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电影票房有望达60亿元,市场形势喜人。但最近动画片《阿童木》票房“注水”的事件,让业内“虚报票房”的顽疾浮出水面。
《阿童木》上映后,发行方光线影业宣称该片首映3日票房过4000万元,这一“骄人成绩”还创下内地动画片首映周末票房新纪录,超过3000万元的《冰河世纪3》。但这个泡沫几日后被《中国电影报》戳破,根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数据,该片首映3日票房实为1700万元左右。业内人士透露,票房虚报在内地电影市场已成公开的秘密,相当一批国产电影的票房都有或多或少的水分。
首日首周票房造假最严重
“虚报票房”不独《阿童木》,与该片同期上映的几部影片都有此现象。根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反恐大片《特工008》上映12天累计票房1260万元,《倔强萝卜》3天累计票房580万元,而他们的发行方之前声称“《特工008》上映5天内地票房超过1000万元”、“《倔强萝卜》首周3天票房达870万元”,显然掺了不少水分。此前,《风声》发行方宣称首日票房达1200万元也有虚报嫌疑。更早之前,《十面埋伏》、《落叶归根》、《头文字D》、《哈利波特6》等影片都曾曝出虚报票房丑闻。
业内人士透露,票房“注水”已成为电影宣传的惯用伎俩,造假最严重的首日、首周票房数字平均“注水”率达50%以上。中影星美院线经理袁鑫认为,新片上映之后,需要有后续宣传,由发行方提供票房数据已成一个常规性报道,大家都虚报票房,相互抬高数据,结果就成了行业惯例。“国有发行公司如中影、华夏发行公司的数据基本准确,但民营影业公司虚报票房很普遍。尤其是那些投资较高、但首周票房很惨的影片,发行方的压力很大,虚报票房的水分也越严重。”
在影片总票房上作假的也大有人在。业内人士透露,《叶问》、《窃听风云》、《非常完美》实际票房均在9000万元左右,但发行方皆称“票房破亿”,名声上好听,导演还成功晋升“亿元导演俱乐部”,对吸引投资无疑有好处。
吹牛不交税不受制约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红火,大小影片票房“放卫星”成风,令人难辨真伪。《中国电影产业年度研究报告》主编刘浩东坦言,每年编产业报告很头疼,因为发行方提供的票房数字随意性很大,更多的时候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数据,编辑们需要加以明辨。
发行方敢于放开胆子鼓吹票房,是因为电影票房的交税、分账并不以此为标准,而是另有一套官方数据。吹牛不交税,也不会遭到任何处罚措施,促使发行方大胆虚报票房,营造观影火爆的景象。袁鑫表示,遇到虚报票房的情况,圈内人士都知情,只是一笑了之,这不过是一种宣传手段。“院线根据上座率和观众观影热情,就能基本判断影片的票房如何,不会受发行方的影响。”
目前隶属于广电总局的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是我国唯一的权威票房统计机构,其票房数据来源于全国影院计算机售票终端实际收到的数据,每周二数据出炉,每周四在《中国电影报》上发布部分数据。然而,由于发布不及时且不全面,又没有网络转载,其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十分有限。民间网站如时光网、太平洋网站也会发布票房统计数据,虽然很及时,但数据来源不明确使其权威性大打折扣。 [NextPage]
一年内将公开真实数据
其实,当掺假的“票房神话”一次次被戳穿后,损害的不仅是票房公信力,还有观众对于电影市场的信心。刘浩东感慨,虚报票房跟当前整个社会风气有关,各行业普遍缺乏诚信,电影产业也不例外。“但作为一个产业,需要一个平台来规范统计数据并公布,让公众了解。”
比较讽刺的是,每周好莱坞上映的大片票房排行榜,国内可以在第一时间拿到准确无误的数据。时光网编辑王先生介绍,好莱坞有独立的专门机构进行统计,每周都会及时公布,一部电影的公映天数、影院数量、票房成绩等数据一目了然。相比之下,国内的票房数据不透明、不公开,普通公众根本无法了解。
靠票房“注水”忽悠观众,注定行之不远。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主任李东介绍,目前广电总局有内部数据保密规定,不允许该办随意对外提供票房数据。但他承诺,随着相应制度和设备完善,一年之内将会公开向社会提供数据咨询,到时发行公司将没有机会虚报票房。“虚报票房对电影市场是一种损害,这个长年形成的恶习要改,要对市场公开真实数据。”
(实习编辑:罗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