奖礼,甚至帮李安拿到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却在最佳影片止步,但这也是奥斯卡错失佳作的遗憾。




  《四月三周两天》2007


  《四月三周两天》之前,罗马尼亚乃至于东欧电影,都是默默无闻的,甚至,罗马尼亚几乎没有自己的电影产业,年产量在个位徘徊。该片摘得2007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这不仅仅是对只拍过两部长片的克里丝蒂安·蒙吉的褒奖,更是让长期以来偏安一隅的罗马尼亚乃至于东欧电影,成为世界影坛关注的焦点。


  这部背景放在1980年代末期的电影,成本之低的迷人魅力,不仅在于其冷冽但直抵人心的气质,紧张到透不过气的情节铺排,更在于它如同手工匠人一般的拍摄技巧。




  《黑暗骑士》2008


  和以前的《蝙蝠侠》系列电影不同,甚至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不同,《黑暗骑士》虽然是《蝙蝠侠》系列的前传,却完成了一次商业与艺术的至尊融合,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具有了一个大师该有的一切气场风范,但他却说,《盗火线》才是对《黑暗骑士》影响最大的电影。


  希斯·莱杰扮演的小丑,是整部电影最光芒万丈的焦点,他不经意地成就了电影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角色。想扮演小丑的大牌很多,包括罗宾·威廉姆斯、保罗·贝坦尼和亚德里安·布洛迪等著名演员,但最后角色落在了不到30岁的莱杰身上,莱杰不仅演出了一个有着惨痛过去的邪恶人物,还赋予了小丑这个很多知名演员扮演过的老角色,以全新灵魂的生命。




  《阿凡达》2009


  拍摄《阿凡达》的想法,在詹姆斯·卡麦隆做卡车司机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泰坦尼克号》后,他整整消失了11年,太多人以为他赚大钱后隐居了,其实他是在打造一部史上最贵的电影,也就是《阿凡达》。


  而这么多年,他也是在等待电脑特效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与完美,并将CGI技术推向一个登峰造极的境界,所以《阿凡达》成为了第一部用3D技术拍摄而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全片60%是CGI画面和采用面部捕捉技术。他只用了30秒的试验片,就拿到了老东家福克斯两亿美元的投资,之后这个数字其实没有增加多少,但却在全球坐收27亿8千万的史上第一票房。




  《盗梦空间》2010


  作为一部超级烧脑片,《盗梦空间》将一层又一层的梦境包裹、展开、穿越,直至盗取,形成一个永续循环的奇幻大观。很多观众也许只看到了表象的视觉效果,却可能穷尽一生也进入不了诺兰构建的神秘如黑洞的梦境中——毕竟,这部电影诺兰也构思了长达十年之久。


  它原本很可能被拍成一部偷盗电影,最后却发散成一个复杂而迷人的梦境故事。由于诺兰的魅力所在,很多明星只知道诺兰要拍这部电影时,就主动要求参演,其中最大的咖便是迪卡普里奥。但诺兰最早的主角设定人选,包括他的老搭档克里斯蒂安·贝尔、詹姆斯·弗兰科,但却因为档期问题而失之交臂。




  《生命之树》2011


  《生命之树》溢满了导演泰伦斯·马力克对生命与哲学的思考,事实上他本就是一个超级传奇的影坛常青树,只是在1998年复出推出《细细的红线》之前,他蛰伏了整整二十年,而1978年他离开时的作品,是让他获得国际声誉的《天堂之日》,就在那个时候,他就想要拍一部关于生命起源的电影,这部电影就是《生命之树》。


  该片从拍摄到上映,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中间不断有梅尔·吉布森、希斯·莱杰等大牌演员进进出出,最后由布莱特·皮特领军主演,电影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全程拍摄。虽然获得了金棕榈奖,但觉得这部电影晦涩的人依旧不少。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2012


  《一次别离》将柏林的金熊奖最佳影片以及影帝影后一并拿下,并且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个最佳外语片纳入麾下,这部口碑爆棚的电影,拍摄成本只有区区三十万美元,还不及好莱坞大片一秒钟的花销,但在美国就收入了700万美元的票房,在全球各地也都创出文艺电影的优异票房。同时,在其全球上映两年的时间里,一共拿到了43个奖项。


  剔除掉敏感的政治因素,这部电影实质上是在向全世界展现伊朗当下的各种思潮涌动,社会现实,对于一对频临婚礼破碎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它穿越了严苛审查藩篱,仅仅凭借几个室内场景和一对夫妻的命运,就将信仰、忠诚、人性等复杂的因素,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




  《爱》Amour 2013


  《爱》讲述的是一个残酷的,却又不能回避的,关于衰老、遗忘与死亡的故事。最关键的是,它的阵容实在强大到堪称法国国宝级电影人的汇聚。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在四年内连拿两座金棕榈奖(上一部是《白丝带》),成就了一个纪录。


  女主角埃玛妞·丽娃是著名的《广岛之恋》的女主角,曾是威尼斯影后,这部《爱》,让她在半个世纪后再度成为欧洲电影奖及英国学院奖、法国恺撒奖的多料影后。男主角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则是戛纳和威尼斯双料影帝的传奇人物,《爱》为他在添欧洲电影奖和法国恺撒奖两座影帝奖杯。




  《少年时代》Boyhood 2014


  《少年时代》开拍时间是2002年5月,那时小演员罗蕾莱·林克莱特和埃拉·科尔特兰都才七岁;伊桑·霍克的妻子还是乌玛·瑟曼,他辅佐丹泽尔·华盛顿拿到了奥斯卡影帝,还没有拍著名的《爱在日落黄昏时》;帕特丽夏·阿奎特刚刚和尼古拉斯·凯奇离婚,但却没人注意到她天才的演技。


  电影拍摄结束的时间是2013年8月,时过境迁,两个小孩已经成年,伊桑·霍克著名的《爱在……》三部曲已经拍竣;帕特丽夏·阿奎特则成为最红的电视剧女星,有了美满的家庭。 “少年时代”却一去不复返,只留下一部长达11年时间拍成的《少年时代》,以及全世界“原来一部电影可以等着拍这么长时间”的惊讶表情。




  《刺客聂隐娘》 2015


  侯孝贤用近亿的资金,返璞归真地拍摄了一部“复古”大作。在电影拍摄几乎全部数码化的今天,《刺客聂隐娘》还在使用胶片拍摄,前后耗费胶片四十四万尺。他摒弃了几乎无所不能的电脑特效,用传统的方法搭景拍摄,甚至为了营造黄叶的效果,不用电脑画出来,而是傻等到叶黄才回来拍。


  他的武打非常写实,根本看不到酷炫的花拳绣腿,“讲究角色自然散发的力量”。他人物个性上的内敛与简练,舒淇在片中总共说了不到十句台词。侯孝贤用很笨的办法,拍了一部完全和周边其他同类脱节的至真电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没有同类”,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主旨所在。




  结语


  走过120年,电影技术应该来说是很成熟了,但影院的观影体验还是不断推陈出现,IMAX 3D、4DX、环幕电影等等,影院和制片商总是能给观众带来惊喜。电影对于影迷而言,似乎拥有无穷的魅力,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那些更新更好的电影在影院上映,我们安安静静地做一名观众来欣赏电影带来的美妙感受。


  (编辑:纪晨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