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广西妹子张茵生平第一次踏进了奥运村。从这一天开始,她将和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28名同学一起,在国际风味餐厅为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提供餐饮服务。
“这一天我憧憬了很久!能用自己所学为北京奥运会尽一份力,是我的光荣。”张茵的话语中透露着兴奋和激动。
从餐饮服务、颁奖礼仪,到场地拉拉队、安保特卫、信息设备维护等,在奥运志愿服务的大军中,有这样一支来自职业院校的服务队伍---他们训练有素、技能过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
职业院校学生进入奥运场馆服务,不仅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成果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也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搭建了良好平台。
“礼仪之花”从亚运走向奥运
奥运会期间,在主会场“鸟巢”四层的包厢门口,客人们会看到一些气质文雅、笑容可掬的年轻服务人员。“您好”“小心脚下台阶”“请看好您的孩子”,标准的引领动作、体贴的语言提示,让人感觉舒服而温馨。
这些承担“鸟巢”核心区域服务工作的年轻人,是来自北京、郑州、海口、北海、桂林等地7所职业院校的学生,共190人。经过层层筛选,他们从6月份就来到北京市昌平区进行集训,外语、鞠躬、微笑、倒水、上茶点等培训课,强度大、密度高。7月30日,“鸟巢”终于向他们敞开了大门,一整天的实地模拟演练开始了。
步入“鸟巢”,北京市外事学校的学生们心潮起伏。该校素有“中华礼仪之花的摇篮”之称,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时,就有学生组成花束队和引导员队从事礼仪工作,后来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活动都有该校学生参与其中。“现在我能为北京奥运会服务,是百年难得的机遇。”学生李伏羚说。
在“鸟巢”服务不仅要求有高超的技能水平,还考验着队员们的综合素质。包厢设备是否齐全、物品摆放是否符合规定,都要一一认真检查,确保“零失误”。直到下午4点,同学们才接到指令:在各自包厢门口站立迎候“客人”,而这一站,可就是4个多小时。
“没有一个人抱怨,我们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当站了大概2个多小时的时候,我感觉脚开始发麻疼痛,但是看到窗外烈日下始终面带微笑站得笔直的志愿者们,我立刻调整好状态,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更加从容淡定,笑得更加灿烂。”李伏羚说。
大约晚上7点,包厢“客人”陆续到来,一句“晚上好,请进!”得到了客人的回应,接着同学们询问客人是否需要矿泉水,并将他们带到各自的座位。在场的巡警们由衷赞叹:“你们的微笑真专业,你们辛苦了!”这时,同学们一天的疲劳顿时化为乌有。
“周恩来总理曾说,‘外事无小事’,我们在‘鸟巢’服务时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国家的形象,所以我们要从细节做起,想客人所想,急客人所急,展现礼仪之邦五千年文明的风采。”奥运“鸟巢”服务队工作组组长李志琦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多年外事服务经验的北京市外事学校党总支书记任保东感慨地说,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以来,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影就活跃在国内外各大体育赛事和社会活动中,他们举手投足端庄有礼、落落大方,微笑鞠躬合乎规范、彬彬有礼,用日益提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好评。
专业烹饪奉上美味大餐
奥运会8月8日开幕,而参与奥运烹饪服务的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24所院校的近2000名烹饪专业学生,在7月份就陆续奔赴北京,忙碌在国际广播中心和奥运村各处,为各国媒体记者和运动员提供餐饮服务。
按照奥组委的要求,奥运会餐厅按70%西餐、30%中餐比例配备菜品,主要饭菜分为国际风味、地中海风味和亚洲风味三种。第一天上岗的顺德职技学院学生张茵和她的同学梁嘉玲,被分配在国际风味餐厅,负责烤牛排、鸡排和三文鱼。
“外国主厨杰克给我们讲解了烧烤的操作技巧和成熟度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食用安全,不能有血丝,烤完后还会有专业人员测试温度,中心温度应在75度以上。”张茵说,她们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开始独立烧烤。
加热铁板、添加食用油,再把食材整齐摆好,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观察食物的成熟程度。“烤三文鱼的诀窍是鱼快熟时会流出一点白色液体,这时就要小心地翻一次面,总共差不多10分钟就烤好了。”梁嘉玲操作得游刃有余。除了午餐的半个小时,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每人都足足烤了几百块肉排。
在享受工作喜悦的同时,她们也感觉到了小腿的酸疼。“幸好之前我们军训了10天,体能和精神上都得到了充分锻炼,吃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快言快语的梁嘉玲说。
到北京之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两个月的强化训练,包括军训、英语、礼仪和技能等在内的系统训练,使学生们对奥运餐饮服务的服务内容和工作标准了如指掌,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据高蓝洋老师介绍,负责奥运餐饮服务的美国爱玛克公司和中国首旅集团与各职业院校签订了协议,为服务人员提供食宿及相应的劳动报酬。服务人员每周休息两天,每天工作8小时,从事冷菜、比萨、沙拉、烧烤等岗位的大一学生,一个月下来能拿到约820元工资,担任厨师的高年级学生收入则会更高些。
“收入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双手为奥运会奉上一道道美味大餐,让全世界了解我们的饮食文化,认可我们的餐饮服务。”张茵一语道出了餐饮服务工作者的心声。
志愿服务把祝福献给奥运
奥运会开幕前的每个周日晚上,很多孩子等着收看北京电视台的百集动画《福娃说奥运》,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奥运精神、奥运理念和中华民族的文明风尚缓缓流淌。但小朋友们并不知晓,这部动画中《讲文明·迎奥运》专题的20集,其实是北京市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师生献给北京奥运会的一份礼物。
自去年接到制作任务后,该校动漫、美术专业的师生们纷纷动员起来,从脚本编写、动画设计,到电脑制作、后期合成,都饱含着中职学生的智慧与汗水。
“动画片制作非常耗费时间和体力,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对着屏幕操纵鼠标一线一线地描,一帧一帧地画。”该校校长王春乐说,随着一集一集的《福娃说奥运》片子走出电脑,奥运福娃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大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全情投入奥运服务的不仅是海淀艺职。在北京市商务管理学校,除毕业生和已到企业实习的高二学生以外,数百名高一学生全部参与到奥运服务当中,承担城市志愿者、奥运观赛等任务;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派出了千名奥运安保志愿者,在各大奥运场馆巡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则以沙滩排球裁判员、信息设备维护工程师、奥帆赛志愿者等多种身份参与奥运工作……
“现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着北京奥运会,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为奥运培养高素质的服务员、提供高水平服务,展示青年一代的青春活力和奥运精神。”北京市商务管理学校副校长王善信表示。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地体育健儿的竞技场,同时也成了职业院校学子奉献与展示的舞台。据不完全统计,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的奥运志愿服务涉及开闭幕式引导员、颁奖礼仪、场地服务、烹饪、安保特卫、信息设备维护、供电供水线路巡视等多个方面,他们以符合国际标准的服务,向世人展示职校学子的闪亮风采。
正如海淀艺职师生创作的一首小诗:“沥尽汗水绘福娃,飞入荧屏千万家;传播奥运精神种,共育世界和谐花。”它承载着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企盼和支持,寄托着职校学子对奥运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把真挚的祝福与企盼献给2008,献给北京奥运。
(实习编辑:许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