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问苍茫》:以青春笔触回答“何以中国”

2024-01-08 21:25:45来源:文艺报    作者:吕帆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问苍茫》近期热播,该剧讲述了青年毛泽东和战友们的热血经历,生动回答了“无产阶级为什么是革命的领导力量”这一核心问题。相较于以往描写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剧,《问苍茫》以“问”为叙事动力,直面伟大领袖在青年时代的求索历程,在主题选择和破题角度上呈现出三点创新:

  第一,对重要革命历史时期的补白。之前少有影视作品直接展现毛泽东在1921年至1927年间的革命经历,但若摆脱“切片”视角,从人生的整体性把握,正是在这六年中,一个心怀理想的热血青年开始向经验成熟的政治家迈进。我们不禁要问:对于一个即将影响中国历史重大进程的年轻人来说,他的非凡领导力从何而来?自我革命力为何而生?思想洞察力因何而起?答案虽写于未来,但答题的笔已在当下举起。那么,如何讲好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的关键六年?《问苍茫》选择了“以青春共振青春”的破题思路。

  第二,以创业史书写民族奋进史。如何让百年前的革命故事成为“何以中国”的一部分?当年已经完成的革命目标又如何与当今观众,尤其是和年轻观众共鸣?具体而言,《问苍茫》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当年革命先辈们的抉择与奋斗,与当下这个时代到底存在什么关联?剧集的思路是,将叙事焦点从宏大的时代转向个体的求索。

  整部剧可看作是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创业史,充满了激情与拼搏,也有迷茫与探索。剧集开篇便直面时代背景:共产党成立了,但大地依然苍茫,要创业,就得找对人、找对路、找对方法。于是,一个个影响中国历史的事件徐徐展开,而隐含其中的暗线恰如总编剧梁振华所说,“从1921年到1927年,‘探索’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如何找到中国革命道路?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寻找和叩问,本身就是一种回答”。这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不光要优秀,还要有信仰和坚定价值观,何尝不会启发当下的年轻人,助其寻得“真的同志”与“对的方向”?

  第三,重视丰富情感的细腻表达。曾有很多剧集描写过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情感,但《问苍茫》此次拓展了以毛泽东为核心展开的更丰富、广泛的情感关系,并颇费笔力地表达他们之间的细腻情感。人们总说,毛家六烈士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当《问苍茫》将镜头对准毛泽东如何引导两个弟弟走上革命道路、一路呵护又坚毅放手时,毛泽东与岸英、岸青游戏互动、父子情浓时,霞妹(杨开慧)如何深沉地理解、热切地关爱、有时也善意地点醒着此生之爱时,观众更能从人性的角度,理解革命事业的不易与领袖的非凡。

  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爱手足、疼亲人,这是以往剧集刻画伟人形象往往一笔带过的细节,而正是从可亲可感的小爱扩充为对民族、人民的大爱,才会让观众觉得这一形象可信、可爱、可跟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王仁君此次饰演的青年毛泽东会兼有智慧、沉稳、亲和、外柔内刚等特质。

  除了展现毛泽东的青年形象,作为一部严肃的历史剧,《问苍茫》中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就有350个。创作难度不光是要保证真人真事“不失真”,更要对那个年代纷繁复杂的斗争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仰有相当的理解和坚守。能否做到这两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剧集的成败。

  近年来,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专家+艺术家”的创作班底渐成为重大选题剧集与职场剧的新模式,《问苍茫》也采取了类似的主创结构。两位总编剧陈晋和梁振华,前者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系著名党史专家,后者是创作颇丰的知名编剧,而借由导演王伟的二度创作,小到提炼某句人物对白,大到重现某段重要史实,均呈现出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双重观照,让历史事件严谨再现、充满趣味、更加灵动。

  因此,《问苍茫》虽然展现了不少近年党史研究的新成果,比如中共湖南支部是中国第一个省级支部、长沙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首个党校性质的学校,但观众并不觉得生硬、说教。相反,剧中有大量桥段将党史研究和文艺表达巧妙结合,引人会心一笑。如在首集开场,刚回到长沙的毛泽东和何叔衡便兴奋地用“摆座位”的方式再现“一大”场景,也“顺道”解释了李大钊、陈独秀没有参加“一大”的原因。

  同时,剧集以戏剧的形式,正面展示了毛泽东不仅善于领导农民运动,也是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高手。但这种能力和洞察并非闭门造车而得,而是深入群众,在问生活、问实践中获得的。剧中有一段重头戏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工人向毛泽东、陈独秀等人坦言:你们谁当过工人?耿娃子问毛泽东:安源的工人通过罢工得到了好处,农民为什么不能通过革命得到好处?正是透过这些代表人民心声的“质问”,毛泽东才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更发现了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才会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开宗明义地提出,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从这个维度深入下去,我们才能理解当毛泽东告别安源矿井工人时,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桥段:临别时,矿井工人送给毛泽东一把雨伞,毛泽东想把伞留给工人遮风挡雨,但他们说:毛先生,你要走的路,很长。

  历史剧是有门槛的,往往了解那段历史的人看得热泪盈眶,不了解的却完全无感。如何让更多观众跨越这个“门槛”?总编剧陈晋认为:“历史研究的主体是人,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人,把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时代的人琢磨透了,才有可能重新在电视屏幕上进行勾连和塑造。”

  从《问苍茫》中,我们能感受到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正在发生转变:它一方面更加重视重返历史现场,小心地求证、小心地摸索、小心地假设、小心地抒情,以复杂的历史、社会状况、人物关系,探究中国历史的内在动力、发展规律,而不是站在“总结前路”的既定视角,一味地描摹陈述、歌颂或批判;另一方面,它更加重视遵循艺术创作规律,通过生动影像和戏剧张力,摆脱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塑造的脸谱化倾向,着眼于历史剧如何能“穿越”到青年观众面前、历史精神怎样能影响当下。结合“何以中国”的发问与“是以中国”的慨叹,也许正是回答“问苍茫大地”的新时代答案。

  (作者系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