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王薇:私人藏品 公众分享

2014-01-10 15:19:2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邱妍

   

  作者:邱妍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

  采访者:邱妍

  受访者:王薇

  2012年底,上海龙美术馆掀起“红盖头”。在这座总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的建筑中,创始人刘益谦、王薇夫妇以自己近20年的私人收藏为基础,尝试打造一个比肩世界水准的私立美术馆。一年下来,他们在传统艺术、红色经典和当代艺术三个领域办了近十场展览。

  人们在感叹其雄厚实力的同时,也不禁怀疑,几乎完全靠个人资金,经营一家非营利的文化机构到底能持续多久。然而,刘益谦、王薇夫妇的态度是认真的——创立龙美术馆之初,王薇便选择以“long museum”寄托“长久”之意。

  他们本来只是喜欢艺术品收藏,没想过做美术馆。在收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王薇有了在50岁内做个美术馆的梦想。在她看来,把私人藏品拿出来与公众分享,才是那些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这注定会是一条艰难崎岖的道路。龙美术馆运营第一年,便已经亏损1000多万元人民币,王薇估计,这样的状况可能要持续三至五年。在接受采访时,王薇的声音一直很沙哑,她说,听这个声音就能够知道她有多辛苦。

  压力重重,夫妇二人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的另一座私人美术馆,坐落于徐汇西岸文化走廊核心位置的龙美术馆·西岸馆即将于今春揭幕。

  从2009年开始策划建立美术馆,到2010年买下场地,再到2012年正式开馆运营,刘益谦与王薇实现了从私人收藏的独乐乐到公共艺术欣赏的众乐乐的跨越。诚然,这不仅仅是理想主义者的美好想象那么简单。面对经营的种种现实,他们也在一边实践,一边摸索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

  记者:龙美术馆只对部分人群免票,你是否认为中国普通公众已经有了自觉消费艺术的意识?龙美术馆一年大约可以达到多少参观人次?

  王薇:有一部分人已经有了,人们慢慢地就会对美术馆消费形成自觉的意识。美术馆的殿堂是非常神圣的。售票是个门槛,可以吸引真正热爱美术的人,并证明艺术有价值。因此,国外公立美术馆几乎都是收费的。龙美术馆2012至2013年度参观人次近5万,售票约为1.5万张。

  记者:你们的建馆初衷是为了艺术分享,而在一年的经营中,是否考虑过挖掘美术馆的商业潜力?

  王薇:我们没有考虑商业营利。有的藏品重复了,多余的我们会更换掉,换来更有力度、有教育意义的艺术收藏。未来,我们如果有资金就多收藏,没有资金就这样了。如何把学术、教育和展览策划做好是我们现在最关注的。

  记者:你认为民营美术馆有哪些优势?同时又面临哪些压力?

  王薇:美术馆最重要的就是收藏。如果没有收藏的跟进,很难持续做好学术并吸引观众。私人美术馆很多藏品是公立美术馆没有的,是对公立美术馆很好的补充。我们自己的藏品就能做好多常设展。比如革命题材我们就做得很棒,很多国外美术馆都邀请我们拿到国外展览。我们忙于作品的紧急修复,所以暂时没答应。那些都是上百年历史的老油画,修复也要很多资金。资金问题是最主要的压力。我们的运营成本一年大约要1700万,人力成本比重最大。大约85%的资金都是我们夫妇出,还有部分社会捐助,政府的资助微不足道。

  记者:龙美术馆如何缓解资金压力?

  王薇:今年开始我们要申请门票免税。龙美术馆本来就是公益性的,门票再交税就太不应该了。我们的艺术品商店和门票的收益其实连一个月的成本都收不回。另外,我们也有很多活动可以做。我之前到泰特美术馆参观,他们馆长说,“只要提供资金,并适合在美术馆做的活动我们都欢迎,甚至婚礼都可以在美术馆办。”如果有高端婚礼,我也可以考虑把附近两家饭店包了,在美术馆中庭做一个婚礼模式。我们也欢迎知名品牌的活动。上个月我接到一个订单,迪奥要在我们新馆做男装秀。我们将于近期去法国看他们的女装秀来学习。这些活动美术馆都可以参与。有了这些想法和经验,我们对新馆的设想是第一年亏2000万,第二年亏1000万,第三年最好能收支平衡。新馆那边还会开设三家餐厅及咖啡厅。

  记者:一年来龙美术馆是否有了些自己的经验,令运营模式更经济高效?

  王薇:我们不养策展人,既节省人力成本,也为了让每个展览都做得精彩。不可能有策展人全面通。哪个展览由哪个专家策划最好,我们都有判断,然后让学术部主任对接联络。另外,我们不再养外包的策展团队。一般展览我们就自己做了,难度特别大的再找专业团队。当然,这对我们自己也是个挑战。很多员工都在学习布展。我们目前已经把2014年四个大展全部策划好了。

  记者:这么早就做好一年的展览,是否已经在尝试把展览纳入城市旅游体系?

  王薇:我现在信心还不是很足,因为美术馆只做了一年。有人认为其实我们可以把展览信息公布给国外,吸引旅游资源。我可以这么做,只是怕万一有变动。先不想了,等新馆运营一年之后,我就能很有信心地这样做了。

  (实习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