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期报收票房55.03亿元(不含服务费,下同),观影人次1.14亿,《长津湖之水门桥》以23.2亿元的成绩夺冠,这是2022年春节档的成绩单。
对比2021年71亿元的票房,收入下滑近30%;观影人次则比去年少了近5千万人次,降幅超过30%。
自2013年《西游降魔篇》点燃了新世纪的春节档,这是10年来春节档票房收入的首次下滑。观影人次在2019年就出现过下滑,不过2021年是疫情后的首个春节档,出现了一次强势增长。
与票房收入锐减相对,是今年电影票价的大幅度提升。根据灯塔APP数据显示,春节档期间的全国影院平均票价高达52.8元,成为历年之最。
具体到一线城市的影院,则更要远远高于这个平均票价。北京市城区的一家电影院,《长津湖之水门桥》的2D版标价89.9元,IMAX版本的标价则高达159.9元,同一个影厅的不同时段,价位也有区分。
在上海、南京等城市,春节档期间的票价也有明显上涨,80~100元的电影票价比比皆是。整体来看,今年“最贵春节档”的头衔名副其实。
电影发行方、影院、观众,这三个群体构成了春节档的参与者,缺一不可。
据悉,今年春节档影片发行方给出的票房最低结算价均在40元左右(普通2D厅),比往年上涨了5元。发行价涨了,影院票价也会水涨船高。
所谓票房最低结算价,只是一个限价,专指一部影片的票价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假设影院一张票售价80元,刨除服务费和税款之后,剩余部分影院仍然要同电影发行方分账结算。
北京一家影院的胡经理表示,2021年他工作的影院除了大档期生意火爆,淡季真的是门可罗雀,白天放一场电影经常只有三五个观众。在高房租和人工成本的压力下,影院生存很艰难。
北京一位影迷刘先生,往年春节档至少要看4部新片。他和笔者算了一笔账:“大年初一我带着老婆、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看《水门桥》,电影票花了近500元,还没算买零食的钱和停车费。这一场电影看完之后,我们家都不想去影院了,我等着节后再看吧。”
过去的2021年,影院要面对疫情反复、观众减少、票房大片数量减少等等困境,发展确实受限。
同时,影院建设明显放缓。今年春节档的银幕总数就和去年同期相近,这多少会影响到档期内的票房增幅。
影院自然希望抓住春节档这根救命稻草,尽可能扩大收入。
在节前,我们就曾对今年春节档进行了前瞻分析(戳蓝字回顾),当时就有影评人表示,今年春节档如果没有爆款影片,再受到高票价的影响,档期总票房很有可能无法超越去年。结果,不幸言中。
那么,抛开高票价,影片本身的质量如何?节后逐渐恢复正常票价,《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奇迹·笨小孩》《狙击手》等影片的票房走势又将如何?
带着新的疑问,我们邀请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电影学博士虞昕(图宾根木匠)、《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江苏省电影家协会理论与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余泳、影评人唐大远(远叔叔)四位,一同就今年的春节档市场和影片的整体表现来聊一聊。
竭泽而渔的高票价
从数据来看,今年春节档每天的客流量都在递减,这是正常现象,大年初一往往都是观影人次最高的一天。
但对比来看,今年大年初一观影人次2593万,去年同期的观影人次则是3446万。大年初三的人次是1893万,而去年则是高达2932万,少了近1100万观众。
很多业内人士在大年初二就看出了势头不妙,纷纷表示今年票价太贵。但春节档已经“发车”,各条院线也不会立即做出调价举动,大家也只能看着春节档一路走着下坡。
面对高票价这个问题,余泳表示:“今年票价太贵了,阻挡了观影人群。我朋友圈里面百分之八九十是电影人,都在说票价高。初四南京的票价有了下调,一家影院昨天从83.9元调到64元,今天又调到44元。如果早点执行,总票房我认为是完全可以超越去年的。”
虞昕则表示:“这是一个市场调节行为,我不相信影院或者片方为了要薅观众的羊毛,定一个特别高的票价,不考虑观众愿不愿意去看,这从市场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总的来看,看电影还是一个廉价消费,一家三口人花两三百块钱看电影,觉得贵,是因为观众觉得不值。这就说明,今年的春节档特别吸引人的电影还是少,这才是根本原因。”
阿郎分析道:“高票价肯定是造成观影人次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它的票价超出了大家的消费能力。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电影本身,春节档应该有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类型的电影。”
唐大远就此问题说道:“疫情造成经济下滑,今年的票价上涨特别不合时宜。观众正想着买张票看电影,一查这么贵,不看了。所以,观影人次少,就是疫情、经济环境和院线涨价三个要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最终吃亏的还是院线和片方,总票房低了,每部春节档电影可能都没有达到票房预期。”
高票价在春节档前三天造成了观众流失,在之后虽然出现了票价下调,但再起势就难了。
况且,去影院并不是看电影的唯一选择。院线电影首先要考虑到与视频网站的窗口期问题,一部电影在影院上映之后,通常是30~45天之后在网络上线。就有影迷表示,电影票太贵的话,那就等到网站上线之后再支持正版。
全国目前有超过1万家影院正常营业,可以想象,节后的影院又逐渐恢复到白天观众寥寥可数的状态。留住观众和实现拉新,仍然是影院目前的最大课题。在春节档期间猛涨票价,无异于竭泽而渔。
“后春节档”前瞻
2月6日一过,狭义的春节档宣告结束。但《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奇迹·笨小孩》《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春节档大片至少还会有一个月的放映周期。
参照2021年春节档影片的成绩,《唐人街探案3》春节档报收票房32亿元(不含服务费,下同),最终收入41亿元;《你好,李焕英》春节档报收24亿元,最终收入49亿元。还有《人潮汹涌》春节档报收近1.3亿元,最终收入6.93亿元,在“后春节档”实现了逆袭。
依此来看,今年春节档影片还有一定的票房增长空间。譬如刚刚票房过2亿的《狙击手》,影片在豆瓣评分7.7,是春节档评分最高的影片。在票价恢复常态之后,口碑不错的影片会出现逆势上扬吗?
阿郎表示:“有一部分电影可能会有这种情况,比如《奇迹·笨小孩》和《狙击手》。不得不说,春节档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状态。这是市场的发烧期,度过了这个档期之后,观众会回归到理性判断上来。”
虞昕则表达了不同观点:“除非是口碑特别好的电影。正常的票房逻辑都是上映以后逐日下跌,过了首周末以后肯定都是往下走。春节档过后还有片子票房逆势的话,只能算特殊现象。”
余泳说道:“之前我就预测张艺谋的《狙击手》是黑马电影,第一天它报收4433万元,到了初五就逆跌收入4775万。这里也有冬奥会开幕式的正面影响,大家都在说欠张艺谋一张电影票。节后电影票房有逆袭的话,那可能还是《狙击手》。”
唐大远也有类似的看法:“去年《人潮汹涌》在春节档的排片少,票房产出也少。春节档之后,凑热闹的观众少了,影迷多了,大家此时更愿意找一部口碑不错的影片来看,《人潮汹涌》就此实现突围。所以,《狙击手》的上升空间很大,现在来看它的票房2亿多,按照目前的口碑和票房走势来看,最后有希望破5亿。”
笔者从购票APP上随机翻阅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几家影院在2月8日的票价,基本回到了40~70元的常态水平。春节档期间虽然有1.14亿人次走入影院,但还有很多观众没有看电影或者只看了一两部。
“后春节档”时期,给了《狙击手》《奇迹·笨小孩》等口碑优质影片的二次票房爆发的机会。如何召唤更多的观众,成为片方和影院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狙击手》就率先表态,片方已经发布通知,将影片的最低结算价下调5元。A类一线城市为35元,B类(除一线外的城市)为30元。发行价下调,也给予了影院票价的下调空间。其它影片是否会跟进?仍需进一步观察。
影评人的喜爱之作
2022年春节档上映了8部新片,包括以《长津湖之水门桥》为代表的5部真人电影,以及以《熊出没·重返地球》为代表的动画电影,可以说是数量丰富、类型多样。那么,影评人们又是如何点评春节档电影的呢?
虞昕比较喜欢的是《水门桥》和《狙击手》。“《水门桥》很客观地展现了志愿军和美军的装备差距,影片很尊重历史,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自信。此外影片对于七连战士的牺牲刻画得特别到位,观众的情绪都是跟着电影走的。《狙击手》则是一部微言大义、以小见大的电影,用一个很小的视角去表现抗美援朝的壮烈,回味无穷。”
余泳同样认为张艺谋的《狙击手》是惊喜之作。“在一个相对局限的空间里面拍狙击枪战,导演、编剧和动作设计肯定下了很大的工夫。有娱乐性,又尊重于事实,导演兼顾到这两方面,拍得很好看。”
阿郎比较喜欢的春节档电影是《奇迹》。“导演拍出了一种普适价值。这部电影没有超级英雄式的营救,最后靠着大家的互助完成工作,这是一个成年人世界的故事。文牧野的技术能力很强,所有的细节都是勾连起来的。即便是在那种破败的环境之下,色彩也是非常丰富的,它的电影语言既克制又深邃,非常优秀。”
对于票房大热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阿郎有不同意见:“根据三谷幸喜的电影《魔幻时刻》改编过来之后,主要情节、故事框架,所有好的东西都是原著的。所有不好的东西都是加进去的,比如很多闹剧。迎合的东西太多。”
热闹喧嚣的春节档过去了,尽管带着诸多遗憾。
新的一年正式开启。对于影院来说,在接下来可见的未来,维持生计是第一要务。对于电影人,大盘的萎缩意味着,他们得更努力地拍出共情佳作,才能收获高票房;而观众,还是永恒不变地渴望精彩故事,渴望在影厅做一场不那么昂贵的白日梦。
希望下一个重要档期,能看到更加理性的排片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票价。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