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资讯 高校精英 高校艺术馆 展演活动 艺术高考 走进名家 院校之窗 初露锋芒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贵州:豫章书院的“私塾子弟” 组图

2009-11-20 19:33:54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早上7点整,6岁的高镜博就翻身从床上起来,穿上靛蓝色的长衫,简单洗漱、走进教室后不久,“孔夫子早上好”响亮的问好声就传遍了整个庭院。

    琅琅的问好声经过早晨阳光的过滤后,在这个设在乡间的明清结构的院落中回荡。声音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教室门口迅速穿过,最终在“豫章书院”的牌匾前短暂汇集、消散。

    书院的创办者,29岁的侗族青年罗国淮站在牌匾下满意地看着这一切。罗国淮自称江西“豫章书院”创始人罗天发的第40代孙,2004年重建贵州“豫章书院”至今,已前后接纳了800余名学前儿童进行“私塾教育”。

    高镜博正是本期的“私塾”学童之一。由于母亲远在广州,在贵阳工作的父亲又鲜有时间照顾他,高镜博从2008年11月份开始进入“豫章书院”接受传统教育,每两个星期才能和父亲见上一面。

    一年的“私塾教育”后,高镜博现在已经可以脱口背出《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7本“蒙学”典籍。

    “背诵经典不是最重要的,豫章书院‘私塾教育’的目的是树立孩子的行为礼仪规范和道德观。”罗国淮称,每个孩子每天的所有行为都是一种学习:穿长衫是为了正衣冠、洒扫庭除是为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向孔夫子大声问好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承和学习、经典的诵读则是为了强化传统的道德观。

    回到家中,高镜博也开始用传统的礼仪规范纠正起父亲的行为来,如果早上父亲睡懒觉,他就大声地说“朝起早,夜眠迟”,如果父亲没有洗手吃饭,他又会大声地叫“便溺回,则净手”。

    “孩子的变化是惊人的。” 高镜博的父亲高海翔说,“小镜博三四岁时学过武术,比较调皮捣蛋,比较霸道,现在变得文质彬彬了。”

    “在孩子的影响下,我买了一大堆书来重温国学,《弟子规》《论语》这些‘蒙学’经典,能让自己在喧嚣中平静下来。”高海翔说。

    “私塾”里,每天规律得有些刻板的生活也充满了无穷的乐趣,每到下课,高镜博就和其他9个小朋友一起在书院外的农舍间嬉戏打闹,玩“捉迷藏”和“拔萝卜”,在田间地头寻找城里难得一见的蜻蜓和七星瓢虫。

    “与乡村生活的接近能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农耕生活,这种教育让孩子们和自然更亲近,生活上也更朴实。”罗国淮说。

    虽然“私塾”的生活对高镜博来说是快乐的,但他仍会常常一个人坐着沉默不语。6月份父母离异后,高镜博就没再见过自己的母亲。

    “国庆节爸爸带着我到广州去找妈妈,但是妈妈正好出去旅游了。”高镜博有些失落地说。

    在中午的书法课上,教书法的石老师教授了“人”“大”“之”几个字后,高镜博还不满足地要老师多教一个“孝”字。在反复练习后,终于把“笔画繁多”的“孝”字写得端正了的高镜博有些得意地咧开嘴笑了。

    “能够孝顺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高镜博说。

    (实习编辑:项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