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最新上映 台词迷 美图 预告片 幕后故事 微电影 七嘴八舌说影视 影评 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玉文化》——神秘的巫术

2009-04-22 16:26:28来源:CCTV    作者:

   


代表玉器

    距今5000多年前,有两片土地上的中国古代先民,却几乎同时为后人留下了高度发达的玉器文明,一个位于长江以北,一个位于长江以南,他们使用的玉器复杂而精美,造型奇特而抽象,总数则超过了5000件。

    在如此遥远的年代里,相距几千公里的不同氏族部落中,先人们不约而同地耗费巨大人力来制作精美的玉器,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人制作了它们?又是谁生前能拥有这些稀有的珍品、并把它带到死后的世界?它们的用途又是什么呢?

    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古方介绍说:距今5500年的时候,北方是“红山文化”,南方是“良渚文化”,都在普遍的使用玉,玉已经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了。

    在东北的“红山文化”中,一种猪的头和蛇的身子复合而成的玉猪龙是当年最典型的玉器,此外还有管状的玉箍形器和片状的勾云形器等。

    而在南方的“良渚文化”中,发现的器型却完全不同,有柱型的玉琮、三叉型器、玉钺、玉璧等等。

    它们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而得名,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年代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

    “良渚文化”遗址最初在1936年被发现,位置在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之后,周边的遗址陆续被发现,它的范围北边到达江苏常州一带,南边到达钱塘江沿岸。

    从时间上看,“红山文化”的玉器比“良渚文化”要早1000年,会不会是红山的移民把对玉的尊崇传播到了太湖地区呢?

    这两种文化的中心区域相距数千公里,即使在有了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今天,从赤峰一带到太湖流域也不是十分方便的,在几千年前,古人之间有可能产生密切的交流吗?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卢兆荫认为,在那么早的时候,距离那么远,应该彼此是没有沟通联系的,是各自发展的,所以它的器形也不一样,从制作工艺方面来看也不一样。

    那么,这些造型奇特而毫不相似的玉器在当年会有什么样的用途?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吗?

    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解读这些玉器造型背后的含义,或许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唯一方式了。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玉器,而抽象而生动的C型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学者的目光开始聚集在那件玉猪龙身上。

    玉猪龙的名称源于这种玉器独特的造型,它由一个猪的头部和一条蛇的身子组合而成,肥厚的双耳高高耸起,在头部形成两个三角形,双眼圆睁,宽大的眼眶将双眼连成一个整体,嘴巴微微张开,嘴唇向外突起。

    猪首后面的身子弯曲成圆形,恰如一条蛇的身躯。

    让人不解的是,古人为什么要将玉器琢制成这样一个奇特的形状呢?

    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张广文认为,在远古时期,这种对动物的崇拜是很多的,而且这种动物崇拜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图腾,就是氏族的一种代表,这种动物往往是被神话的,我们看到“红山文化”玉器里的这些动物,也是被神话了的。

    在“红山文化”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随葬的猪的骨头,这也正印证了红山先民对猪的图腾崇拜。

    出于对猪的崇拜,将玉器制作成猪的形象,这样的解释似乎顺理成章,但是,为什么猪首后面的身子却又做成蛇身的形状呢?

    专家推测,玉猪龙的形象很可能就是后世所塑造的龙的雏形,2000年后的商代,玉龙的形象更为丰富,但其中圆形玉龙的造型明显能看到玉猪龙的影子。或许,古老中国对龙的崇拜正是源于遥远的“红山文化”。

    而在“红山文化”中,还发现了中国目前出土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龙型玉器,它高26厘米,身体卷曲,犹如字母C的形状,因此又称它为C型玉龙。

    玉龙使用一块完整的玉料圆雕而成的,卷曲的身体刚劲有力,而高高飘举的鬃毛则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

    古人在给玉龙钻孔时,极好地把握住了它的重心平衡,专家做过实验,用绳子悬挂玉龙,它的头尾恰好处在一个水平面上。

    和C型玉龙一样,每件玉猪龙的背部也都有一个穿孔,出土时,它们大多摆放在死者的胸前。而最让人惊奇的是,在红山文化近一万平方公里的遗址区内,出土的所有玉猪龙,无论从整体的造型到细部的处理,都惊人的一致,这说明在当年的氏族部落内,人们对玉猪龙的制作有着严格的规定。

    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认为,他可能专门有一个制玉部落,在专门造这种神玉,根据当时人们能达到社会思维的最佳状态,来进行加工制作,最后被流通到或者交换到部落里去。

[NextPage]


翡翠,慈禧的最爱

    那么,这些有着严格制作规范的玉猪龙,它的主人是谁呢?它们仅仅是供主人赏玩的装饰品吗?

    当考古学家综合考察了“红山文化”出土的所有玉器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几乎在所有的玉器上,都有不同形制的穿孔,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于明认为,为什么带穿孔,比如说鸟后面有牛鼻穿,还有勾云形佩,你把它翻过来都带牛鼻穿,为什么,他都是为了缝制在衣服上使用,如果说一个“红山文化”的玉器没有孔,或者孔位置打的不对,你就要考虑这件东西的真伪了。

    红山先人把这些玉器缝缀在衣服上,或者系挂在身上,是出于装饰的目的还是有其它的用途呢?专家经过考证,发现拥有丰富玉器陪葬的墓主人,在当年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他们掌管着部落祭祀的神权,是祭祀中沟通天人的大巫师。

    专家于明给我们勾画了古代先人祭祀时的场景:

    一个部落遇到重大的事件的时候,比如说战争,比如说农耕,比如说其他的涉及到部落很重要事情的时候 ,他们总要祈求上天,得到上天的回应,他们希望上天给他们做出指示,有可能是部落首领本人兼大巫师,有可能是有专门从事的大巫师,穿上一件法衣,这件法衣外面,就缝缀了很多“红山文化”的玉器,比如说有弓玉形佩,有小鸟、龟、猪龙等等,然后他开始做法,他要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要直接和天对话,他就通过身上这些玉器来和天对话,通过他身上的这些玉器传达给天上,比如说他就问我明天去打这个战争,我们能不能赢啊,这个时候他是一种昏迷状态下的问,这个时候呢,上天通过他身上的这些玉器告诉他,说明天你可以去打或者不能去打,这时候他完全是没有意识的,他说出很多话,旁边部落的很多人就听到这些话,分析出结论,他清醒以后就领着大家拿着各种武器就去战争,打胜打败是另外一回事,是上天决定的。

    人们有理由猜测,在那个还没有进入王权统治的时代,在远古盛大的祭祀活动中,神圣的巫师在人们的簇拥下,高高举起那象征着上天意志的玉器,祈求着上天能通过这些通灵的神器,把福祉降临到他们身上。

    “红山文化”的代表玉器还有玉箍型器,是一个上大下小的椭圆形圆筒,对于这种玉器的用途曾有过各种猜测。

    有人认为它是套在手臂上的一种装饰物;有人则认为它是一种实用的器具,是用来舀稻米的。现在有了一种更合乎情理的猜想,由于这些玉箍型器大多出土在死者的头部上方,而且在玉器底部有两个小孔,专家认定它应当是束发的器具,那两个小孔可能就是用作别发簪的。

    专家于明认为,做法的时候,把它放在脑后,做法晃动头的时候,它随着头而晃动,是这么一个功能。

    勾云型器也是红山文化独有的玉器,它大多出土在死者胸前,背面有穿孔,专家推测,这应当也是缝制在衣服上的一种大型法器。

    于明介绍说:大巫师做法的时候呢,他一定要戴一个弓玉形佩,这个弓玉形佩很抽象,经过我个人研究,它象征着风、象征着云,象征着无穷无尽的天,这个佩一定要佩在身前,然后他主要通过这个佩来通天。

    另外,在“红山文化”中还出土有玉鹰、玉鳖等小玉器,这些玉器对自然界动物的模拟非常神似,而它们的用途无疑也是祭祀中的一种神器。

    据专家掌握的数据,目前发掘和传世的玉琮有300多件,不同的专家对于玉琮的用途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它们的种类竟然多达20 多种。

    如果说“红山文化”中的玉器主人是享有至高权利的巫师,那“良诸文化”里玉器的主人又是谁呢?如果它们也是传说中的巫师,两处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造型为什么会截然不同?难道它们有着更特殊的寓意?

    就在良渚这片区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几千件玉器,它们用复杂的工艺制作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陪葬在墓主人的周围。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常见的玉器。

    这些玉琮虽然高度和大小并不一致,但基本的造型都是内圆外方的柱状体。它们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在当年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古人需要用原始的工艺,经过长年累月的琢磨打钻才能制作完成。

[NextPage]


古代画作上描绘出玉工制玉的情景

    专家对于玉琮的研究也是经年累月,答案不尽相同。

    有的专家认为玉琮是神吃的肉片;而有的专家认为它代表饮食生活中所使用的烟筒;还有的专家认为它的外形是从手镯演变而来,是手镯的一种变化物。

    另一些专家则把它与生殖崇拜联系在一起,古人把男性的生殖崇拜物称为“祖”,玉琮的中间是空心的,应该是一种盛放生殖崇拜物的套盒。但相反的意见却认为,玉琮中间的空心恰恰表明它与男性生殖崇拜没有关系,它是女阴崇拜的代表。

    更多的专家倾向于这样的意见,他们认为,内圆外方的玉琮,应该代表着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玉琮的内圆代表天,外方代表地,而中间的圆孔表示天与地的沟通,古人这种天圆地方的观念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的晚期,比如,祭天的天坛是圆形的,而祭地的地坛是方形的。

    但是,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古人虽然有天圆地方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是否在5000年前就已经产生了是值得商榷的。

    具体到玉琮的实际用途,不同的专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专家认为,在祭祀时,玉琮的中间会插上一根木棍,它的功能是沟通天地的天地柱。

    如果这种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在出土玉琮的墓葬中,还同时出土了大量的玉璧,它们与玉琮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专家发现,几乎所有玉璧的圆孔都与玉琮的圆孔差不多大小,这个细节让一些专家提出了一个猜想,他们认为在祭祀时,玉琮和玉璧的中间会用一根木棍把它们串联起来。

    一种观点认为,在祭祀中,玉琮和玉璧应该是联合起来共同使用的。

    也有专家对这种玉琮玉璧联用的说法不以为然,他们的理由是,在墓葬中玉琮和玉璧的数量很难匹配,有时候玉琮的数量大大超过玉璧,而有的时候情况又恰恰相反,如果是用玉琮和玉璧联用祭祀,那到底是一个玉琮佩几块玉璧,还是一块玉璧佩几个玉琮呢?这种推测好像也很难自圆其说。

    另外,更重要的证据是,几乎所有的玉琮都制作的极其精美,而玉璧则要粗糙的多。

    专家们众说纷纭,关于玉琮和玉璧的用途 ,谁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有一点他们没有异议,无论这些玉器的具体用法是什么,但毫无疑问,在当年它们不是实用的器具,而是祭祀仪式中的一种神器。

    如果说“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是祭祀用的神器,那在玉琮表面刻画的一个像人又像兽的图案,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几乎在所有的玉琮上都刻有这样的标记?甚至,这种标记还出现在其它不同种类的玉器上?它是一个氏族部落的标志?还是有其它的寓意呢?

    研究员古方介绍说:玉琮的图案比头发丝还要细,你不知道是怎么刻出来的,那时候第一没有金属工具,第二没有车床,它那么细的东西,你用肉眼都很难看清那个纹饰,怎么做出来的现在不知道,也没法复原。

    通过在摄影机镜头下放大的图像,从整体来看是一个神人骑在一只怪兽身上。

    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神人面部的五官,大小套合的圆圈代表神人的双眼,圆圈两侧的细线表示眼角,中间是鼻子,下部的方格代表张开的双唇和牙齿,神人的头上还戴着一个高大耸立的头冠,头冠上的细线代表着五彩的羽毛,神人和兽面之间是它的双手,肘部弯曲成一个奇特的形状,十指分开伸向兽头,兽面的五官也被抽象和夸张处理,最下端是兽的双爪。

    神人兽面像的整体形象就像是一位面目庄严的男子,头戴羽冠骑在一只巨大的怪兽身上,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如此复杂的图案,竟然是在几厘米的范围内刻画的。

    专家认为,神人应该象征着巫师,下面的怪兽是一只巨大的老虎,它的含义是巫师骑着正在疾驰中的老虎,上天周游作法。

    在其他出土玉器上,专家还找到了巫师头戴羽冠的证据。

    几件玉器虽然形状完全不同,但都被称作玉冠饰,出土时,它们都摆放在死者的头部位置。

    专家推测,它应该是当年的部落首领佩戴的头冠,玉冠饰上的圆孔可能就是用来插嵌羽毛的。

    在当年,掌握着祭祀神权的巫师通常也是一个部落的军事首领,而陪葬在墓中的玉钺则是这种军事统率权的象征。

    当人们总结“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用途时发现,这一时期的玉器与后世玉器的性质截然不同,它们代表着一个神秘的巫玉时代。

    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杨伯达认为,我觉得他任何的军事行动、生产、狩猎、种植和解决氏族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巫玉神。

    人类文化学者这样推测巫师出现的原因:当生产日益发展,聚集在氏族部落里的人口越来越多,财富上的不平等出现了,这个时候需要更高程度的凝聚力,而原始宗教可以激励人们忠于一种共同的事业,大规模的宗教献祭活动促使了巫师的出现,而掌握神权的巫师,同时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们也正是后世帝王的前身。

    就这样,当原始的玉器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一个部落的力量被凝聚了起来,他们投身于这种复杂的原始工艺,把自己的生命和信仰,倾注到每一件玉器的制作之中。

    当他们在巫师的召唤下一次次走向祭坛,焕发着神秘光芒的玉器就无可阻拦的成就了史前社会最辉煌的一个文明

    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认为,正因为有了玉这个时代,人们在重大事情上很快就会统一思想,这对于当时进行的战争、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走到距今3000多年的时候,史前部落生活的土地进入了一个王权统治的时代。

    玉器身上沟通神灵的功能逐渐消隐,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充满威严的王权之路。

    历时数千年的古代玉器,也从巫玉时代走到了王玉的时代。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