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佳作导读 精彩书摘 作家言论 九零后 特别推荐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旧京趣谈三:晓市与夜市

2015-08-03 11:32:4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鲍玉珩

   
晓市与夜市,也被老北京人称为“鬼市”,一般晓市在清晨三四点钟开业,至晓而散。

000.jpg
  晓市与夜市


  老北京从前有自己独特的古玩,旧货市场,即人们俗称的晓市与夜市。晓市与夜市,也被老北京人称为“鬼市”,一般晓市在清晨三四点钟开业,至晓而散。老北京的晓市至少有三处:1.地处宣武门附近的西晓市,2.崇文门的东晓市3.德胜门的北晓市,此外鼓楼大街的后门桥附近也有一个晓市。


  晓市的开业时间;通常在拂晓的三四点钟起,日出时散市,故也称为早市;冬日至迟也不过早晨九点钟;


  夜市,则在掌灯后营业,至次日三更左右散市。


  一.晓市买卖


  1.崇文门外东晓市。


  虽然大家对于崇文门外的东晓市起源何时有所争论,比如北京


  史学家魏世安先生考证,东晓市起源于元末明初,兴旺于清朝乾隆年间。崇文门外的药王庙路西,到半壁街以南,为东晓市的场地。东晓市以出售日用百货,土产杂品为著称。清朝著名的大文学家纪晓岚就经常到东晓市这儿淘宝。


  纪晓岚的烟瘾很大,使用的烟袋锅也很大,所以人称纪大烟袋儿。有一天纪晓岚的大烟袋丢了,别人都替他着急,但纪晓岚我却说没事。


  第二天,他去东晓市一边溜达,一边寻默,不一会,他在一家地摊上看见一个大烟袋,定睛一看就是自己的;他问了摊主价钱,结果说是一两银子,纪晓岚哈哈一笑,给了一两五千钱纹银,摊主连忙道谢。 后来人们告诉摊主说这是纪晓岚纪大人。摊主恐慌地说;不是我偷的。不就纪晓岚的大烟袋失而复得的故事就传遍京城。


  2.宣武门的西晓市


  西晓市地处宣武门附近有两处场所; 一个是宣武门外-出门路西边上,远达智桥桥口的地方,这是一片空地,方圆大约有三四亩地,


  这个地方专门出售杂货,例如破布,衣物,和日用百货,以及小件的古玩字画,也有玉器等东西。


  另外一处在宣武门内的头发胡同之内,进头发胡同东口大约100米左右路南就是小市,这里主要出售大件东西,特别是家具等。由于这家晓市专售家具,于是在市场内有十几家家具铺。


  我幼年间居住在头发胡同,所以经常去晓市玩。记得当年在晓市内有一家家具店,店主姓汪是山西人,他专门经营硬木家具,一般是从一些人家收购的破旧家具,然后他进行修理加工,能够整旧如新;因此他的买卖很不错。他和我先父是好朋友,有的时候,他收购到一些好的家具,就会来到我家,告诉我父亲;记得我父亲书房中有一套紫檀的书房家具-包括一张特大的书桌和四把椅子等。记得父亲说是汪掌柜的低价卖给我家的-半卖半送的,这样,我父亲只用了100块大洋就买到这套书房家具。在西晓市,像汪掌柜的这样的店主很多。他们是从”打硬鼓儿的”手里收购一些较为贵重的物件,然后修理-整好后以高价出售。牟取盈利。


  二.打鼓儿的


  老北京还有一种走街串巷的专门收购旧货的买卖人;由于他们手里拿着一个小硬皮鼓儿,所以人称“打鼓儿的’。打鼓儿的,一般是用大拇指与食指捏着一个扁圆形的小皮鼓儿,右手拿着一根一头缠着布条或皮条的小藤条,不停地敲击着小鼓儿。他们专门串胡同,边走边吆喝,而且不停地敲击小鼓儿;胡同居民听到吆喝声和敲击小鼓儿的声音,就会出门巴萨自己家里不需要的旧物卖给他。


  老北京的打鼓儿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打软鼓儿的,他们一般身穿短衣裤,肩上披着一摞包袱皮,嘴里吆喝“有破烂我买!”穿街遛巷,收买一些小件旧货物,如旧衣服,旧货物,碎铜烂铁,估衣旧鞋,瓶罐玻璃灯,以及一些小件的破旧文物或旧古玩等。由于他们现金交易的数目不大,所以他们多用洋火火柴或肥皂等以物易物;如老北京人称呼他们是“换取灯儿的”和“换胰子的”即换肥皂的。


  另外一种是打硬鼓儿的。他们一般身穿长衫,两个人一组结伴而行,一个人腋下夹着一个蓝布包,里面有戥子和试金石等;另外一人扛着一摞蓝包袱皮,他们专门收买金银首饰,古玩字画,玉器和古旧瓷器和细软物件等,以及破旧家具等。由于他们的交易。比较起来,数目较大,所以一般是上门交易-即被卖东西的人,请进家中进行交易。


  别小看这些打鼓儿的,特别是那打硬鼓儿的。一般这些人都有眼力,识货,懂货,了解市场行情,;此外他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察言观色,体会到卖主的心理状态,而对症下药,或低价买个“俏品’而大赚一笔等。当时,老北京出现不少普落户人家,他们的子弟,对于祖宗的遗产不知其真正的价值,所以时时会以低价卖给那些打硬鼓儿的。


  在北京的打鼓儿的之中,也出现了不少奇人,他们慢慢地成为了一代名人。不妨介绍几位。在老北京的东晓市和西晓市的地面上在三十年代左右,就有一位叫大刘的打鼓儿的,大刘是打硬鼓儿的。他经常出入那些家道中落的大宅门儿以及一些破落的王爷府中;有货买货,无货就闲聊天。这样,慢慢地大刘就结识很多熟主顾;他什么都懂一些,又擅长聊天即会忽悠,那些熟主顾也愿意和他聊天;不过大刘毕竟是个打鼓儿的,聊天只是由头,而他从来没有忘记做生意;聊着天的时候,他话头一转,就看见了主顾右手的大拇指上的翡翠扳指,他于是对主顾说;“爷儿!您看现在这翠的行市很不错,您手上的这个翠扳指最少能够卖20块大洋。您有那么多的好的大扳指,就崩带这个次的吧,把他卖给我得了-就算是赏给我了,让我也带上显佩显佩儿,有个面子!”那位主顾正和大刘聊得过瘾时,也就被他捧得晕头转向,一听大刘这么忽悠,也就忘乎所以了,结果大刘就用了20块大洋买到这价值连城的翡翠扳指。更妙的是,大刘得到了这个翡翠扳指,他并不急于出手,而是戴在手上,到处显示给人;过几天他又来这家串门。见到这位爷有后悔之意,立刻摘下来,奉还原主,那位爷,也感激万分,于是打鼓的大刘的信誉也就出名了,这样越来越多的主顾找到大刘出售自己的物件;日子久了,大刘也在西琉璃厂外的杨梅竹斜街开设了一家小古玩铺子-他专门收购那些打鼓儿的收进来的物件。


  在西晓市那儿,也有一个奇人,是个老娘们儿,叫金姥姥,她家住在头发胡同内的众议院夹道,据说原是一个大家人家的使女,后来大家破落了,金姥姥离开后,也就成为贫寒人家;她一方面缝穷度日,一方面收购旧估衣摆摊出售。金姥姥有一手缝穷的好手艺,那是在西单附近有几所大学和中学;那些学生们经常找金姥姥缝补衣服。而金姥姥从不收钱;‘您们少爷们,上学不容易,也没有多少富裕钱,这点活儿,不算什么,别给钱了!”于是金姥姥讲义气的名儿也就传开了,金姥姥人也勤劳,她把收购来的旧估衣,洗的干干净净,然后把破处缝补好,然后再以低价出售给人。于是,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劳苦人都


  要到金姥姥的摊子上买旧衣服。慢慢地,那些西城的大户人家的女人们也都找到金姥姥卖出自己的旧衣服和杂物等。不久,北京的小时报就刊载一篇介绍金姥姥的文章,使得这个贫寒的老太太成为了名人。


  三.破落的旗人


  说完这打鼓儿的-他们是卖家,我们不妨谈谈卖家子。在晓市与夜市卖东西的人可以分为三种人。第一种就是老北京的破落户人家,特别是旗人破落户人家;第二种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人家,特别是中产阶级人家;第三种就是贫户人家。而那些所谓打硬鼓儿的出没的地方,多为旗人破落之家。


  辛亥革命结束了历时267年的大清王朝的统治,从此以后,老北京的八旗贵族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也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朝时期,老北京城内仅王爷府就有几十座,若加上贝勒,贝子的府邸就大约有百十来所。到了民国时期,满清王朝一倒台,这些王爷府和贝勒-贝子的府邸也就开始倒霉了。虽然这些府邸变成了王公贵胄的私产,此外连同他们私藏的大量金银珠宝,乃至古玩字画等宝物,本来足以使得这些贵族子弟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但是由于这些八旗贵胄的后代们已经过惯了挥霍浪费的日子,在没有过去的朝廷俸禄之后,仍然不知道节省,和勤俭。依然讲排场,比阔气,造成了坐吃山空,入不敷出的状况;最后只落得变卖家产打发日子;此外再加上一些王府的管事,庄头和仆人乘机盗窃主人的财产,或者偷盗家产,或者吞没租金等,乃至勾结外贼,使得这些满人八旗王府的财产大量流失。从1911年民国成立,到1935年,不到二三十年,老北京的王爷府就迅速败落了。


  比如有名的睿王府在民国时期,每年减少900两的俸禄和1500石锋米,成了入不敷出的境地,于是不得不变卖家产。乃至变卖府邸的地步。


  此后他的儿子依然挥霍无度,加上赌博,不久就把父辈留下的家产,挥霍殆尽,睿王府不到三十年就一败涂地了。而睿王爷的子孙也落得流落街头成为了乞丐。


  那些打鼓儿的,特别是打硬鼓儿的,专门到这些破落的旗人贵胄的府邸用低价收购宝物-特别是古玩玉器或字画等。前面提到的大刘就是一个例子。有的专门串那些破落旗人王府府邸门的打硬鼓儿的,后来赚大发了,成了琉璃厂古玩铺的好友常客,乃至后来下海成为了古玩生意人-在琉璃厂西的杨梅竹斜街就有几家门面不大的小古玩铺子就是这些打硬鼓儿的开的。比如一家叫做翠云轩的古玩铺就是专门从打鼓的那儿收购小旧古董的铺子。


  说道破落旗人子弟,笔者想起我认识的一位爷,麦烤白薯的富大爷。 那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任何人清晨一进头发胡同就会闻到那诱人的烤白薯的香味,而那位麦烤白薯的人就是富大爷。有些老人-特别是那些老头儿,管富大爷叫‘三贝勒爷”。其实不假,这富大爷的确是三贝勒爷。富大爷人缘很好,街坊们都喜欢买他的烤白薯,他也很健谈,他是京城一家王爷府的第三个儿子,所以是三贝勒,三贝勒出身高贵,是世袭二品骁骑校尉-可戴黄马褂的贝勒爷。但时运不佳,这位世袭二品骁骑校尉从来没有来得及穿黄马褂-因为一下子大清王朝灭了,民国成立了,他的先辈-即那位王爷也不得劲了,那赖以生活的铁杆庄稼-即俸禄没有了,生活拮据,乃至家业凋零,加上他的两位哥哥即大贝勒爷和二贝勒爷,吃喝嫖赌,把一个偌大的家业挥霍殆尽,三贝勒爷迫于无奈,只落得买烤白薯为生。富大爷也随遇而安,买烤白薯也是个乐儿,有的时候,他用那个铁夹子敲打炉子唱起十不闲很是自在。这就叫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除了破落旗人之外,老北京晓市和夜市的卖家子还有一些是老北京的中产人家;老北京有个俗语叫做东富西贵,讲的就是牢骚北京的居民住户,在西城居住着不少贵胄之外,更多的是一些中产人家,如中小学教员,政府和一些单位的职员等,这等人家都很好面子,由于老北京发生金融危机,一麻袋金圆券还买不到二斤玉米面,为了生活,这些中产人家也就开始变卖家中的旧物件来换取一点小钱度日。


  晓市和夜市的第三类卖家子是一些贫寒主妇,她们靠捡破烂,收旧货为生活,然后把这些东西再到夜市出售。


  四.晓市轶事


  说起这老北京鬼市的故事,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北京-特别曾经亲自逛过夜市的老头们,每个人都能讲出不少故事。笔者也认识不少这样的老头儿。根据他们所讲的整理出两则供大家一笑。


  1980年,纽约的佳士得拍卖公司出售了一幅宋代大画家马远(12-13世纪)的山水画卷,最后以250万美元被一位香港收藏家购买收藏。


  实际上,这幅画原先就是在北京东晓市上出现的。话说1920年,民国成立后,退位的宣统皇帝溥仪是一个败家子,他和弟弟溥杰曾经偷出很多故宫的宝物贩卖给外面。此时,上行下效,宫里的大小太监也都偷盗宫内宝物到鬼市出售,其中就有这幅马远的山水图卷,记得一位文物史研究家就指出:‘听说当时这幅马远的山水图卷在晓市上以三块大洋出手的,因为是夜间,买画人看不清画面,而且此画卷没有署名,所以价格不高,此后在这个买画人,以20块大洋将此画卖给了琉璃厂的一家画店,经过罗振玉的鉴定为宋马远的真迹。该画店将此画清洗整理后转手以800块大洋卖给了美国文物商福布斯,所以此幅马远的山水图卷也就流落到了美国。


  也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之后,清宫的大小太监偷盗宫内的器物进行偷麦,当时在鼓楼的后门桥的夜市,就时常有宫中的太监们贩卖从宫里偷盗的东西。一天夜间,两个太监挑着一个大筐来到鼓楼也夜市,说是要麦废纸,一个商家见到后,说是废纸就要幺斤收购,结果这一筐废纸只卖了三块大洋钱。等到天明他回家一看,这一筐废纸竟然是请同治年到光绪年的大臣们的奏折,有的奏折上还有慈禧老佛爷的御批,这可是宝贝,他高兴万分,把这些东西给琉璃厂的一些店铺的行家观看鉴定,可当时那些店主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也就没有人收购。但当时琉璃厂的一家日本人开的古董铺子的老板叫松井小机郎别具慧眼,他是一个中国通,也是日本军阀土肥原贤二的朋友,知道这废纸的价值,就以两个奏折一块大洋的价格收购了这一筐废纸-记得当时亲历此事的一位老北京人说,这一筐废纸卖出了220块现大洋。后来这位尝到甜头的夜市商人又多次向这些太监们收购废纸,据说前后收购有上千斤废纸。他然后全部转卖给了日人松井,这批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清朝奏折被运送到了日本,现在仍然保存在日本东京的帝国图书馆内。


  (编辑:葛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热点新闻
最新更新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