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靓颖与男友合影
张靓颖在演唱会上公开了自己隐藏十余年的爱人。所有人,包括这段恋曲的男主角冯柯,都惊呆了。
明星求婚见得多,微博晒结婚证合影、策划惊喜派对、献上豪奢钻戒、海枯石烂的表白,凡所应有无所不有,都不新鲜了。主动在公开场合直言宣告“我不想一个人过了”的却是少数,更何况说出这话的,还是理应身份矜贵,处于被动一方的女明星。
需要承认的是,张靓颖的举动,无论是被解读为爱情冲淡了理智也好,挟公共舆论以逼婚也罢,都是前所未有的,因为掌握婚姻主动权的必须是男人,似乎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所以男方冯柯的第一反应是发微博解释,“今天发生在台上的事情本该是我来做”,所以社会学家纪登在其《亲密关系的转变》一书中提出,相较于公领域的民主化,个人生活的民主化是比较不明显的过程,但是它所隐含的意义和所带来的利益却影响深远——千辛万苦,女人才争取到提出离婚的权力,而当她们再越雷池一步,进而开口提出结婚的要求,便还是会立刻成为异数,成为让这个时代目瞪口呆的人,张靓颖,就是个鲜活的例证。
回味张靓颖在台上说的那一段话,则更让人感到五味杂陈。比如她说,自己“想当着全国的电视观众的面,得到一个最特别的仪式”的愿望十年前就有了,却在十年后的三十岁才终于有勇气做;比如她说“我跟媒体讲完之后,这个人却找到媒体吃饭说,把这个新闻拿掉,这样对她不好,因为她要当艺人,她要当歌手,她不可以有任何这样的内容出现在媒体上”——从性别权力关系的角度来看,在私人领域,男人的情欲驱力强化了他的成就动机,冯柯让张靓颖功成名就,扶持她站上最耀眼的舞台,女人的情欲驱力却摧毁了她的成就动机,强化了她的依赖意识和次等意识,故而在爱情里受制于男方,当一个被保护、被陪伴的对象。
不只如此,当从私领域走向公领域,当冯柯拿出“为你好”的挡箭牌,强调张靓颖作为偶像的完美无瑕,她就必须向摆在眼前的现实低头。毕竟,偶像本身就是经由想像建立,它是为了满足被观看的欲望而存在的实体,也是大众幻想的过程和结果。在“艺人/歌手”身份的加持之下,女人已不再是平庸的血肉之躯,在娱乐产业中,看似“真性情”大行其道,而其中涉及实际利益的,还是能否被观众/歌迷接受的问题。于公于私,在消费社会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制下,在想说而不能说,张靓颖就这样沉默了十年,那个消失的爱人,看似是冯柯,实际是张靓颖自己。
再来看冯柯,他在事情发生二十多小时后发表长文,尽管号称“到现在我还没有清醒过来”,但显而易见,他不仅不动声色地把原本引发“小三争议”的12年改为了10年,更赫然配上一张张靓颖在舞台中央的背影,“做你背后的男人”的寓意不言自明。
偶像背后“消失的爱人”不少,从来是女性居多。不说刘德华背后的朱丽倩,成龙背后的林凤娇,最近的,像是去年成婚的古巨基与助理太太Lorraine,无不是守口如瓶多年,在媒体曝光之后,迫不得已才浮出水面,冷暖自知。你看,当性别发生颠倒,倘若拥抱千万拥簇的是男方,这一切又看起来合情合理了,甚至可以用“无怨无悔”四个字来歌颂她们的多年隐忍。冯柯在文中赞美张靓颖,“依然对我这个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不离不弃 ”,可是有目共睹的是,这根本不是问题的焦点所在,张靓颖一早就想把恋情摆在阳光下,诸多心照不宣的圈中人,却也纷纷配合著不想公开的男方演一出好戏,这样的关系结构,不是张靓颖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复杂的性别与消费权力机制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之下,再来大打“奉献牌”,强调名声上男女双方的不平衡,是不是行不通,甚至有偷换概念之嫌呢?
话说回来,对于众人关注的求婚问题,冯柯还是没有直接回答“娶还是不娶”,甜蜜是有的,尴尬也是有的。已经被摆上台到这一步,还能做何回应呢?他说“今生你是唯一”,甜言蜜语打一场太极,先将大众这几天的虎视眈眈敷衍过去,之后将会怎样?且行且珍惜。
(实习编辑:赵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