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强化专业建设意识,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对本科专业进行“自我体检”,诊断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本科专业办学和发展方向,针对性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周密筹划,科学设计评估方案
2008年初学校成立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方案研制课题组。课题组由学校主管副校长、各学科专家组成。调研组调研、查阅和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一些高校专业建设和评估材料,组织召开各种层次的研讨会16次,通过学校教务委员会、学院院长会议、2008年学校暑期中层干部会议、学校党委常委会议在校内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方案》。
这一方案设定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24项,主要观测点38项。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人(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要素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突出了人的发展与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第二,体现了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明确了课程计划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的契约功效;第三,重视专业发展的开放性(与行业结合、国内外交流与社会服务),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等方面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第四,明确了五个主要观测点作为反映专业建设基本水平的重点项目,即专业培养目标、教师数量与生师比、本专业领域就业、课程计划、学生专业满意度。
评估方案制定后,学校成立以负责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本科专业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学校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专业自评、专家实地考评、专业调整与建设三个阶段完成本科专业评估工作,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精心组织,严格执行评估过程
在开展评估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坚持贯彻“实事求是,以评促建”评估宗旨和“严格、如实、认真”的评估原则,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实际细化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甄别与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同时,引导本科各专业科学发展;二是坚持多元的考察视角,把本科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与管理过程、教学效果的考察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学科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三是坚持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可行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考察本科专业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评估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四是充分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重点体现学校为基础教育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
依据《东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方案》,对全校56个专业分批次进行评估,每个专业由3位校外专家和2位校内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评估。2009年3月初,学校投入近百万元本科专业评估经费,首先启动了对30个本科专业的专家进校实地考评工作。来自国内20余所知名高校的90位专家会同东北师范大学校内评估专家历时三个月分三批次对30个本科专业进行专家实地考评。评估专家根据评估方案和评估工作日程安排,通过听取专业自评报告、听课、座谈会、技能测试、查阅试卷和毕业论文、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各专业的专业规划、教师、学生、课程、专业管理、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交流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严肃而认真的评估,专家们在肯定参评专业在发展和建设中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参评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参评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发展指向。
三、主动整改,高度重视评估结果
经过评估,学校重新审视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学校整体专业建设的投入,大跨度、多层次的进行学科整合和专业调整,通过合并相似专业、调整专业所属学院、进行专业师资整合等一系列措施来帮扶薄弱专业,巩固优势专业,带动中间专业。针对个别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进行在招生中进行限制,个别专业减少招生,或隔年招生,或进行大类(二级类)招生。二是启动“高端人才计划”,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该计划包括“东师学者”特聘教授计划、讲座教授计划、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教学名师计划等四个层次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其中,实施“东师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吸引和汇聚一批学术领军人物,扩大高端人才队伍规模,着重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创新团队培养;“东师学者”讲座教授计划,将聘请海外著名学者来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引领本学科跟踪国际学术前沿,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东师学者”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将立足于本校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东师学者”教学名师计划,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需要,聘请外校著名教授、教学名师来校讲学,培养一批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的主讲教师。
(编辑:黄云 实习生:张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