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柏林是已经进入秋季的格调,路面上到处是从路旁菩提树上撒下的落叶,阳光明媚的天空让人彻底感觉到了秋高气爽的惬意。对从不能缺少音乐生活的柏林人来说,每年的九月初都是幸福的时光,因为柏林爱乐大厅会举办柏林音乐节,在为期20多天的日子里,全德国甚至包括国外最优秀的乐团都会来到柏林爱乐大厅举办音乐会。
今年的柏林音乐节从9月2日开始到9月22日结束,期间有数十场精彩演出,八月底、九月初本来就是德国各地新音乐季的开幕时节,所以各地乐团都在精心准备演出完各自的开幕式后,带着开幕式的曲目到柏林音乐节,柏林爱乐大厅俨然成为各路英豪汇聚的聚义比武大厅。在音乐节期间,每天都能在柏林爱乐大厅里一览德国甚至欧洲顶级乐团的风采。
笔者有幸欣赏9月5日到9月7日的三场交响音乐会与一场室内乐音乐会,在柏林爱乐大厅内尽情享受到了交响音乐王国的底蕴。
蒂勒曼去霸气取谨慎
9月5日晚,蒂勒曼率领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在柏林爱乐大厅上演了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这套演出曲目也与他们在森帕歌剧院德累斯顿音乐季开幕式的曲目相同,但演奏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在森帕歌剧院里,这支历史最悠久的乐团特有的沧桑音色与《布九》的音乐非常契合,从音乐的进行看,蒂勒曼也肯定没少下工夫排练,细节超级清晰,音乐的流动性也非常流畅自由,他挖掘了这部作品中特有的神圣与虔诚感,尤其最后乐章完全让音乐一层层地升华,把布鲁克纳心中那份对上帝的爱与崇敬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柏林爱乐大厅蒂勒曼更加注重细节,也更加求稳。在音乐节期间,德语区的重量级乐团都将来到爱乐大厅献演,柏林甚至德国重要的乐迷与乐评人都会在场,蒂勒曼的小心谨慎换来的是一场正常的演出,却少了他在森帕的霸气与掌控力度,我也第一次见识到柏林爱乐大厅内这些资深乐迷特有的稳健掌声。
健康的杨松斯与阿姆斯特丹管弦是绝配
9月6日晚柏林爱乐大厅的第二场音乐会,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在健康的杨松斯指挥下,演出了我这次欧洲之行中听到的最优秀的一场音乐会,曲目包括勃拉姆斯的《海顿主题变奏曲》,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迪尔的恶作剧》,当代作曲家里姆的小提琴与乐队作品《Lichtes Spiel》。必须说的是,拥有最均衡音色的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在当今最擅长调配音色的指挥手下演奏出细腻均匀的乐音真的是迷人魂魄,特别是在斯特劳斯的《死与净化》中的后半部分,在最需要透明音色的地方,乐队奏出的美音感觉是让大厅的每一个角落都灌满了透明到可以触摸的声音。
现在看来,身体健康的杨松斯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简直是绝配,只可惜这样的组合已经是最后一个音乐季了,杨松斯的离任又将让乐团苦寻继任者。这场也是我看的几场柏林爱乐大厅音乐会中上座率最高的一场,不仅在乐队后方开放加座,还有大量站票出售。在场的观众给予杨松斯与乐团最高分贝的掌声与欢呼声,杨松斯6次出来谢幕,到了最后,整个柏林爱乐大厅的掌声变成整齐划一的齐奏,全场观众此起彼伏的欢呼,让我见识到柏林人的疯狂一面。
古董乐器演绎三重奏找回平衡之美
9月7日是我这次欧洲音乐之旅、也是柏林音乐之行的最后一天,下午5点我转战柏林爱乐厅的室内乐厅,这厅可以容下七八百人,这天是福斯特与她的几位好友的室内音乐会。福斯特是近年来崛起的年轻小提琴家,阿巴多、海丁克等大指挥对她赞赏有加。她对室内乐的痴迷是当代演奏家中少有的,演出当天他们为了更好地还原音乐作品的意境,上半场还特意搬来百年前的古董钢琴,《舒曼浪漫曲》又一次让我对这位清秀的小提琴家刮目相看,这种内在的清秀与高贵气质,我以前只在我钟爱的女小提琴家马兹的录音中耳闻,现在伊萨贝拉用她的琴弓在她的小提琴上轻声细语地道来。接下来她与荷兰圆号家范德法特一同演奏了勃拉姆斯著名的《圆号三重奏》,范德法特用了一把无键圆号,这样一架百年前的钢琴加上老圆号与小提琴一起用很暖的音色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时我突然明白了当年那些室内乐为何现在演出时会稍微显得失去平衡,其实正是乐器的发展让原本平衡的三件乐器失去了平衡,现代钢琴有时演奏室内乐声音真的是太大了,完全失去了当年那种融洽的室内乐本质。圆号也是一样,老的圆号没有按键,吹奏时需要特别注意匀称的吐气,这就避免了现代圆号那种过分洪亮的音色,这首有铜管、有弦乐、有键盘的三重奏居然在他们三人手中听不出来任何冲突,美极了的音色让人陶醉。
慕尼黑爱乐失去马泽尔表现显仓促
我们这趟欧洲之旅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是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的理查·施特劳斯的《第二圆号协奏曲》与交响诗《英雄生涯》。这场音乐会原本是由慕尼黑爱乐的音乐总监洛林·马泽尔指挥的,但因他的突然去世,改由毕契科夫指挥。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加上更改曲目,这场上座率惨不忍睹,看来柏林人对换曲目还是比较反感的,《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改成《英雄生涯》看来是得罪柏林乐迷了,而且因为换得仓促,感觉排练也不充分,所以下半场开始时确实感觉稍有混乱,但慕尼黑爱乐毕竟见过大场面,到了最后乐章那种老派的德奥音色发挥出来时,音乐还是非常感人。虽然整个大厅上座率不佳,但掌声一点儿也不少,谢幕多达5次,毕契科夫的指挥也算不错,只是他不善于撑住德奥音乐那种特别的长线条,有时气口的转换略显仓促,但他对乐队的音响起伏还是很游刃有余的,渐强渐弱拿捏得很有水准。
这次的柏林之行虽然短促,无法看到听到更多的顶级音乐会,特别是不能看到柏林爱乐的演出而略显遗憾,但就笔者所看到的柏林音乐节的几场音乐会来看,柏林的确应该还是算整个欧洲的交响音乐文化中心,虽然维也纳以音乐之都而闻名,米兰、巴黎也都有各自音乐文化的优秀之处,但就整体的音乐氛围、组织与节目的安排策划来说,柏林比上述几个城市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高出一筹。
这次也见识了柏林观众的素质与能力,在这样的观众面前,乐队是不能有半点儿懈怠的,必须全力以赴。笔者曾经在亚洲听过上述几支乐队的演奏,虽然也都很好,但与他们在柏林爱乐大厅的状态是不能媲美的,看来柏林这座城市所具有的那种特殊气场确实让来到这里的乐队必须全神贯注。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