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为工程人才铺平就业路 设“求是学部”强化素质 依据就业调整专业 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
近日来,一些用人单位发现,到天津大学招聘时,心仪的应届毕业生已早早被别的单位选走了,特别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管理等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更为紧俏。天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蕾说:“学校多年来坚持工程教育实践,提升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如今,在天津大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已经逐渐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法宝”之一。天津大学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制定了涵盖“素质、能力、知识”3维度24要素的“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着力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工程创新人才。
作为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实施的工程教育改革10所试点高校之一,天津大学成立了“茅以升班”和以实体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中心”为建设目标的“求是学部”,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入手,实施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试点,努力探索有天大特色的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在工程教育改革的有力支撑下,近几年全校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招生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每年根据就业情况研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情况。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拓展传统专业的口径,充分利用已有专业的教学资源,衍生出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社会需求的新办专业,如在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上衍生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专业基础上衍生出环境科学专业。近几年来,学校新办本科专业8个,占专业总数的15.7%。
据介绍,天津大学工程教育实施以来,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与中石化、齐鲁石化、山东潍柴动力等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55个,并开拓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外实习基地。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的比例达25%,工科专业学生提前进实验室的比例达20%以上。
除开展联合办学以外,天津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瞄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紧密围绕滨海新区的战略需要建立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平台,努力构建和完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近5年来,学校有近万名毕业生留在天津工作,接近毕业生总数的1/4。学校还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为天津和滨海新区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个性化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服务,与企业合作共培养工程硕士2200多名,涉及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支柱性产业。
(实习编辑: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