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码头仓库 2.玻璃面墙 3.扶梯 4.公共广场 5.大音乐厅 6.声音反射器 7.管风琴 8.小音乐厅 9.实验音乐厅 10.大堂酒吧 11.酒店 12.公寓 13.停车场
整个建筑像艘船要驶出港口。Thies Raetzke 摄
座椅像梯田一样分布在大音乐厅内。Iwan Baan 摄
声学大师丰田泰久设计的“白皮肤”。Oliver Heissner 摄
玻璃墙上点缀了黑色点状印花。Michael Zapf 摄
“灰暗而平凡的天空!
城市依然是当年的旧样!
老是这样愚钝而凄惨地
掩映在易北河上。”
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描述过汉堡这座城市。海涅虽然不是汉堡人,但是他曾在这里生活过数年,发表了他的第一批诗作。城里住着他的恋人,失恋后他也离开了这座城。
如今,在汉堡市政厅广场上,矗立着一尊海涅沉思的雕像,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数百年后,距离这尊雕像不到2公里,掩映在易北河上的不再是城市的旧样,而是一座酷似航船的现代建筑——易北爱乐音乐厅。
这栋建筑曾一度被德国人诟病为21世纪的三大“烂尾楼”,另两个就是柏林新机场和斯图加特新火车站。
当地时间2017年1月11日晚,这座耗时10多年、耗资8.66亿欧元的音乐厅以一场开幕音乐会揭开了面纱。这座“最美”音乐厅已然成了汉堡的新地标。
汉堡报道
建筑师修改设计方案
2005年,汉堡市议会通过了一个125页的关于音乐厅的可行性报告,当时总预算为1.867亿欧元,其中包括易北爱乐音乐厅主体建筑9470万欧元,商业运营部分(包括酒店、公寓、停车场、餐馆)6960万欧元,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广场等)2240万欧元。
为了尽可能控制预算,汉堡市还预计发起多达3000万欧元的募捐活动。
这份报告出来后的第二年,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递交了一份修改设计方案。第一个版本中,大音乐厅是一个规整的圆形结构,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宛若一个岩洞,观众席像梯田般错落分布,包围着乐池。乐池后面的座位也减少了,大音乐厅从原本能容纳2400人,减少到2100人。
为了呈现完美的音效,建筑事务所请来了日本声学大师丰田泰久为大音乐厅设计了“白皮肤”。天花板和墙壁全部被1万块石膏纤维板拼接而成,每块都是不规则的坑坑洼洼。
除了保留500人的小音乐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又加了一个容纳170人左右的实验音乐厅,平时还可以用于排练。
此外,还增加了一个长达82米的曲线形扶梯,作为整个音乐厅的入口。当人们走上扶梯的那刻开始,似乎就预示着开启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旅程,因为你看不到扶梯尽头。走过扶梯,是一面落地窗,可以俯瞰汉堡港口的景色。
建筑在红砖仓库上面的新建筑外墙用玻璃,也是新版设计方案提出来的。这1100片玻璃呈流线型设计,点缀了不规则的黑色点状印花。这些黑色印花在外面看起来是镜面的,可以抵挡一部分阳光,而对于恐高症来说,从建筑内往外俯瞰时,可以缓冲视觉冲击感。
从外面看,玻璃外墙上映照着教堂、红砖房,还有易北河港口来往的船只。
1 故事要从一对夫妇说起
“Fertig”这个德语单词的意思是“完成了”。去年年底,易北爱乐音乐厅落成的时候,德国人把这个单词投影在巨大的玻璃墙面上,向世人宣告,彻底摆脱了“烂尾楼”的称号。这一场景还被印在了马克杯上,成为了纪念品。
所有的故事要从一对夫妇说起。
亚历山大·杰拉德(Alexander Gérard)是一位德国建筑师、房地产开发商,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在瑞士苏黎世学习建筑。他的妻子亚娜·马尔科(Jana Marko)出生于奥地利,是位艺术史学家。
他们最先看中了汉堡港口一座码头仓库(Kaispeicher A)。1943年,汉堡大多数建筑都毁于战火。
战后,汉堡迅速复兴。上世纪60年代中期,汉堡本地建筑师魏尔纳·卡尔摩根(Werner Kallmorgen)设计并重建了这座码头仓库——一座红砖建筑,用于储存可可、咖啡。
这座仓库三面临水,杰拉德夫妇想要在仓库之上加盖一个新建筑。2001年,杰拉德找到了位于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北京奥运的“鸟巢”就出自他们之手。
2001年12月,听完杰拉德对于新建筑的畅想后,赫尔佐格在一张码头仓库的照片上,迅速画出了草图:红砖仓库上面安放了一个方形建筑,其屋顶似翻涌的波浪。
杰拉德将这个方案提交给了汉堡市政府,但是市政厅以这块土地未来将有其他用途为由拒绝了。
2002年4月,汉堡落选了代表德国申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候选城市。于是,杰拉德夫妇的提议开始浮出水面。当年有德国报纸报道,这座音乐厅将包括一个容纳2400人的大厅和一个500人的小厅。
2003年6月26日,杰拉德夫妇以公开信的方式阐释了他们的项目概念,强调这个项目对于汉堡市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根据杰拉德夫妇的规划,易北爱乐音乐厅建筑预算9500万欧元,预计2005年动工,2008年完工,纪念汉堡音乐厅(Laeiszhalle)建成100周年。
2004年,由于汉堡市想接管这个项目,杰拉德夫妇退出了,但是易北爱乐音乐厅仍旧保留了他们当初的创想。
3 工程预算急速上涨
2006年8月,谣言四起。传说音乐厅的建筑造价将增加3400万欧元,总预算高达2.2亿欧元。相关负责人出来否认了这一传闻。实际上,建筑成本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当时的汉堡市长宣布总体成本达到了2.413亿欧元。
汉堡市政府与施工方签署了合同。根据当时的合同规定,易北爱乐音乐厅第一个演出季将从2010年5月开始。工期延迟的话,将处以每天20万欧元的罚款。
2007年4月,易北爱乐音乐厅正式开工建设。4月2日中午,在码头仓库举行了奠基仪式,来自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管乐队和汉堡爱乐的音乐家一同演奏了亨德尔的《皇家焰火》。当时的汉堡市长宣布:“我们不是虚张声势,这一切都正在发生”。
为了能在仓库之上支撑起新建筑,施工方仅仅保留了仓库的外观,在地底打了650根混凝土支柱。为了能让仓库屋顶支撑起20万吨的新建筑,在钢筋混凝土中间填充了许多空心的合成纤维。
工程初期困难重重,曾一度面临停工的危机。原因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工程牵涉到三方:政府、建筑师、施工方。政府与建筑师和施工方分别签署了合同,但是建筑师与施工方并未有合同约束,所以这两方经常会出现意见不一致。
2008年11月,更糟的消息是,汉堡市的税收政策改变,整个工程造价涨到了4.95亿欧元。整个城市似乎给自己挖了一个洞。
难怪汉堡市文化参议员Barbara Kisseler在2011年会这样调侃这个迟迟不完工的工程:“易北爱乐音乐厅对我们来说太dear(编者注:既有宝贵,又有昂贵的意思)了,我指的包括了这个词的两个意思。”
4 为项目重组达成协议
尽管由于暴涨的成本,2011年8月进行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仍有70%的汉堡居民渴盼音乐厅能完工。
也许汉堡人骨子里头就有对于音乐的热爱。勃拉姆斯生于斯,虽然他的出生地毁于1943年的战火,但是汉堡人另择一地为他建了一座勃拉姆斯博物馆。市中心还有作曲家泰勒曼、巴赫、哈塞博物馆。
除了古典音乐,披头士乐队也是从汉堡起步,上世纪60年代初,尚未出名的披头士乐队曾在汉堡几家夜总会演唱。后来,约翰·列侬曾说:“我出生在利物浦,但是我是在汉堡长大的。”
2012年末,新上任的汉堡第一市长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给汉堡市民送了一份大礼:汉堡市政府与豪赫蒂夫(Hochtief)建筑公司为项目重组达成协议,此后工程依协定得以继续进行。根据协议2017年1月,将举行开幕音乐会。
但是,时间对于音乐厅已经不是问题了,钱才是更大的问题,此时,音乐厅的总体建筑成本已经高达8.66亿欧元,其中市政府负担7.89亿欧元,5750万欧元来自各界的捐赠,1910万欧元则来自出售公寓、酒店、餐馆等商业设施。
2016年10月31日建筑公司豪赫蒂夫完成施工,把易北爱乐音乐厅移交给汉堡市政府。据介绍,未来5年,汉堡市政府每年将拨款600万欧元用于音乐厅的运转。
虽然成本问题在工程期间饱受诟病,但是当建成后,德国媒体有评论分析,这个造价比起世界上其他超大型工程,还“不算太高”。
5 开幕选曲很“任性”
易北爱乐音乐厅建成后,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原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去年更名)将成为其驻厅团。
开幕音乐会当晚,乐团在常任指挥托马斯·亨格布洛克(Thomas Hengelbrock)的带领下携手多位世界著名歌唱家在2100座的大音乐厅上演了名为“登堂入室”的节目。
在选曲方面,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曲目时间跨度惊人,既有16世纪巴洛克早期音乐的《最高境界》,也有沃尔夫冈·里姆(Wolfgang Rihm)专门为开幕2016年创作的作品首演。其中20世纪以来的现代作品占据一半还多。与古典曲目相比,现代作品显得没有那么“悦耳”。
杰诺德·罗曼(Gernot Romann)曾于1990年至2008年担任原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节目总监,在易北爱乐音乐厅工程几乎夭折的时候,他也尽力促成了最终协议的签订。当晚,听完音乐会后,罗曼对于新的音乐厅声音效果赞许有佳,但是对于乐团所选曲目也直言不讳“不喜欢所选的现代作品”。
不过,指挥亨格布洛克也给出了他选择曲目的理由是,用音乐来致敬这座新的音乐厅,从古老的音乐到今天的音乐,从独奏到大型管弦乐团。同时,也是一次全方位检验这座音乐厅的音效,除了在乐池的演出,还安排了音乐家在不同楼层观众席间的独唱或独奏。
也许,这样的选取安排也正契合了这座全新的建筑——旧与新的完美结合体。
(编辑: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