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马蒂亚·森
日本的经历和公共政策
早些时候,关于日本自身的教育发展,也有一个类似的国际互动和本国响应的故事。当日本从它自己强加的与世隔绝状态中解脱出来时(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从17世纪德川幕府统治时期一直持续到现在),它就已经拥有了一个相对发达的教育体系。而日本重视教育的传统,对取得这一成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在1868年明治维新时,日本的识字率就要高于欧洲。尽管如此,日本那时的识字率仍然很低(很显然,欧洲也很低);但最重要的一点很可能是,日本那时的教育体制,还完全没有接触到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
1852年,当海军准将马修·佩里(MatthewPerry)的新式轮船舰队,冒着黑烟闯进江户港(EdoBay)时,日本人不仅深受震撼——并且有点害怕——以及被迫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而且他们还对自身在智识上的封闭自守,作了检讨和反思。这在实现明治维新的政治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日本也决心改变其教育的面貌。在1868年发布的《五条誓文》(CharterOath)中,有一条宣言就是坚决要求“求知识于世界”。
三年后,即1872年,日本发布了《学制令》(TheFundamentalCodeofEducation),明确表达了实行新式教育的决心:
他日,村无不学之户,户无不学之人。
木户孝允(KidoTakayoshi)是那一时代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之一,他极为明确地指出了这一基本问题:
吾国臣民,与今日之欧美民众无异;一切皆教育与否之所致也。
这是日本在19世纪后期决心赢得的一大挑战。
在1906年至1911年之间,日本的教育费用共计花费了城乡预算的43%。到1906年时,招募新兵的军官发现,和19世纪后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几乎没有一名新兵是文盲了。到1910年时,日本已经被公认达到了小学的完全入学率。到1913年时,虽然日本在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但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籍生产者之一:它出版的书籍量已经超过英国,并且实际上,还是美国的两倍多。
(编辑: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