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京剧市场 观众偏爱老味道

2012-11-29 13:51:47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姜琳琳

   

  “京剧急于创新的心态越发凸显,混搭风频现。种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让演员的‘唱’、‘念’、‘做’、‘打’都成了陪衬,戏曲表演在投影、灯光和群舞的拥挤中显得支离破碎。”经营梅兰芳大剧院五年,北京电视台资深节目主持人、梅兰芳大剧院艺术顾问余声认为,传统的弘扬在于维护传统的规范,经典的传承在于维护经典的本原,京剧的光大在于维护京剧的内涵。如何创新,答案或许就在京剧传统的最深处。

  半路出家做剧场

  余声,原本是京城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余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重新思考,一次偶然机会,让她受命承担了梅兰芳大剧院艺术顾问这个职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名主持放弃光鲜亮丽的电视台主持人的舞台,干起赔本赚吆喝的京剧来呢?

  “人这一生接触的每一件事,都会对以后的事业有一定的影响。”余声说,“我的先生是个一天到晚锁定央视11套的资深票友。”由于先生张德林的影响,京剧也成了余声的挚爱。

  时至2006年,恰逢国家京剧院筹建梅兰芳大剧院。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是张德林和余声家的常客,于是吴江和其他院领导商议决定,京剧院负责剧本创作、舞台演出,大剧院的经营则准备找一家文化公司托管。彼时的北京乃至全国有钱的公司可谓汗牛充栋,但懂得京剧并酷爱京剧的老板却并不多。

  “当年国家京剧院曾以人民剧院作为演出根据地,但从经营状况看并不景气。京剧院自己抽出人力来做经营管理不但不能更好地运作市场,反而牵扯了过多的心力。”余声说。这时有人建议吴江不妨聘请余声夫妇来管理大剧院。“京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有过无与伦比的辉煌,造就了梅尚程荀、马谭杨奚等举世闻名的艺术流派,但当今京剧演出市场却如此萧条,能不能想方设法改变这种局面?于是,我们和京剧院一拍即合。”

  探索从包场开始

  虽然有国家京剧院的支持,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观众都喜欢快餐文化的消费方式,要让观众走进剧院看京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必须承认京剧本身的受众面还是比较窄的,要让更多的人走进剧院,就一定要有好作品,有能够让大家产生兴趣的作品。”剧院设立之初,特别策划了一套“红色经典”,集合《杜鹃山》、《沙家浜》、《平原作战》、《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和《江姐》等6部戏,并以此为基础作为经营运作发力点。“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有职工革命传统教育的预算。”“红色经典”首轮推出的13场演出,场场都有企业包场,勉强支撑下剧院初期的运营。“但这也反映出当前文化市场的现状,真正靠观众自己买票的市场并不理想,但是通过包场,作为企事业单位对职工的福利待遇或者是宣传教育就完全可行。”余声说。“京剧的博大精深需要观众先接近它,感受它,然后会自然欣赏它。即便是打折送票,我也愿意对国粹的推广尽一份责任。”[NextPage]

  找朋友帮忙终究“救急不救贫”,要让观众自觉走进剧场才是关键。经过市场摸索和与戏迷们接触,余声发现,“北京人喜欢看大戏,大戏里边喜欢看传统戏,传统戏里边喜欢看熟戏,熟戏里边喜欢看名角。”打那以后,剧院里的演出安排便围绕这“几个喜欢”进行运作,在戏码、演员阵容、时间安排上满足戏迷们的需求。

  梅兰芳大剧院又与北京京剧院合作推出了“每周一星”演出活动,包括“九大头牌”的“名流之星”、剧院中坚力量的“中坚之星”、国粹艺术的后起之秀“青春之星”共52位优秀演员,每周末在大剧院上演一出京剧经典剧目。

  在“红色经典”之外,余声借普及传统文化的契机,推出“仁、义、礼、智、信”系列专场演出。同时,她还把京剧课堂“搬进”梅兰芳大剧院,举办“娃娃唱戏娃娃看”专场演出,台上是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同学们有问有答的教学表演,台下是充满好奇的小同学在感受真实的国粹艺术。“仁、义、礼、智、信”是经过千百年文化积淀而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而京剧传统剧目大多能够表现其真善美的精神本质。

  打响金字招牌

  正视现实,寻求一条可行之路。聪明的余声以最基本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一路摸索过来,没钱找钱,观众上不来就找观众,我就是从最基本的看场子的形式做起,做到让演员、观众和我的员工都达到一个最舒服的状态。”

  梅兰芳作为中国国粹的标识之一,可谓是一块金字招牌,所以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的都是名角或国家级演出团队,剧院力争从各个方面打造中国精品演出的品牌。余声说:“保证了各方的品质,才能打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才引得观众主动、自觉走进剧院。”

  国粹艺术,传统也时尚,高雅也流行。梅兰芳大剧院经营到今天,也走出了时代的特色。“我们打破了院团界限,将名角与名角强强联手,为观众不断奉献上经典演出。同时,良性循环的演出市场鼓舞着更多学习戏曲的年轻人更刻苦地钻研。剧院也会尽可能让更多的好苗子站上舞台,得到观众的认可。

  “京剧不是没市场,没观众,而是很多人不了解京剧,所以没能爱上京剧。我们要做的就是潜下心来琢磨市场,如何能留住老观众,同时又吸引大批新观众,这样才是发展和传承京剧实实在在的做法。”余声说,从容坚定的眼光中,预示出一种信念、一股动力,是经营者的胆识,更是艺术家的责任。目前,梅兰芳大剧院已经建立起以观众为本、以灵活触角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观众群。让余声更感欣慰的是,现在观众席上有了更多的年轻人。“京剧赶上了好时候,是因为有了政府的支持,有了社会对于国学的崇尚,对传统文化的再重视,这些无疑为今天的京剧艺术发展增添了活力。”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