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7月28日,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武汉开幕。本届百花奖以“花开江城 光影未来”为主题,在7月28日至30日的三天时间里,将举行百花奖论坛、产业论坛、提名者表彰仪式、国产影片展、艺术家下基层、红毯仪式、颁奖典礼暨闭幕式等主体活动。
28日至30日,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在湖北武汉举办。
创办于1962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至今已走过60个年头。60年来,诸多百花奖获奖和提名影片书写人民命运、反映时代变迁,印刻中国电影人与时俱进的坚实步伐,展现了我国电影事业不断发展的壮阔前景。
抒写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人民性,一直是百花奖的鲜明特质。
从评选方式看,最初百花奖通过观众将选票寄到《大众电影》杂志社的方式投票。如今,则有101位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终评委员进行现场投票,评选出各大奖项。百花奖一直以来都被视作中国电影的“观众奖”。
60年来,百花奖秉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反映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电影题材、故事、表演等均契合大众审美诉求,获奖作品中涌现出一批讴歌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影片。
1962年,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获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祝希娟则凭借影片中饰演的吴琼花这一经典角色获最佳女演员奖。此后,从《小花》《庐山恋》,到《红高粱》《过年》,再到《我的父亲母亲》《张思德》,诸多满怀热忱抒写人民群众故事的影片都从百花奖评选中脱颖而出,收获荣誉。
在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孟君看来,从百花奖提名和获奖影片中,我们可以品味到鲜明的“人民”底色。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吸纳市场元素后,催生出影响力巨大的商业大片,《战狼2》《长津湖》等影片也凭借大众认可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不断深入,电影制作更加开放,电影发行和放映成为电影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获奖影片与票房关联度越来越高,这同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百花奖的‘人民性’。”孟君说。
描摹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
作为我国文艺的重要分支,电影艺术为不同时代留下生动注脚。
百花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路走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始终为时代发声,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60载光影故事,爱国主义是百花奖鲜活的主题——《孙中山》《开国大典》《周恩来》是对伟大人物的歌颂,《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再现了共和国的成长史,《红海行动》《烈火英雄》讲述一个个热血青年的英勇事迹。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百花奖提名影片时代特征更加突出、时代故事更加立体。《失恋33天》《夏洛特烦恼》增加喜剧元素,用幽默戏谑的手法讲述平凡人的酸甜苦辣;《我不是药神》聚焦小人物命运,对社会痛点进行反思;《流浪地球》则展现国产科幻电影的重要突破……
每一位栩栩如生的人物都烙印着时代滚滚向前的印记,每一部优秀电影作品都与当下的时代风采交相辉映。
“从英雄人物的故事,到小人物的平凡与奋斗,如今各行各业的人都可能成为电影的主角。”“90后”导演、《唐人街探案3》编剧之一徐子豪认为,好的作品需要从现实出发,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让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
折射电影发展的壮阔前景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名单不久前公布。
综观5部提名影片,它们共同描摹出我国电影市场百花齐放的生动图景——《长津湖》展现我国电影工业雄厚实力,《你好,李焕英》讲述母爱的温馨,《奇迹·笨小孩》呈现普通人的奋斗故事,《送你一朵小红花》聚焦青少年的困惑与成长,《中国医生》彰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众志成城。
走过60年的百花奖,一直以来都通过提名、颁奖和相关活动的引导,推动电影市场不断扩大、电影类型不断丰富。
2006年百花奖增设最佳新人奖,2012年恢复设立最佳编剧奖,更多优秀新人、优秀编剧得以站上舞台,成为焦点。
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活动期间,设立科幻论坛,助力电影工作者创造科幻电影的更多可能。
本届百花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还将举办电影产业高峰论坛,邀请电影业界代表、产业专家共同探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机遇、影视科技进步与业态转型。
“从汇聚影人、奖励创作、设立影展,到开展学术论坛、鼓励争鸣,百花奖在迅速发展的电影市场和文艺作品的价值导向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张宗伟说。
在他看来,百花奖应继续鼓励创作立足传统文化、挖掘现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致敬革命历史、体现家国情怀的革命历史题材,定位当代中国、捕捉人情百态的现实题材的电影,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影艺术百花齐放。
原标题:大众电影百花奖:光影逐梦六十载 百花绽放新时代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