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电影《独行月球》:科幻很浪漫,喜剧也温暖

2022-08-02 20:50:15来源:人民日报文艺(微信公众号)    作者:任姗姗

   
正在上映的电影《独行月球》尝试将科幻与喜剧融合。该片首日累计票房破3亿,首周末票房突破10个亿,不仅点燃了暑期档,也引发关注和热议。


  正在上映的电影《独行月球》尝试将科幻与喜剧融合。该片首日累计票房破3亿,首周末票房突破10个亿,不仅点燃了暑期档,也引发关注和热议。

  《独行月球》有典型的科幻片设定,开篇就是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部署月盾计划。它又是一部有着风格追求的喜剧,导演、编剧、演员等主创主要来自“开心麻花”,叙事手法、表演风格带有鲜明的“麻花”特色。无论就影片类型而言,还是将其放在“麻花”作品的序列中观察,《独行月球》都着力于开拓和创新。

  科幻+喜剧如何有化学反应?《独行月球》的台前幕后是怎样的?日前,我与路演途中的导演、编剧张吃鱼有了一次交流。

 科幻是冷色调的,喜剧是暖色调的

  科幻电影通常被认为是电影艺术、技术和商业的极致结合,也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电影创作生产水平的标尺之一。有《流浪地球》的成功在前,观众对国产科幻“上新”倍加期待,自然也会更加挑剔。《独行月球》是张吃鱼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长片。他和他的团队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

  “一开始是故事的一头一尾吸引了我。”张吃鱼说,开头是一个宇航员被“落”在了月球上,目睹地球遭到陨石撞击。“这个‘钩子’非常抓人,你会很好奇,这个人接下来怎么办?他误以为自己是宇宙唯一的人类,绝望中想要放弃生命,没想到,地球上的幸存者通过直播看着他,这个情境又符合开心麻花的风格。故事结尾既有升华又非常浪漫,我特别喜欢。”

  让自己喜欢的故事与更多观众同频共振,这意味着,片中数不清的细节要扎实落地,还要攻克一个接一个的创作难题。

  因为是科幻片,导演张吃鱼不便于进行传统意义上的采风,他找来大量相关资料研读,向专业人士请教。剧组有科学顾问帮忙构建未来世界观。创作剧本的过程中,科学顾问把握科学和文学两个层面的融合与平衡。剧本出来以后,又请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全片进行梳理和辅正。宇航服、月球车、空间站、飞行器等道具和美术设计,也都有材料学、机械学、工业设计等领域的专家支持。

  戏剧矛盾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剧情编织要服从基本的科学原理,是这部片子的创作原则。比如,片中有一场独孤月驾驶月球车环月的戏。主角遇到一个难题,要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观众迫切想知道他该如何选择。这场戏充满了张力,却有较强的可信度,因为剧作中的方案依据的是月球的自转速度。由此,艺术想象落地为有真实感的故事情节。

  不少细节是我们生活中常被忽略的点。比如,返回舱起飞时,指挥口令“10、9、8、7、6、5、4、3、2、1”,最后是念“零”还是“点火”?他们向专家求证。“小题大做”是为了扎实严谨,尽量避免出现硬伤。

  “最大难点是如何让科幻和喜剧融合”。在张吃鱼看来,科幻和喜剧是两端的东西,科幻是冷色调的,喜剧是暖色调的。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开始,他们就在不断调整,如果一味追求科幻,整个场景呈现的就是冷色调,喜感也就被冲淡了。反复权衡作取舍,求得最大的平衡,是他们的另一条创作原则。通常,宇航服是蓝色的,但这部片子里的宇航服是黄色的。冰冷岩面上行走着穿黄色宇航服的宇航员,代表温暖和希望。

  我们常用特效来衡量科幻片的工业化水准。《独行月球》是一部大体量的特效片。全片特效镜头近2000个,占全部镜头的95%以上。为模拟真实月面,剧组100%实景搭建了一个月球基地。并在6000平方米的摄影棚中,铺设了200吨砂石模拟月面粉尘。

  “是否做好一个生物,是衡量特效公司水平最直接的标志”。张吃鱼说,金刚鼠刚子就是他们攻克的最大难题。刚子的总镜头量占到全片特效镜头的20%,很多镜头的剪辑素材从交给特效公司到最终通过,持续做了一年到一年半。刚子咬了一口饼干,身后背景变成了大草原,片子里的这个镜头迭代了非常多的版本,耗时11个月。到7月13号的这一版,他们才认为可以拿出来见观众。

 “我想呈现给观众一种宇宙级的浪漫”

  “观众”是张吃鱼反复提到的词。开心麻花的作品一直有良好的观众缘。从早期北京地质礼堂的舞台,到从春晚舞台走进千家万户,再到在大银幕上把观众逗乐,喜剧始终是他们招揽观众的招牌菜。

  “也许因为我们起步于舞台剧。舞台离观众如此近距离,作品的好与坏,都会收获观众最直接的反馈。演出中,北京当天发生的趣事,我们会立刻拿来作为包袱,因为那是最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创作中,我们习惯站在观众的立场做判断。”

  在《独行月球》,这招牌菜的味道更复杂了。观众可以在里面看到熟悉的喜剧梗,还能咂摸出更多滋味。

  《独行月球》是对麻花喜剧既往风格的扬弃。

  人物形象追求立体丰满。故事里,独孤月从一个假英雄变成真英雄。他一开始时自暴自弃,爱情是转变的催化剂,最后从小爱走向了大爱。转变是一点一点累积的,剧作设计环环相扣,扮演者沈腾的刻画追求细腻。“他不仅让观众笑了,也让观众流下了眼泪”。扮演马蓝星的马丽则起到反向拉伸的作用,通过和配角人物产生反差造成喜剧效果。

  金刚鼠刚子呈现为一种可爱的喜感。张吃鱼说,扮演者郝瀚把家搬到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附近,每天观察和模仿袋鼠,大概用了4个月。在青岛和动作导演进行训练,他要习惯在绑着威亚的前提下,控制自己的肢体去模仿袋鼠,持续了7个月。最终才进入半年的实拍期。演员和特效肯下笨功夫,才成就了刚子活灵活现的可爱。

  笑,也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我希望观众不仅仅收获笑声,而是从《独行月球》中感受到热血、振奋、感动。我也不认为艺术创作只有一种模式,喜剧当然可以探讨深刻的话题,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个深刻的话题说得有趣,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剥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的喜剧,观众在《独行月球》里看到了浪漫。比如,一人一鼠自由自在驰骋在月亮之上;地球上的人们冒着狂风骤雨,想尽办法为独孤月点亮灯火;独孤月与刚子告别时的依依不舍;十多年后,马蓝星与独孤月在月球上再次“相见”。“我想呈现给观众一种宇宙级的浪漫”。

  片中也有深沉的留白。独孤月曾在月球的碑石上写下“宇宙最后的人类”,在片尾,这行碑文留下了“宇宙”和“人类”。

  “好作品一定是五味杂陈的。”张吃鱼说。

  好作品也一定会赢得更多人的共鸣。从北京、太原、杭州、长沙、广州、沈阳、青岛,一路路演,张吃鱼高兴地发现,《独行月球》的观众年龄分布比较广,从7、8岁的小朋友,到接近80岁的老爷爷。一位小朋友对张吃鱼说,《独行月球》让他对太空产生了兴趣。“这让我觉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在北京的首映礼上,张吃鱼曾感慨说:《独行月球》,他从31岁做到36岁才完成。

  1600多个日日夜夜的付出,背后是这个团队开拓的勇气,以及执着和自信。

  我问2012年入行的张吃鱼,怎么看过去十年的中国电影。

  “能执导科幻片,我在入行时是不敢想的”。张吃鱼说:“这些年,大家努力拓展类型表达。技术层面的原因是,我们拥有比肩国外的电影技术,足以承载我们的想象;精神层面是,观众更自信了,更信任中国电影了。这是我们探索和开拓的最大底气。”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