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新课改实施3年以来首次调整课程安排。昨天,市教委下发通知,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本市将对部分高中学科的教学进行调整。其中,语数外三科允许在高一开设选修课,以往高二才开设的美术课也将提前到高一。据悉,此番调整将从今年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
根据安排,高一年级语文、英语、数学必修模块数均由原方案的4个调整为3个,其余必修模块依次在高二进行教学;高一、高二年级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
语文、英语、数学三科适当开设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并行教学。
与此同时,调整数学、政治必修模块的教学顺序,不再限定一种教学顺序,各区县从两种顺序中自行选择一种教学。生物根据文理生不同教学内容略有调整。
研究性学习课题减少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课改比较突出的变化。按之前的规定,研究性学习应“至少完成3个研究课题”,高中3年共安排270学时。
调整后,高中三年的研究性学习变成“至少完成2个研究课题”,高一、高二每周不少于1课时。
选修课课时有了更明确的保证。各学校要确保在高二全学年和高三学年第一学段,每周至少有2个课时的任意选修教学时间。
美术提前至高一开设
通用技术和美术从原来的高二起开设提前至高一。通用技术需在高一完成2个必修模块的学习。音乐、美术各增加一个学习模块,每周各1课时。
区县和学校课程选择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语文由“文理方向至少选修4个模块”调整为“文理方向至少选修2个系列中各1个模块”。历史选修内容比以往也有所减少。
市教委要求,各普通高中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得超过35课时(每课时45分钟)。高三学年第一学段仍然要以新课教学为主,不得提前结束新课。
据悉,此次调整主要针对今年秋季入学的2010级高一新生,对新学期升入高二、高三的学生不会有任何影响。
调整利于学生减负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李奕表示,高中新课程实施3年,已完成一轮试验,此次新调整针对课改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微调,如历史、语文选修内容相比以往有所减少,研究性学习课题数量要求减少等,旨在减轻学生的负担。
李奕表示,新方案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如语数外选修可提前到高一,明确规定了选修课的课时数,这些变化更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
(实习编辑: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