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细致入微地再现了基层政治生态,却并不涉及“权力”叙事。不管是梅晓歌与曹立新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还是林志为在办公室内的成长与成熟,都有力地证明了一点——尽管《县委大院》里的主要人物都是干部,但它不是《人民的名义》的翻版,而是一部货真价实的职场剧。
和曾经流行的白领职场剧相比,《县委大院》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文化想象——从森冷如铁的狼性法则转变为温情脉脉的励志话语,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转变为阳光下奋斗的青春絮语。我们可以从《县委大院》里找到的,绝非“体制内”的生存手册或升迁指南,而是职场剧里常常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职场剧的走红与“黑化”
说到职场剧,就不能不提起曾经红极一时的《杜拉拉升职记》。彼时,“杜拉拉”的火绝非偶然,而是与描写全球化的中国经验息息相关——如今的职场已非昔日父辈的工厂或单位所能比拟,其流动性和易变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复杂的职场环境里,光有一技之长远远不够,还要懂得“做人”,懂得交往、沟通、协调、合作,懂得拿捏职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巧妙平衡。而上述职场技能,恰恰是不少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短板。以上因素的叠加,正是《杜拉拉升职记》大受欢迎的原因。
只是,由个人奋斗与自由市场所建构的“从士兵到将军”式的梦想还没持续多久,就迎头撞上了《蜗居》《裸婚时代》的窘迫。很快,“杜拉拉”的传奇就成了易碎的泡沫。这既是对现实的一种赤裸裸的呈现,又是对这种呈现自身的有效遮蔽——在职场中依靠知识改变命运似乎成了“不可能”。除了发发牢骚,年轻人似乎失去了其他选择。
于是,“杜拉拉”们很快分裂成两类人:一类从职场的烦恼里跳脱出来,用爱情慰藉自己的人生,比如《失恋33天》;一类则干脆把自由竞争的故事讲述为职场腹黑术,彻底实现“黑化”,比如《后宫·甄嬛传》。
尽管主创一再强调《甄嬛传》的核心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但恐怕这种批判远远不及主人公甄嬛的后宫“职场神话”带给观众的震撼强烈——剧中的人物,都是不择手段,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可以说是最典型的市场人。甄嬛取得了权力斗争的胜利,但也正是她,亲手用毒药送走了最爱的情郎和给予她一切恩宠的丈夫,最后成为孤家寡人——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她和众多“宫斗职场剧”里的人物一样,彻底放弃了人性的善。
要么逃离职场,要么在职场中沉沦、异化,难道说,“杜拉拉”们真的无路可走?或许,他们最应该扪心自问的是,除了勾心斗角和权力欲望,当真就没有其他在职场中奋斗的理由?
“梅晓歌”们重塑的职场伦理
《县委大院》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在光明县工作遭遇挫折和困难时,梅晓歌回忆起他当初选择下乡的决心:“你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实事后,你就忘不了他们看着你的眼神。”这是他一贯秉持的信念,也是本剧的“题眼”——通过与脚下的土地、身边的百姓建立起的血肉联系去重塑职场伦理,彻底改变被异化的“杜拉拉”们虚无、功利的价值取向。
不只是主角梅晓歌,《县委大院》里从上到下的人物,都从不同角度践行着上述信念。吕青山在开会时说,“光明县就这么几条街,以后大家回来看看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做得好还是不好。”这不仅是简单的工作指示,也是一种职场情感共同体的构建——个人的奋斗、拼搏,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得失利弊,更在于为他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湖滨拆迁项目中,光明县的老书记周良顺手握建房的合法手续,但最终还是同意拆迁,原因就在于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信访局局长郝东风对不愿迁坟的亲戚们开展沟通工作,并引发梅晓歌县长向老支书们鞠躬的情节,同样展现了个人利益让位于集体利益的觉悟。本剧看似零散、分裂的干群工作图鉴,实际上都是对职场剧本源性问题的回应——“杜拉拉”对工作的热爱,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同样体现在梅晓歌与曹立新截然不同的工作作风中——后者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不拘小节,在招商引资中总是先行一步,深得上级的赏识;前者更强调实事求是,绝不说过头话。这不是因为梅晓歌“胆小”,而是他坚持认为:如果为了眼前的政绩破坏了光明县的环保大计,那是得不偿失的。
近年来火出圈、艺术质量上乘的“主旋律”电视剧并不少,但着眼点往往是宏大叙事。比如,《觉醒年代》展现的是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大江大河》讲述的是改革开放为一代中国青年带来的历史机遇,《山海情》则把镜头对准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发展大计……与它们相比,将叙事扎根基层职场的《县委大院》切口更小,但“梅晓歌”带来的不只是光明县的新面貌,更是当代职场剧的新范式。
“卖惨”是领导叙事的误区
作为新型职场剧,尽管《县委大院》让人眼前一亮,但不是全无问题。比如,本剧常常在有意无意之间滑入“卖惨式”领导叙事误区——城关镇党委书记乔胜利为了做好群众工作,不光家里的窗户被砸,还因为老婆回了娘家,不得不独自吃起速冻水饺。
这恰恰是职场剧的大忌。且不说《县委大院》刻意放大基层领导开展工作的种种不易,很难真正得到群众的共情。就以职场剧的特性来衡量,其中的人物也该是“在其位,谋其政”,应该用出色、过硬的专业能力打动人,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博取同情。
更突出的问题是人物性格的模糊。《县委大院》祭出了集结老、中、青不同世代实力派演员的豪华卡司,就是想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县委干部群像。但纵观整部剧,不管是梅晓歌的沉稳、林志为的踏实,还是艾鲜枝的干练,都比较浮于表面,缺乏人性的深度。角色虽多,留下的深刻印象却不多。另一方面,为了凸显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人味儿”和烟火气,又让不少角色的表演显得夸张化、漫画化。
这或许也是一种启示:职场剧里的“杜拉拉”们绝不该滑向“宫斗式”的价值虚无和自私自利,也不能为了突出思想和信念就转向过度的理想化。《县委大院》描摹了基层干部鲜活的工作日常,但既然职场剧总是以现实为基底,那么它也应该带给观众更多启迪和反思。就此而言,在塑造一个家庭式的集体和有人情味的基层干部之外,《县委大院》还可以做得更多。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