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4》依然是现象级综艺吗?
首期节目全国网收视率1.0%,收视份额6.26%,较《我是歌手3》首播出现明显下滑,这就是《我是歌手4》首播交出的成绩单。
在收视率之外,除了赛制更加残酷之外,从歌手选歌的剑走偏锋到赛果的出人意料,尤其是老牌唱将的集体表现平淡和新人徐佳莹黄致列的精彩亮相,都令《我是歌手4》的“变”令人印象深刻。
首创国内专业歌手竞赛类音乐综艺,并在第三季达到节目收视巅峰的《我是歌手》,却在第四季遭遇了节目的最大敌人:它自己。如何跨越“三季魔咒”,成为行内最大的关注点,而对节目组来说最迫切的是,如何善用不够惊艳的首发歌手阵容留住观众?
一个被媒体广泛传播的数据是,《我是歌手》栏目给芒果台带来的总收入已将近40个亿。无论数字是非精确,《我是歌手》作为芒果台综艺旗舰和国内音乐类综艺代表的地位没有疑问。可是在音乐类综艺渐显颓势的大势下,《我是歌手4》继续维持现象级收视已嫌困难,何况还要面对来自互联网的口碑考验,观众对音乐类综艺的审美疲劳,才是最大挑战。
在节目的创新压力下,看上去慢腾腾的洪涛其实已经在着手为节目寻找新的看点,赛制成为最容易撬开的口子,首期节目后段收视明显上升,或许正是残酷赛制营造的悬念对收视率的强力拉动。
只是在赛制之外,《我是歌手4》如何寻找新的突破延续“现象级”?洪涛和本场并列末位的关喆和haya乐团,都必须耐心等待来自观众的“审判”。
什么是收视神器:下滑的收视率和话题疲劳的《我是歌手》
《我是歌手》第三季首播全国网收视达到1.71%。对比之下,第四季首播收视下跌明显,但是结尾最高份额较开始份额提升2.08倍,超越第三季首期1.58倍。也就是说,新赛制开始发挥收视威力,悬念开始吸引观众。
首播收视不佳并不是终章,《奔跑吧兄弟3》也曾出现首播不利的局面,但很快在后期节目中实现了收视反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稳住收视?
与外界评论《我是歌手》靠话题造收视并不完全一致的是,从《我是歌手3》收视率分布看,话题对收视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我是歌手3》首播高开后,第5、6、7期到达高潮,然后一路走低,总决赛也未回升。对照来看,《我是歌手3》最大的争议性话题包括:孙楠退赛、张靓颖退赛、邓紫棋换歌事件,可是上述话题对应的几期节目都未出现收视率井喷。
所以,什么是《我是歌手》真正的“收视神器”,《我是歌手》高收视主要看什么气质呢?与外界评论不同的是,恰恰是音乐本身,或者说,歌手的音乐表现和比赛命运悬念,才是决定收视的关键。
让我们回到第三季的收视高点第5、6、7期,引爆社交网络的热点话题是什么呢?分别是:张靓颖逆袭、古巨基淘汰、郑淳元(theone)空降惊艳,不难看出,比起炒作式话题,更吸引收视的其实是歌手音乐上的突破式发挥和比赛中的戏剧性转折。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我是歌手4》来说,首期节目带来的音乐惊喜和戏剧性转折是否足够?
谁是黑马:愈发残酷的赛制和新人上位的舞台
如果说《我是歌手4》创造了一个之前谁也没有想到的赛制,那么第一期的歌手们则联手创造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赛果。
从赛制上看,节目组的意图非常非常明显,就是从一开始就让比赛进入白热化。首期出场嘉宾从7人增加至8人,赛制也从排位赛改为抢位赛,首期就要有人淘汰,第2期再淘汰1名歌手,难怪李玟和李克勤这样的老将都频频在赛前喊紧张。
而在残酷的赛制之下,歌手们的排名则更令人惊讶:小嗓门的徐佳莹第一,韩国欧巴黄致列第二,李克勤第三,信第四,赵传第五,李玟仅获第六、关喆和haya乐团并列第七,需要在下一场中决出胜负。
然而这样的赛果并没有引发太大的网络争议。
首先是徐佳莹这个冠军拿得并无争议。从纪录片中寇乃馨等评委和微博网友的评价看,这位小嗓歌手对《失落沙洲》的深情演绎和现场的超稳定发挥都令意外的胜利来得理所当然。成名于台湾《超级星光大道》的徐佳莹原本就是比赛型歌手,演唱自己的《失落沙洲》更是游刃有余,现在的问题是,在“消耗掉”自己的另一首热门金曲《身骑白马》之后,徐佳莹还能有怎样的表现,才是决定其黑马之路能走多远的关键。
黄致列的看点在于反差:一张花样美男脸却有着与高颜值完全不搭的厚重嗓,一首韩文歌唱到自己和观众都飙泪,如此治愈系的音乐表现加上更衣室内模仿秀的呆萌,都令黄致列在本场比赛之后成为第四季最被看好的“邓紫棋”式黑马。
现在看来,《我是歌手4》首期最大赢家,无疑是徐佳莹、黄致列这两位新人。
《我是歌手》的舞台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歌手的竞技舞台,这样的背景下,谁能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事先的判断很容易失准,这也正是节目的精彩所在。现在可以肯定的是,相对于在前三季歌手中,老炮们的开场成绩总是一马当先(第一季中齐秦首场夺冠,第二季韩磊开场拔得头筹,第三季韩红首场摘冠),《我是歌手4》从一开始就亮出了主题:新人上位。
[page]老炮儿如何逆袭:老牌歌手如何完成自我产品更新?
在《我是歌手》这部“大片”中,“前辈”实际是一个符号,它最大限度引发了《我是歌手》作为竞技类音乐综艺节目的戏剧张力,调动了互联网的讨论热情。这样的结果下,争论各自演唱水平之高低,赛果是否公正,本身都在抬高节目的关注度。从收视率角度出发,大咖角色与表现越反差,就越有可能吸引眼球。
首期节目大咖们的表现显然具有足够的戏剧性:除了李克勤一人排位在前段班,赵传和李玟均在后段班,分列五六,与淘汰仅有一线之隔。
李克勤接棒上一季同样来自香港的古巨基主持,从某种角度说,是“说的比唱的好”。一开场就调侃起“芒果台够胆邀请一个普通话这么烂的当串讲人”,“他们说,你比蔡少芬讲得好啊。那我就知道我的水平大概在哪里了。”主持延续港普梗之外,一首30年前参加香港歌唱大赛的《雾之恋》唱得及格有余,从音乐表现看几无瑕疵,但是却缺了一点惊喜。
李玟的问题与其说出现在演唱,不如说她在为没有做大众心目中的李玟承受代价。歌手互投中拿到了第一的她,却在500位听审那没过关,对于拥有巨大观众缘的李玟来说的确令人意外。原因其实很简单,从音乐表现上看没有瑕疵的一首《想念你》,音乐路数上走的却是节奏布鲁斯和RB风,而这显然不是《我是歌手》舞台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李玟的未来如何,也许取决于她是否愿意做回大众心目中的那个CoCo李玟。
相对而言,赵传和信的表现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赵传一首《爱要怎么说出口》引起全场大合唱,但从《我是歌手》舞台看,能够引发全场大合唱的金曲并不一定获得好成绩。信的《告别的时代》虽然被评“选歌对了,状态对了,感觉对了”,但一样被嫌亮点不足。对于这些以实力派唱将著称的老炮们,观众的标准本来就会升高一线,要走得更远,就必须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赵传,不一样的信。
在排名垫底歌手中,比起关喆的备受质疑,haya乐团的垫底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获过三次台湾金曲奖的他们一度被认为是黑马热门,可是以蒙古音乐为基础的世界音乐风格,接受度远不及流行音乐,难以打动现场观众也在情理之中。
说到底,对于歌坛老将们来说,相对于新人,其实在《我是歌手》舞台上更难“唱”,这实际上也是《我是歌手》舞台的规律:在韩版《我是歌手》中,唱遍韩国电视剧热门金曲的白智英成绩屡屡触礁;在上届《我是歌手3》中,在其他音乐类综艺所向披靡的孙楠遭遇“五四青年”困境,都是因为观众对于实力唱将有着更苛刻的要求:坚持自己音乐风格不变会被认为默守陈规,过度创新也有可能不被认同。
音乐本来就很难有公认的、公平的标准,音乐竞赛也只是提供了一个供大家参与讨论的平台。对于成名歌手来说,如何在这样的舞台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像韩磊们一样,在保留自我特色的基础上,带给观众新的惊喜——如果将歌手看做一个产品,其关键就在于,老牌歌手能否完成对过往产品的升级换代,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观赏价值。
芒果台的挑战:《我是歌手4》如何延续现象级收视?
在歌手阵容缺乏惊喜这个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是什么导致了《我是歌手4》的首播收视下滑?
首先是观众对过往看点的审美疲劳。在歌手之外,洪涛每期必被吐槽的慢和观众表情包,早已作为《我是歌手》社交话题的一部分,可是进入第四季,这些过往吸引观众的收视利器,是否也到了该升级换代的时候?
首播现场,现场观众依然高能,绝对没有令电视机和手机前的观众失望,表情十分到位,哭戏、花痴戏和沉醉戏交足表情,有网友就直言:“强烈建议芒果台在《我是歌手》播完搞一个纪录片,名字我都想好了——歌手的专业观众。”可是网民上一季的观众表情包还没用完,需要新的表情包吗?
比起“影帝”观众,洪涛的结果宣布则已经作为节目中的一个梗出现了,而网民则继续一如既往地吐槽:“请把洪涛淘汰了吧。”
另外,芒果台一贯的CP战术,也终于在《我是歌手4》中发扬光大,衣服相似、房间紧挨、互相模仿的徐佳莹和黄致列,显然已经成为《我是歌手》中难得的歌手CP组合,可是这样的拉郎配,显然还需要时间构成社交话题。
三是选曲过于不走寻常路。按照过往3季的《我是歌手》惯例,首次登台的歌手一般都会选唱自己代表作,从而引起现场观众共鸣有助拉票,而这实际上也从另一层面保证了节目收视率,华语金曲本身一直都是音乐类综艺收视率的保证。
可是在《我是歌手4》首播中,除了赵传之外,全部歌手都选择了大众并不熟悉的歌曲,从而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陌生感”。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是歌手4》的首播下滑其实是任何现象级节目进入瓶颈期的常见现象。作为中国专业歌手竞技类音乐综艺的首创者,《我是歌手》生成并发育的过程,包含了太多创新性突破。专业歌手比拼的悬念、专业歌手主持的新意、观众的表情包……无论是有心设置还是无心插柳,正是这些节目创新,为音乐类综艺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创造了属于《我是歌手》的社交话题,也成就了《我是歌手》。
可是三季过去了,接下来怎么办?从第四季首播的节目设置看,洪涛显然在努力地为节目注入新的元素,可是速度还不够快,没能赶上互联网时代观众口味的“全民加速中”。
《我是歌手》区别于目前各大电视台已渐入疲沓的音乐综艺的,其实不仅是更大的投入所获取的更精良的制作;也不仅是专业歌手竞赛所营造的悬念感;更重要是以一个全国关注的超级竞赛舞台,将歌坛新旧力量、乐评人、观众的态度、选择和喜怒哀乐都结合到那充满胜负悬念的12期节目之中,由此将《我是歌手》打造为全民关注的超级大片。
这可能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综艺娱乐的成功样本:制造社交爆点、发酵、引爆微博、朋友圈、然后在整个互联网的关注中,创造新的收视奇迹。
对于这场社交媒体时代的收视率游戏,洪涛和他的《我是歌手》一直玩得很好,可是任何产品都是有疲劳期的,面对喜新厌旧的社交媒体时代观众,洪涛和他的团队最大的挑战是:只有为节目找寻到新的现象级“大招”,才能延续《我是歌手》的现象级收视。
(编辑: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