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日)进行的北京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北京晚报》创刊、复刊时间被写进了试卷。
今年是《北京晚报》创刊50周年。昨天的文科综合第19题为: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B、“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D、“向雷锋同志学习”“实现四个现代化”。
在选择题前针对第18题和19题的题干所给出的提示为:“从历史视角看周边事物,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第18题考查的是北京正阳门箭楼的历史与现状。两道题一为建筑一为报纸,均是北京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历史特级教师韩校分析认为,试题渗透着新的课程理念——重视考查过程与方法,“在客观性试题中出现了历史研究法问题。”描述、图解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第18题,反映北京晚报创刊、复刊时期社会热点的19题,考察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题材所取图片、图表关注了生活、体现人文色彩,也体现了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独特的创新性。这两道题使考生感觉到历史文化与现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新的文化生活观。
第19题的答案是C。这个答案恰是《北京晚报》应时代而生长、见证时代变迁的历程。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上下一心建设新中国。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份关于出版《北京晚报》的请示报告送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手中。当邓小平在这份报告上亲笔写下“拟同意”三个字的时候,《北京晚报》创刊就指日可待了。在那个信息不够发达的年代,《北京晚报》几乎成为京城百姓唯一的精神食粮。
“文革”时期,《北京晚报》被迫停刊。1980年,随着“拨乱反正”口号提出,《北京晚报》获得重生。就在复刊的同时,晚报也开始了对“拨乱反正”的媒体记录。1980年,“本报专访”栏目同复刊的北京晚报一起亮相,巴金、丁玲、冰心……众多被人们惦念或已经淡忘的名字出现在晚报头版,唤起人们对劫后重生的思想界、学术界、科技界、文化界的关注。
“晚报走过50年,她从未高高在上,这是北京晚报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说。而高考试题考察的,正是这种每天伴随我们的事物背后的“历史视角”。
(实习编辑:郭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