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彼得
“我不认同广东乐坛‘衰败’的说法”
“‘港台音乐’这种概念是可笑的”
“从流行度来讲的话,能跟我比的人只有邓丽君”
“陶喆和王力宏比周杰伦唱得好多了”
陈彼得是当代华语流行歌坛的教父,是台湾流行音乐的第二代音乐人。从20年前唱遍大江南北的《阿里巴巴》、《迟到》、《一条路》、《一段情》、《无言的结局》、《几度夕阳红》、《也是情歌》到脍炙人口的《一剪梅》、《等你一万年》,陈彼得的音乐带给几代人不少的震撼。
有人说,真正的音乐人,作品一定比名气大。
20年前他来到广州,买房定居,与不少广东音乐人开始了合作。他见证了广东流行歌坛的所谓“辉煌”,也经历了所谓的“没落”。他来了,又走了。时隔近10年,如今他又开始频频出现在广州,他说:“我回归了!”
可能只是多赚了一点钱
【关键词:北上】
可能只是多赚了一点钱
1991年之后陈彼得常住广州,直到2001年初他北上北京。近日,他应广东音像界朋友之邀再次回到了广州,他说:“希望能为广东乐坛作出贡献。”
羊城晚报:你是不是也认为广东乐坛“衰败”了?为什么大量的广东音乐人会成为“北漂”一族?
陈彼得:我不认同“衰败”的说法。广东流行音乐是从1992年到1996年,才有了一点岭南音乐独领风骚的感觉。我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广东音乐在1992年到1996年比较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一批人在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因为广东离港台比较近,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地利”优势,接受新信息比较方便,开放得比较早。1996年后,广东音乐人、歌手选择北上,并不是说他们要逃走,而是要去发展———北京是首都啊。去了北京后他们有什么成果呢?现在回头看一看,可能就是多赚了一点钱。他们走,这个是形势逼的,这个形势又是大家自己造成的。
广州那时候做音乐的人都很清贫,环境都很一般,人在穷的时候反而会挤出一点东西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现在不少音乐人都坐进口汽车,也买了大房子,生活富足了,花在创作上的时间反而少了。
为杨钰莹写歌曾受非议
【关键词:弊病】
为杨钰莹写歌曾受非议
陈彼得说,广东音乐当年的辉煌让一些音乐人迷失,而小圈子化更成为音乐发展的障碍。他希望广东音乐人应有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
羊城晚报:老有人说要“重振广东乐坛”,你怎么看?
陈彼得:如果还是闭关自守模式的话,“重振”的时间会很久,广州乐坛有这个弊病。北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步,因为它很包容,管你是什么“北漂”、“南漂”,来到北京都可以被接受。北京在这一点上做得蛮好的,这是广州要学习的。上海和广州都有地域观念,比如当年陈珞把我的《等你一万年》做了杨钰莹专辑的名称和主打歌,封面上是大红色的“等你一万年”,有一些音乐人就不高兴了:“陈彼得的作品也很一般嘛,怎么就把我们作品的风头给抢了?”由此可见,这种小圈圈主义限制广州流行音乐的发展。
羊城晚报:你这次回来,感觉现在的广东乐坛氛围有什么不一样吗?
陈彼得:我觉得比以前好。广东音乐在上世纪90年代太辉煌了,这个辉煌可能让大家很迷失。歌星走了,制作人走了,剩下的人才就青黄不接了。但面对辉煌不再,没有人放弃;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地做发烧碟。广州乐坛的气氛,不像过去那么浮华了。
用地域划分音乐不科学
【关键词:交流】
用地域划分音乐不科学
陈彼得1987年首次将内地流行歌曲《黄土高坡》带到台湾进行播放推广,但他痛恨为音乐进行地域化的划分,他说:“一定要取消‘港台音乐’这个词!‘港台音乐’本来就是中国音乐的一部分,这种划分不利于文化交流。”
羊城晚报:你怎么看周杰伦走红现象?
陈彼得:方文山、周杰伦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元素,也巧妙地运用了无厘头———歌词都有点读不懂。我认为音乐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美的,而不是搞一些奇怪的东西。但现在没有办法,这个时代是这个样子的———爽就好!管你唱得好不好……陶喆和王力宏就比周杰伦唱得好多了,可是红的就是周杰伦,你怎么办?
羊城晚报:论作品和资历,你应该比罗大佑和李宗盛都要资深,但为什么没有他们那么“知名”?
陈彼得:这个要讲“天时地利人和”。我的歌在改革开放之前或之初走红,罗大佑和李宗盛出现在我之后。从流行度来讲的话,能跟我比的人只有邓丽君。当年我的《阿里巴巴》走红程度至今很少有人能超越,《迟到》直到现在都时常听到有人在唱。他们红,是占了时间的便宜,并不是他们的歌一定比我的歌更受欢迎。
羊城晚报:你为什么很反感将音乐进行“地域性划分”?
陈彼得:“港台音乐”这种概念是可笑的,难道它不是中国音乐的一部分吗?我讨厌地域划分,什么岭南歌曲、北京摇滚……这样的划分不利于文化交流。只是有时在谈某些现象时,你才可能会借用到这些地域名词。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