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资讯 高校精英 高校艺术馆 展演活动 艺术高考 走进名家 院校之窗 初露锋芒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江苏省2008年美术统考人数5万人录取率已低于普通类

2009-03-03 18:42:2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5万人考美术,这个数字比江苏省2008年美术统考人数足足增加了6000人!去年12月中旬,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专业统考开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复读生人数的增加,以及“艺考是捷径”的观点仍在左右家长和考生,是2009年江苏省美术类考生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

    记者发现,除南京六中、宁海中学这样的老牌美术特色学校外,板桥中学、六合一中、南京市12中、雨花台中学等学校的考生也有不少。

    然而据统计,从统考各个省份的实际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来看,多数省份出现了降温现象,像山东这样的美术大省,降温趋势尤为明显,但江苏艺考人数仍呈上升趋势。有关人士分析,这可能与江苏地区高考(论坛)竞争比较激烈有关。
艺考过程就像“三级跳”

    镇江实验高级中学的一位老师坦言,学校有一百多个艺术生,足有一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到高二时转到艺术班,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但学校每年80%艺术考生达省统考本科线,因此才有这么多学生敢冒这个险。

    但老师们表示:艺考的道路并不轻松,整个过程像是“三级跳”(省统考、校考、高考)。如果能通过省统考也仅仅是跨过了第一个障碍。对于那些只报考省内高校的考生来说,省统考过后接下来就可以平心静气地复习文化课考试了;而对于那些有志于报考省外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来说,校考则是他们面临的最大考验。

    校考需要注意些什么?专家表示,考生决定报考前了解各院校的报名时间和规则,合理安排行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表示:“网上盛传一考生1个月考26场,如此频繁赶考实在没有必要。一般来说,选准几所自己想报考,又与自身能力相当的学校,再找一两所学校‘垫底’就差不多了。”

    “错位报考”成功率更高

    据了解,目前31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清华大学等8所院校可在我省设点组织校考。其余院校原则上只在院校所在地设点组织校考。在外省设点校考的39所高校在艺术类院校中都是“佼佼者”,是众多艺术类考生激烈争夺的对象。“考生希望报考名牌院校,在专业选择上则出现‘扎堆’现象。事实上也许‘错位报考’成功率更高。”一位艺考老师说。

    例如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文学专业,据称在北京报名的第一天,就吸引了上千考生报名。该校在全国设有3个报名点,报名人数可想而知。但这个专业在全国的招生计划只有22人。而该校同时招生的另一个专业———戏剧批评,在北京的报名人数不到百人,如果考生掌握情况,理性报考,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艺考录取率已低于普通类

    面对近乎疯狂的艺考热,不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给这一现象泼了冷水。

    南京某高校招生负责人说,美术类专业并不是成绩较差学生进大学的突破口。文化分的要求逐年上涨,如果成绩不好想考美术也占不到多少便宜。以2008年的录取为例,江苏美术类本科文化分的省控线为240分(专业分175分),而普通类“二本”省控线是300分,达到“二本”线的80%,这在历年中是最高的。其实从这几年的趋势就能看出,文化分的要求一直在逐年上涨,2009年估计还会涨。

    而且从录取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学校的投档线远高于省控线。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美术类专业投档线为531分,一些热门专业如美术设计、动画高达548分。南京艺术学院的考生文化课成绩要求在300分以上,正好达“二本”线。

    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此前公布的统计结果,2007、2008年美术考试升学率在50%左右,普通类却已连续几年保持在70%以上。可见,大家眼中的艺术捷径并不好走。

    艺术毕业生就业不太乐观

    目前艺术生求职也不乐观。江苏省教育厅近几年公布的就业白皮书中,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多年来一直比较靠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灿铭说,从就业来看,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好。很多艺术类毕业生是靠现在“艺考大军”生存,教画画、教弹琴,一节课都是几百元。但是将来毕业生太多了,市场竞争自然就激烈了。以教钢琴为例,这两年老师带学生的价格已经在不断下降,再过几年,估计仅靠教钢琴谋生也就难了。

    (实习编辑:项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