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拥抱当下,艺术家们正在国际舞台唱响中国故事。近日,由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支持指导、五洲传播中心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国际合拍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开播,面向海内外受众展现中国文化艺术“现在时”。节目分为《声乐》《乐器》《舞蹈》《戏剧》四集,聚焦不同艺术领域,引领观众走进都市街头、草原田间、园林古镇等,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时长50多分钟的《声乐》中,虚拟歌手洛天依、京剧名家王珮瑜、杭盖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彩虹合唱团等先后亮相。透过艺术家与年轻观众的“眼睛”,纪录片探究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如何重焕生命力的奥秘,展现悠久文化传承与当代表演形式结合的创新之路。短短三天,《舞台上的中国·声乐》在哔哩哔哩(B站)播放量已超过120万,还将在海外主流媒体平台上线。网友留言表示:“华风夏韵、皮黄京腔、呼麦摇滚……舞台上的中国如此瑰丽多姿,让这场与传统艺术的相逢成为留存记忆中的美好图页。”
技术赋能文化,破壁审美次元
《舞台上的中国》开篇就将镜头对准洛天依音乐会的录制现场,这里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粉丝。尽管他们只能在大屏幕上“看见”偶像,但依旧高举荧光牌为之欢呼呐喊。当代表作《天行健》激荡人心的旋律响起,顿时引发一波波弹幕刷屏。这首播放量超过330万的网红歌曲,歌词化用华夏历史上诸多史诗典故,通过虚拟歌手独特声线的演绎,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化学反应”。
洛天依是上海禾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虚拟艺人,2012年诞生至今已奉献了多首“爆款”国风歌曲。《舞台上的中国》的镜头转到幕后,记录下制作团队运用电脑为虚拟偶像创作歌曲,并依靠数字技术实现跨次元连接的过程。在《天行健》创作者的工作室里,纪录片主持人、荷兰华裔音乐剧女演员徐丽东即兴演唱了洛天依的另一首国风歌曲《八辈子》,大呼过瘾。
国风音乐碰撞虚拟歌手,为何能抓住年轻人的心?“我可以听见其他人心里的旋律,并替他们唱出来,在听众当中引发新的共鸣。”洛天依告诉徐丽东,共鸣的连锁效应将让人不再感到孤独。制作人潘健认为,新技术降低了创作领域的门槛,音乐爱好者依靠软件,并掌握一定调音技巧,就能让洛天依为自己献声“歌唱”。藉由这条途径,热爱中华文化的年轻一代与虚拟歌手携手,共同创造出了一个个极富感染力的国风舞台。
技术赋能文化,传统点亮未来。借助数字新科技与传播新渠道,中国艺术家们正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使之冲破与当代青年之间的审美隔膜。《舞台上的中国》追随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珮瑜的脚步来到济南,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清音会”让泉城戏迷热情高涨。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策展人Jeff Crosby发现,王珮瑜在微博上拥有160万粉丝,她尝试运用社交媒体的交互方式,让传统京剧表演呈现更“现代”的味道。
当晚的演出中不仅有传统的皮黄京韵,还穿插着清谈、弹幕、直播等新颖形式,言派老生陈圣杰干脆在后台对着镜头直播上妆画“蜡扦”,吸引戏迷通过网络“围观”。在王珮瑜看来,有些人一提到京剧、戏曲就觉得陈旧腐朽,他们因找不到自己文化的血脉而感到空虚。“希望通过我们的言行和作为,让大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有信心,这就是我想传递的。”
让“中国新声”讲中国故事,飞扬世界舞台
在上海交响乐团的排练厅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英正在演唱中国作曲家丁善德改编的民歌《槐花几时开》,指挥乐队演奏的是上交音乐总监、丁善德的外孙余隆。近代中国声乐的技法在借鉴了西方的技术理论,并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传统后步入了技术的飞跃期。余隆承继先辈的事业,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音乐中汲取能量,为交响乐注入中国灵魂。
在《舞台上的中国》中,观众将欣赏到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艺术表达,既有京剧、昆曲、皮影戏等传统艺术,也有芭蕾、歌剧、交响乐等西方艺术。据制作团队透露,他们在拍摄过程中,走访了20多位中国艺术家,听他们讲述各自的艺术历程。一台台独具匠心的好戏、一则则温暖人心的故事,折射出中国艺术家融汇东西、勇于创新的艺术态度。年轻器乐演奏家们打破传统国乐与西洋乐的界限,将东方乐器的内敛悠扬与西方乐器的热情洒脱相结合,从而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中国新声”。青年舞者尝试用新方式传承中华艺术,多元风格交融诞生迷人的艺术魅力,推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爆款作品。音乐剧演员阿云嘎、脱口秀演员杨梦绮与皮影戏艺术家魏金全等活跃在舞台,传统与现代融合,为中国乃至全球观众奉献戏剧的盛宴。
《舞台上的中国》力求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正如余隆在纪录片中所言:“文化最重要在于交流,东西方文化没有明确的界限,所有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