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重读鲍勃·迪伦 迷人的谜

2016-10-15 10:34:47来源:新京报    作者:柏琳

   
115岁的诺贝尔文学奖,依然像个老顽童一样善变——2016年的文学奖桂冠,戴在了现年75岁的美国摇滚民谣音乐人鲍勃·迪伦的头上。

  115岁的诺贝尔文学奖,依然像个老顽童一样善变——2016年的文学奖桂冠,戴在了现年75岁的美国摇滚民谣音乐人鲍勃·迪伦的头上。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3日晚上7点(瑞典时间13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常务秘书长莎拉·丹纽尔(Sara Danius)宣布,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摘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现场宣读的授奖词这样评价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去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


  为什么是鲍勃·迪伦?这位伟大的摇滚民谣歌手,无疑是20世纪美国文化的符号。很多人都记得鲍勃·迪伦年轻时那张桀骜不驯的脸庞,他能抱起木吉他唱民谣,也能抱着电吉他玩电摇滚,昨天还是个反战英雄,今天变成了迷幻抒情,明天可能就是乡村大叔。他在不断地形成标签,同时不断地撕碎标签。


  过去50年来,鲍勃·迪伦发行了超过40张专辑,歌曲影响了遍布全球的音乐人,他的音乐涉及很多严肃的社会问题,和美国当代史上的越战、民权解放运动、学生运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飘》、《手鼓先生》、《政治世界》、《重访61号公路》等作品,不仅确立了其在摇滚音乐史的教父级地位,也奠定了他20世纪伟大诗人的身份。


  这个曾经叛逆而不合作的民谣歌手,他朴素而自由的诗歌,一直隐匿在音乐的盛名背后。民谣是迪伦成名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但世界似乎想从他身上要的更多。


  反叛文化领袖、摇滚贵族、垮掉的一代……他却拒绝所有的标签,最终成为了一个迷人的悖论。当《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将要裹挟他进入公共的激情漩涡之时,他选择转身独自回家。上世纪70年代以后,他远离了喧嚣舞台,独自阅读,研习宗教,探索乡村音乐,重拾对巡演的热爱。


  “一个人要走多久的路,才能被称为一个人。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容许自由”……如同在那首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里吟唱的那样,鲍勃·迪伦依然我行我素地在探索灵魂所归。


  当迪伦24岁时曾被视为左翼的抗议歌手,当时人们期待他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公民紧急自由联盟要为他颁发自由奖章,但迪伦说,“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我花了很久才让自己变得年轻,你们不要来绑架我”。不知这一次面对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时,他又会说出怎样一番答谢词呢?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