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李安的寂寞牛仔:《断背山》是怎样开创一个新时代的?

2016-11-07 09:31:47来源:凤凰读书    作者: B.卢比•里奇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部电影横空出世,颠覆人们的世界观,让整个电影历史从此为它改变。

  编者按:李安的新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即将在下月上映。近年来李安的新电影,每每突破旧作的局限。他对题材的选择、新技术的运用都是走在非常“潮”的路上, 让影迷无从揣测这位导演究竟要用光影讲什么样的故事。在新片即将与观众见面时,我们推荐回顾李安的里程碑电影《断背山》,看看他是如何将一个非主流的题材拍给主流观众看,并且获得了普遍的认可的。学者B.卢比·里奇在他的新书《新酷儿电影》中,为我们重新梳理了李安这部片子的伟大之处。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部电影横空出世,颠覆人们的世界观,让整个电影历史从此为它改变。李安的《断背山》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当李安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捧起大奖时,希斯·莱杰和杰克·吉伦哈尔正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接受人群的欢呼。细心的人也许会听到大地为此龟裂分离的声音,史书从此改写。就算是对于已经被新酷儿电影运动熏陶了十年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在规模和主旨上都是一次更深层次的飞跃,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因为从来没有过一位如此出名的导演,与一群正处于事业巅峰的一流演员,以史诗般的规模拍摄一部酷儿电影,并大张旗鼓地在现有的电影风格中开创出里程碑式的同性爱情故事。这部电影是为了吸引主流观众而拍摄的,而它也不辱使命。


  大部分美国和英国的新酷儿电影都是城市故事,背景设定在纽约、芝加哥、波特兰或伦敦。这些影片的故事根植于酷儿生活中,都在发掘人物感染艾滋病的经历,或是刚发现自己得病,或是已经接受现实。格斯·范·桑特、托德·海因斯、谢丽尔·邓耶以及其他非主流电影的开拓者们,都想要开创一种全新的叙事模式,来烘托他们影片中独特的情节。这些通常都是小众化的电影,只在电影节中出现,不会大规模放映,更不会通过多渠道发行。一直以来电影界似乎存在着两个平行空间:一个是大众主流的电影,排斥一切不受欢迎的电影题材;另一种专注于小众情调,其中的独立电影和小成本电影在它们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欣欣向荣。而《断背山》直接打破了这两个空间的界限,开创了全新的跨界电影。著名的导演李安、传奇编剧拉里·麦克穆特瑞和黛安娜·欧莎娜,以及叛逆的小说家安妮·普劳克丝(电影是基于她的短篇小说改编的),他们一起合作向美国最传统的西部牛仔电影中注入了酷儿元素。


1.jpg

  《断背山》剧照


  影片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恩尼斯·德尔玛(莱杰饰)和杰克·特维斯特(吉伦哈尔饰)是两个四处打短工的流浪者,在1963年的夏天,他们碰巧坐上了同一辆破旧的卡车。他们被雇佣去看管羊群,雇主希望在夏天让羊群违法地进入政府保护区内养膘。于是,沉默寡言的牛仔恩尼斯和健谈的骑手杰克在风景壮丽却与世隔离的断背山中成了搭档--不只是搭档。在断背山上的片段中,画面从颠簸的骑行、现实主义的大农场渐渐地演变到夏季日复一日的田园风光。最后,羊群被运走了,杰克和恩尼斯分道扬镳,一个回到了怀俄明州的小镇,另一个去了得克萨斯州的骑术马戏团。他们将对彼此的爱情深深地藏在心底,只字都不敢提起。他俩都结了婚,各自有了孩子。五年之后,他们又重逢了,昔日的感情又如烈火重燃。我得警告那些住在美国中部的男人们:钓鱼旅行再也不是单纯的娱乐了。


  恩尼斯和杰克之间深深的羁绊,在他们被岁月渐渐磨平的单调生活中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让他俩都在感情上得到慰藉,却又渴望更多。如果电影没有规避两人之间的性爱镜头会更好,其实,导演也不满足于直截了当的表现手法。


2.jpg

  《断背山》剧照


  《断背山》是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纯粹而简单,同时讲述了个人对社会偏见的恐惧和自我压抑,以及他在社会的威胁中屈服的故事。这是一幕精彩的浪漫主义悲剧,注定无法获得圆满结局。影片的时代设定在1963年,远远早于现代酷儿自由运动和酷儿身份认同的政治运动。在拍摄这部欢乐与凶兆并存的同性向电影时,李安充分利用了他在《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1995)和《卧虎藏龙》(CrouchingTiger, Hidden Dragon,2000)中磨炼出来的技巧来表现刻骨铭心的心痛和以动作表现情绪。


  第一批看过了《断背山》的影评家开始喋喋不休地唠叨影片把西部牛仔片搞得都像是同性电影了;他们开玩笑般地建议影迷们观看前要三思。我觉得影片的魅力无人可挡。但诺亚·考恩胜过了所有人:他将这部影片引入了多伦多电影节,并很聪明地提起《红河谷》(Red River,1948)一片作为对照。事实上,自从70年代的女权主义电影的影评和理论萌芽之后,电影学者们就一直在分析传统西部片中潜在的同性向元素。《断背山》走得更远:它将潜台词摆上了桌面,以酷儿的角度解读了美国西部的历史。《断背山》摆上桌面的不只是片中的牛仔们,还有怀俄明州的壮丽景色(实际是在加拿大亚伯达省),它成了一个满足酷儿欲望的空间,一个从社会批判中解放出来的酷儿者的游乐场,一个收留被社会羞耻感压抑许久的纯洁感情的伊甸园。


  在《断背山》上映后,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要求我重新为它写一篇影评。我最初的电影节试映影评在澳大利亚和南非被再版了,这是多亏了《卫报》在共和国内的影响力。之后,我接受了几家报纸的采访,一部有关酷儿电影的纪录片的专访,甚至在《断背山》收藏版DVD的花絮中也露了下脸。


  没有了交稿期限的制约,我得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我认为影片并不是想要创造一种新的电影风格,影片是想要用最经典、最被大众认可的风格,讲述一场伟大的爱情故事,这种手法是从前的同性向电影所没有过的。就采用大众手法和主流影响上来看,《断背山》的确是与从前的新酷儿电影完全相反的。然而,要说李安的电影没有先例,甚至没有人想象过那样的故事,那也是不可能的。然而,许多精明的评论家还在分析影片与人类本性的关系,影片中的酷儿情节有时看上去像是对沃特·惠特曼的反击,而片中对于两个男人之间的性爱场面的表现手法,则在影评家中褒贬不一。我开始关注该片的中心主题,同时也是贯穿了李安所有作品中的大主题:父子关系的决定性力量。


  我认为,《断背山》中最可怕的场景,就是恩尼斯去牧场拜访杰克的父母却遭到冷遇。杰克父母的家长权威高压,像苦水一样填满了恩尼斯在杰克去世后心中空空荡荡的每个角落。这次拜访中,他还发现了他们在断背山度过的那个夏季中所穿的衬衫,依旧挂在杰克的衣柜里--恩尼斯把那两件破旧的衬衫带回了家。毫无疑问,这场戏让他们的爱情故事终成经典,并让恩尼斯最终得以表达对杰克的爱,从此“幸福地”一起生活下去。没错,恩尼斯最终在柜中才找到了真爱是很讽刺的,杰克的衣服就那样挂在柜子里,直到他死后才被发现。然而,无法否认的是这件珍贵的遗物治愈了恩尼斯的伤痛,并最终给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带来了平静的结局。


  《断背山》是一部话题电影,它有着老派的抱负,旨在立于市场之上并超越其具有自我认知的观众群。影片的策略并不是要激起LGBT群体的评头论足,而是出于善意的普适性,这是我目前的观点。有什么电影可以取代它吗?限量发行的电影?在小众范围内风格和主旨互相排斥的影片?只能通过下载来传播的低成本数字电影?《断背山》基于一本读者众多的小说,由著名作者创作,由颇有声望的编剧改编,由名誉卓著的异性恋导演执导。它是一张招牌--身份认同政治的史诗之作,也是一股热潮,无论它的出现究竟是好还是坏,这和往常一样,需要后世来决定。


3.jpg

  《新酷儿电影》(即将出版)


  作者:[美] B.卢比?里奇(B. Ruby Rich)


  译者:丁亚琼 马磊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1992年,B?卢比?里奇在《乡村之声》上发表了一篇具有开创性的文章,定义了一种全新的电影类型——新酷儿电影。这场电影和视频界的运动引起了政治和美学的巨大创新。如今,这一电影类型已经不断壮大,涉及到整整一代酷儿艺术家、电影人和活动家。


  身兼评论家、策展人、记者和学者多重身份的里奇,自新酷儿电影的概念出现之时起就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收集了她关于新酷儿电影的优秀文章,并加入了她对于这一话题的新想法。里奇向我们介绍了这场电影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起源以来所诞生的先驱代表,如德里克?贾曼和艾萨克?朱利安,同时详细研究了《钓鱼去》《断背山》《女权俱乐部》和《米尔克》等著名电影,探索了部分鲜为人知的电影作品,并记录了近期银幕上、网络上、艺术画廊中的新酷儿电影的代表作品。


  (实习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