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理论家专栏 文艺理论 百家分析 每周调查 主编瞭望 著述连载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易英:《偏锋》世纪末的困惑——张绿江与后新生代

2009-09-27 10:29:27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易英

  1994年7月,张绿江举办了他的硕士研究牛毕业创作展,批评界对这个展览的基本反应是“新生代的延续”。确实,张绿江本料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三画室,与他在向—画室的同学刘小东、喻红都曾是新生代的领衔人物。从张绿江的画中可以看出三画室在当年的共向倾向。这种倾向侧重于两个方面;对个人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的关注;对现实主义油画语言的关注。他们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最大区别也在两方面: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及在个性化基础上的写实风格。从张绿江的绘画中可以看出新生代的一些特征,而恰恰又是在新生代的基本特征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步。在某种程度上说,他的风格代表了新生代的一种新趋向,但不会引起新生代那样的轰动,但因为它本身就是新生代的一种终结,因此才把它称为“后新生代”。
 
  新生代形成于90年代初,其主要人物都是80年代末从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基本上是在没有社会经验的条件下以一双朴实的眼睛来反映现实。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无法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作出分析取合的情况下,才几乎完全是从自己周边的生活中选取题材,由于这—代人在价值观上的变化,当他们在如实地记录自己生活的时候,实际上也表达了一种与社会公认的生活方式与道德准则完全不同的价值观。这也是新生代的意义所在。张绿汇1988年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丁四年,1992年再度入中央美院攻读硕士学位,因此在他的毕业创作中反映出来的个再是初出校门的单纯的眼光,是在初尝了生活的艰辛人世的炎凉后对个人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直觉判断。我们从他的画中感到—种沉重与困惑,这是一代人的困惑,这种困惑不再是85运动那一代人对历史与社会责任的困惑,而是在个人价值受到伤害的情况下的一种悲观与失望的情绪。
       
  张绿江的画中有一种精神性的因素,这种精神性不是指理性的分析,而是一种低沉的浪漫主义情绪和隐晦的象征主义情结。乍一看去张绿江的作品与刘小东有一些近似之处,尤其在色彩与用笔上,题材也是来自日常生活,而且是年轻人的生活,也就是他所目睹的和经历的生活。他在“94新铸联杯油画精品展”上获银奖的作品还带有典型的新生代特征,个性化的痕迹只保留在油画语言的风格特征上,对题材本身的评价则没有显露出来。在研究生毕业展上的作品更能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与艺术观念。事实上,作为一个当代生活的目击者,张绿江的画已经强化了他的个人身份,不只是如实地记录生活。从画面上看,他的画并不是有意展示一个完整的生活片断,而总是表现一个“阴暗的角落”。这个角落又占据极大的画面中间,人物总被挤到画面的一角或底边。这种视觉上的压迫感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人物几乎没有清晰的形象,与造型准确的环境和什物形成视觉与心理上的反差。人物形象的模糊与渺小也反映了他对人的价值或自我价值的看法。如果把环境作为个社会缩影的话,人便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位置,他们好像足被—种无形的压力挤到了社会的角落。

  张绿江认为他的画有一种象征性,即通过标题暗示了一种生存状况或社会现象。但实际上,张绿江应该是—种心理象征主义,甚至他的主观意识也没有意识到他那潜藏在无意识深处的真正想法。单纯从题材上看,张绿江只是表现了一种生活中的无奈与无聊,甚至很难直接分析出题材的含义和象征性,但正是在这种模糊性中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看法。他的人物儿乎都虚掉了双眼,可能是暗示人们(或他自己)是盲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享受》画的是一个坐在床边的女核,她足在等待享受还是正在字享受,没有双眼的面孔只是一片空虚,由床引发出性的联想,可以理解为她是在这种性的期待中。这幅画正好与《顿倍》形成对应,《顿悟》中的男孩几乎只有一个模糊的身影,他在顿悟什么,是否是对“等待”的回应。在中国当代社会中,性的饥渴与盲动往往成为年轻人对抗社会的标志,在艺术创作中,这种对抗又总是以曲折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因此,张绿江不是在讲述一件事情,他只是把生活的一些无意义的一般现象来作为其精神载体。如果要去破译他在标题上所设置的隐喻可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从这种无意义的题材中来感受他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困惑与焦虑。这是人的希望与命运在碰撞时所表现出的无奈,这一代人正好成熟于世纪末,生活并没有向他们展示一幅美好的图景,因此,他们的困惑也是一种世纪末的困惑,是对个人前途的忧虑。这是新生代的一种必然趋势,任何一代画家都没有像他们那样处于命运与社会价值的激烈对抗之中。

  (实习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