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唐朝入仕生存指南: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

2016-11-07 09:27:24来源: 凤凰读书    作者:石继航

   
其实,忧国忧民的杜甫,在盛唐时,也是名气不显的,只有安史之乱后,人们才渐渐想起杜甫(以元稹的《杜工部墓志铭》中的评价为标志),他的名气才越来越大,成为和李白比肩的唐代最有名的诗人。

1.jpg
  本文摘自《唐朝入仕生存指南》 石继航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杜甫这个人,和李白那种潇洒飘逸的风范大不相同,他的诗,充斥满目的是“老”、“病”、“愁”、“饥”、“寒”、“苦”、“死”、“哀”之类的字眼,什么“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什么“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什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都是语悲意沮,确实称得上能令“暑日飞霜,午时鬼泣”。


  有不少人读杜诗时,极少有共鸣,也不是太喜欢。我想,这大概是今天生活条件更加优越,已经难以体会到当年那种种苦难,吃腻了汉堡包的年轻一代,大都对饥饿没有什么记忆,又如何感触“恒饥稚子色凄凉”的心声呢?


  其实,忧国忧民的杜甫,在盛唐时,也是名气不显的,只有安史之乱后,人们才渐渐想起杜甫(以元稹的《杜工部墓志铭》中的评价为标志),他的名气才越来越大,成为和李白比肩的唐代最有名的诗人。而到了宋代,老杜的地位明显要高过李白了,像宋人计有功编的《唐诗纪事》,李、杜都在第十八卷中,但排名却是先杜后李,这明显是有倾向性的,不然按时代也应该先放李白的。


  李白与杜甫的优劣之争,那是千年口水仗。宋代时,人们极为尊崇杜甫,这“诗圣”二字可不是白叫的,老杜每字每句,都是好的,几乎和经书一样的尊贵。而后来,由于时代原因,杜诗也被扣上“封建地主阶级思想”的帽子。为什么不能两者并重,两个都喜欢呢?


  杜甫的身世,不像李白那样扑朔迷离,应该说是非常清晰,而且堪称是官宦子弟,按说起点比李白、孟浩然他们强多了。他的爷爷是“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所以老杜经常自豪地说:“诗是吾家事。”杜甫的父亲叫杜闲,曾经当过兖州司马这样的官,叔父杜并,曾手刃仇人,捐躯救父,杜甫也屡以他为自豪,经常写文章时提道:“国史有传。”杜甫的母亲姓崔,相传是崔融(“文章四友”之一)家的女儿,杜甫兄弟姐妹也不少,他诗中屡屡提及不止一个“舍弟”,像“有弟皆分散”,更是表明其兄弟决非一人。


  提起杜甫,我们眼前往往浮起一个瘦骨嶙峋,手柱破拐杖,愁眉苦脸的老头儿形象。然而杜甫少年时,也是个顽皮健壮的孩童,据他自己写:“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要是在学校里上学,也够老师费心的。杜甫年少之时,并不是一个沉静稳重的人,他继承了乃祖杜审言的猵躁狂诞,也是一个狂生,从他自己写的《壮游》一诗中,可以看到杜甫少年时的形象,“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所以,他早年也是四处游荡,找高适、李白这样的人一起狂歌纵酒,尤其是对于李白的风仪,是佩服羡慕得不得了。


  杜甫早年的诗中,因为经常和李白混,他的诗风是沾染上不少李白气味的,如:“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虽然不如李白的“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那样的句子更有侠味,但起码老杜也写“杀人”,“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也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个满面愁纹的老杜。其他像什么“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还有“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也应该说是“类李白”型的作品。


  顺便说一下,老杜之所以被后人奉为诗坛上的“大宗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诗风格多样,能够熔各家菁华为一炉,让人不得不感叹其中的博大精深。正如《红楼梦》中借薛宝琴之口所说:“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丝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杜甫少年时也是四处东游西荡,交游四方。因为他有个姑表姐嫁到浙江会稽这个地方,因此二十来岁的杜甫也曾来这里逛过,写下“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之句,后来屡屡被抓“辫子”,作为老杜也“好色”的证据,实在有些冤枉。不过这倒也证明,人家老杜也有年少轻狂,“荷尔蒙在飞”的青年时代。


  游历了吴越之后,二十四岁的杜甫回到东都洛阳,去考进士。这一年,人家李华(《吊古战场文》作者)、李颀(写“白日登山望烽火”那人)都高中了,老杜却榜上无名。此前,王维早在十四年前,就中了进士,现在已是右拾遗,在仕途上甩李白、杜甫好几条街也不止。


  古人落第之后,往往以漫游作排遣,杜甫于是东游“齐、赵” — 在山东、河北这一带游逛,像我们熟悉的《望岳》一诗就是这时候写下的,平心而论,这首诗虽然著名,但比起杜甫晚年的《登高》《秋兴》等诗的苍凉雄浑来,实在是逊色很多,杜甫曾写过“右军书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更成”。他这时诗作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实是脱胎于崔颢的“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而像此时写下的《登兖州城楼》之类,在老杜集中,也只算是二流诗作。


  所以在天宝三年(744 年),三十二岁的杜甫遇上李白时,只能是当“粉丝的份儿”,李白当时刚镀了一层金,当了一回“翰林学士”,不管“贵妃磨墨,力士脱靴”是真是假,起码得睹天颜,见识过禁宫的排场。如果当时也能开微博,李白属于“大 V”,认证上可以挂上“谪仙人,大唐翰林供奉”等头衔,而杜甫却是什么资本也没有,唯一能夸口的,只是杜审言的孙子这一身份而已。


  认识了李白后,又拉上高适,他们来了一次“锵锵三人行”,在开封、商丘一带游玩,登“吹台”、“琴台”(传说是周朝著名音乐家师旷、留下的古迹)。太宗的儿子蒋王李恽,有个曾孙叫李之芳,这人和杜甫比较有交情,他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做了司马,于是杜甫便来拜访,当时任北海(今山东青州)太守的李邕也赶了过来,于是众人欢聚在济南大明湖中的历下亭上,杜甫当然要写诗赞颂了,其中“海右此亭右,济南名士多”,成为济南这座城市的光荣。


  前面说过,喜热闹、好喝酒的李白却缺席了这次盛会,我觉得,大概是李邕和他的关系有些龃龉所致。杜甫千里迢迢地跑到济南,也不只是为了蹭饭,这阶段老杜还没到连饭也吃不饱的地步。要知道这时候是开元盛世啊:“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老杜来此,主要目的是想得到举荐,求得官职。


  然而,这次拜访没有起到什么显著作用,而且,两年后,李邕被当朝宰相李林甫杖杀,结识李邕这事,恐怕不但不会在仕进上“加分”,倒有可能“减分”。不过,杜甫也学会李白吹嘘的本领了,明明是他跑过去拜谒李邕,反倒夸口成:“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反正这俩人都死了,无从对证。


  杜甫和李白确实关系很不错,他有诗写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但杜甫毕竟是“老实孩子”,还是想着到长安规规矩矩地应试,考取功名。于是,天宝四年(745 年)那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李、杜二人在山东兖州城门外依依惜别,李白写诗赠杜甫道:“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然而,当时俩人都没有想到,这一次分别,竟是“诗仙”和“诗圣”的永诀,他们此生,再也没有相会过。


  杜甫来到长安,正式开始他专心求仕的人生旅程,然而,可悲的是,等待他的是饱含困辱的十年。


  初到京城后,杜甫就来到汝阳王李琎(李隆基的大哥宁王李宪的儿子)府上当门客,他怎么认识得李琎呢?这个以前少有人提及,大概是那位齐州司马李之芳推荐的。李之芳不像李白,人家是有谱可查的正牌皇族,想必和汝阳王有些交情。


  这李琎雅好音乐且姿容妍美,小名叫“花奴”,李隆基曾亲口称赞他:“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坠也。”如此看来,李琎也是一个“谪仙人”,而且还是皇帝亲口说的,而李白不过是贺知章随口夸赞的。这李琎擅长打羯鼓,比皇宫御用的那些琴师们本领都好,玄宗曾经听一个琴师弹琴,那人水平不高,精通音乐的玄宗越听越郁闷,于是没等弹完,就叱琴者曰:“待诏出去!”然后对宦官说:“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杜甫来到汝阳王府中,先写了一百一十字的长诗献上去,其中并无名句可观,无非是肉麻地吹捧李琎,说些什么“特进群公表(李琎当时封为正二品散官“特进”一职),天人夙德升。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之类。但是要知道,汝阳王李琎和其父李宪本身就是个非常注意避嫌的人,因为李宪本为唐睿宗的长子,唐玄宗是第三子,按长幼之序的规矩,这皇位本来轮不上他,只是因为他素来多谋善断,在平定韦后等政变中大显身手,其兄为了避免类似“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惨剧重演,才甘心让位给他。


  《唐语林》中曾记载,当唐玄宗夸奖李琎长得漂亮,是“谪仙人”时,其父却神色慌张,有忐忑不安的表现,玄宗是何等聪明的人,马上知道了大哥的心思,说:“大哥不必过虑……夫帝王之相,且须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沈包育之度。花奴但秀迈人,悉无此状,固无猜也。”意思是说,凡是政治人物,相貌都是霸悍英勇之气,李琎虽然长得好,却是清秀可人的类型,我是不会猜忌他的。


  虽然如此,但想来李琎也会深加韬晦的,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皇帝想除掉谁,不一定是谁真有反心,而是看他有没有篡位的条件。你如果是一个隐居山林的老疯子,像寒山、拾得那样的,他绝对不会猜疑你会夺皇位。而像李琎这样的正牌嫡系皇孙,可就难说了。所以,让老杜陪喝酒可以(李琎也是饮中八仙之一),给他举荐官职,这事就不好办了。政治上的事,还是能不参与就不参与的好。


  老杜这人,政治眼光不佳,结识李邕,有害无益;投靠李琎,又是个嫌疑人物,同样也会“减分”。后来,杜甫还写诗说:“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人家就怕提这事,你还说他像唐太宗,这不是替人家招灾吗?幸好这时李琎已经去世了,要不非让这个不知好歹的杜穷酸吓出一身汗来。


  这事也能说明,为什么王维本来和岐王等人关系相当近,但岐王却非得把他引荐给玉真公主,由公主来保举他当官。这就是诸王不敢乱举荐自己的“私人”,以免有结党谋权之嫌,而公主就无所谓了,反正玄宗不可能猜疑他的胞妹会篡他的位。


  然而,老杜相貌丑陋,也不会琴棋书画啥的,跟公主沾不上边儿。不过这段时间他倒是逛了几处王府,蹭过不少饭,虽然不少时候是“人家吃,他看着,人家坐,他站着”,但毕竟长了些见识,要不也不会认识李龟年,也写不出“岐王府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诗。


  住了一年后,皇帝下诏,让天下通一艺者都来京师应试,杜甫一听,乐得心花怒放,于是就来应试,谁想奸相李林甫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玩了一把“野无遗贤”的把戏,故意把考题弄得极难,结果谁也通不过,大家白白来京城住店、吃饭,给这里的第三产业做了回贡献。


  李林甫玩这一手,有人说是怕金殿对策时,学子趁机揭发他的奸恶,这事恐怕不大可信。唐代能考功名的,多少也是薄有家资,门第清贵的,难道个个都苦大仇深,对李林甫有切肤之痛?好不容易千辛万苦中了功名,立马就在御前上访告状,要惩治当朝宰相,这事可信吗?


  有人说是李林甫嫉贤妒能,怕有才之士抢他的位子,这未免不了解唐代官制的详情,通过前面众多唐代文人的例子可知,就算是新科状元,也是从九品小官做起,这些新登科的学子,安能撼动他的宰相之位?我猜测,这恐怕是他自己别出心裁,做一出另类“颂圣”的花样罢了: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是盛世的标志嘛。


  但无论如何,“神仙打架,百姓遭殃”,这事对杜甫又是一大打击。有人说,是奸相李林甫这出把戏,断送了老杜的科举之路,这是不对的。这只是一次特殊的“制举”,正规的科举还在举行,制举也不是没再办过。细看唐史,不说别的人,单说诗人,第二年就有刘长卿进士及第,第三年有高适制举登科,第四年钱起进士及第……所以,“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赖社会”,老杜没文凭,也不完全是人家李林甫害的。


  求汝阳王没效果,考试又没指望,杜甫开始拜谒一个叫韦济的人。这里先八卦一下,史书中记载韦济的老婆叫李氏,韦济一死,李氏就跑到王维的弟弟王缙家里去了。更为奇怪的是,她还挺受宠爱的,按说“聘则为妻奔为妾”,她应该是妾的身份,王缙却尊她为妻,这在当时也是非常令人耻笑的。这韦济的父亲叫韦嗣立,曾经当过宰相,他当时刚由河南尹(即洛阳府长史)升到尚书左丞。杜甫于是连写三首长诗,求他汲引。


  ……


  杜甫仕途历程:


  — 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从八品)


  — 左拾遗(从八品)


  — 华州司功参军(九品)


  — 检校工部员外郎(从六品)


  — 终


  【书籍信息】


  书名:《唐朝入仕生存指南》


  作 者:石继航


  定 价:39.80元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内容简介:


  《唐朝入仕生存指南》选取了唐朝最具代表性的21位文豪,着眼于他们的人生历程和日常交游,对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及跌宕起伏的仕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作者将扎实深厚的唐代文学和史学知识,贯穿到轻松幽默的时尚文字中,还原出全景和另类的唐代诗人的“圆雕”形象,讲述大唐才子诗酒年华浮世清欢背后的人性倾轧和个人仕途。其文字清纯质朴,厚重不失活泼,游刃有余,大俗大雅。


  作者简介:


  石继航,笔名江湖夜雨,诗词鉴赏类畅销书作者,CCTV4《中华情》诗意系列特邀撰稿人及文学顾问,河北卫视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冠军。出版作品有《沉醉唐风:书剑飘零的唐代才子》《昨夜闲潭梦落花》《华美的大唐碎片》《长安月下红袖香》等数十部。


  (实习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