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马蒂亚·森
特里威廉还对爱尔兰的大饥荒提出了一个颇为著名的文化诠释,即将其与爱尔兰文化的所谓狭隘视野联系起来(而避免对大不列颠的统治作任何批评):“在爱尔兰西部的农民阶级中,很少有一名妇女的烹饪技术能够超出煮土豆的范围。”这种做法大胆地背离了英国对其他地区(诸如法国、意大利,下一个也许是中国)的烹饪技术不敢妄下国际批评的传统。然而,这种对爱尔兰饥荒所做的古怪荒唐的文化解释,也真的值得在怪僻人类学的研究纪录中占据一席之地。
文化偏执与政治专制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力量不对称,造成了一种强烈的身份差别意识。这种意识与文化歧视相结合,可被用来为统治和公共政策中的失误进行开脱。1947年,印度从英国独立出来。此前不久,即1943年,在孟加拉地区爆发了一次饥荒(这也是印度在20世纪发生的最后一场饥荒,因为伴随着殖民统治的结束,饥荒也在印度销声匿迹了)。对此,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作了有名的评论,认为这是由于那里的人“像兔子一样繁殖”而引起的。这一解释属于一种普遍的传统:即不是将灾难解释为由低劣的管理所致,而是由臣民们的文化所致。这一思维习惯,对造成孟加拉救灾行动中的严重延误,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而这场饥荒,导致了约200万~300万人丧生。丘吉尔杂糅诸种因素于一身,沮丧地认为,管理印度的工作之所以如此困难,是由于印度人是“世界上除德国人以外,最具兽性的民族”。文化理论显然是有其用处的。
韩国与加纳
对经济不发达的文化解释,最近似乎获得了大量依据。例如,下面这段讨论来自劳伦斯·哈里森(LawrenceHarrison)和塞缪尔·亨廷顿合编的《文化的作用》(CultureMatters)一书。该书影响巨大,也颇具吸引力。下面这一段讨论出现在亨廷顿写的前言里,叫做“文化的意义”,内容如下:
在90年代初,我偶然看到20世纪60年代初加纳和韩国的经济数据。对它们那时经济上的相似性,我深感震惊……30年后,韩国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巨人,是世界第14大经济强国,拥有跨国公司,主要出口商品是汽车、电子器材和其他尖端技术产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与希腊接近。此外,它已经迈上了稳固的民主制度化进程。而在加纳,这些变化却无一出现。加纳如今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约相当于韩国的十五分之一。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差异,该如何解释?毫无疑问,很多因素都起了作用。但在我看来,文化因素肯定是解释这一现象的重要方面。韩国崇尚节俭、投资、辛勤工作、教育、组织和纪律。而加纳的文化价值则与之迥异。简而言之,是文化起了作用的体现。
这一不寻常的对比,可能不用有发人深省的地方(但文中也可能抹杀了一些重要的事实);然而,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入研究。上文所引用的解释中的偶然性事件(casualstory)极具欺骗性。20世纪60年代的加纳与韩国之间,除了它们文化倾向(predispositions)间的差异之外,还存在大量重要的差别。
(编辑: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