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漫话“彩旦”

2008-07-23 22:23:02来源:    作者:

   

作者:邓小秋

    “彩旦”,俗称“丑旦”、“丑婆子”、“彩婆子”。在传统的戏曲艺术中,是一门比较冷僻的行当。

    在京剧中,“彩旦”属于“丑行”应工。重在说白,以做工为主。在表演、化妆方面,都很夸张。在台上,嬉笑怒骂,逗乐搞笑,能调剂舞台的欢乐气氛。主要是表现社会上的三姑六婆,以及性格比较开放、蛮横的妇女。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婆婆、《挑帘裁衣》中的王婆等。但这类角色,也并非全是坏人。有的是讽刺比较愚蠢与自作聪明的人,如《凤还巢》中的程雪雁、《西施》中的东施等。还有一些则是举止爽朗、粗犷豪放的女性。如《四进士》中的万氏、《铁弓缘》中的陈母等。因为,以“彩旦”为主角的京剧剧目不多。所以,京剧中的“彩旦”,一般都是由丑角反串扮演。像著名丑角刘斌昆、马富禄、慈瑞泉、贯盛吉、朱斌仙、詹世辅等,演“彩婆子”都很出色。

    京剧的“彩旦”有个特点,比较放得开。可以允许他们在台上口无遮拦,即兴发挥。这样,能显示演员的急智与巧思。但是,在过去的社会中,也有演员因此而惹祸的。在前辈京剧演员中,演“彩旦”最著名的是刘赶三。他的口才很好,能够现场抓哏。在清朝末年,被召进宫演出时,经常借题发挥,大胆嘲笑、讽刺王公权贵。据说,有一次他看到光绪看戏没有座位,就在台上现场发挥:“我倒有地方坐,怎么皇上反没有座位?”慈禧听了,无奈只能吩咐让光绪坐下。传说未必是真,但却反映了前辈艺人的艺术才能与敢于直言的正气。后来,他又因为在台上讽刺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受到李鸿章的杖责,郁愤而死。

    民国初期,京剧界又出了一位专演“彩旦”的优秀演员——盖三省。他长期在上海演出,功底扎实,嗓音脆亮。出语诙谐,演唱风趣,也是以善于在舞台上即兴发挥、插科打诨而著称。他在表演时,念词清晰,[数板]节奏分明,富有感染力。常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探亲家》、《看香头》、《送亲演礼》等。曾经为梅兰芳的《凤还巢》配演程雪雁,为黄桂秋的《春秋配》配演贾氏,为言慧珠的《拾玉镯》配演刘媒婆。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则是为程砚秋的《六月雪》配演禁婆。性格鲜明,形象逼真,多次受到程砚秋的赞扬。

    在我国,有三百多种地方戏。品种繁多,风格各异。很多地方戏,都是从“三小戏”发展起来的。来自民间,贴近大众。重视丑角,以“彩旦”为主的喜剧很多。同时,后来所编排的很多新戏,为了增强喜剧色彩,都经常安排有“彩旦”角色出现。并且,还要求“彩旦”演员能演能唱,戏份较多。所以,在地方戏中,“彩旦”的地位较高。像越剧、川剧、秦腔、豫剧、闽剧、黄梅戏、评剧、汉剧、楚剧等各种地方戏中,都曾经出现了很多名扬一时的著名“彩旦”演员。

    地方戏载歌载舞,很重视唱功。所以,很多著名的“彩旦”演员,也都是能演能唱,全面发展。像大家所熟悉的著名演员赵丽蓉,她原是中国评剧院的主要“彩旦”演员。师父名叫王德斋,就是专演“彩旦”的。赵丽蓉在幼年时,学习勤奋。上了舞台,能唱会做,表演风趣幽默。放得开,收得住。演出的一些喜剧角色,很得大家喜欢。她在年轻时,就在评剧界有了名声。她早年所主演的《娘家妈》、《顶锅》、《锔碗丁》,以及《花为媒》中的媒婆、《凤还巢》中的程雪雁、《杨三姐告状》中的杨母、《吹鼓手告状》中的表姐、《桃李梅》中的封氏等,从表演到唱腔,都很富有艺术感染力。她的功夫深,底气足,嘴皮子利落,善于调动观众的情绪,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