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和平
2007年11月23日,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和平任职空缺多年的北京人艺院长。一年多来,他忙活完奥运会开闭幕式走出“鸟巢”又走进“广场”,开始国庆60周年广场晚会的筹备。但人艺的工作依然在他心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位从事艺术工作40余年的“老文化”带领北京人艺渐渐走上了一段新的历史旅程。
在人艺老艺术家舒绣文逝世40周年之际,张和平日前率领人艺新老艺术家,前往舒绣文故乡安徽寻访她的足迹。
旅途中,张和平接受本报独家专访,细说一年多来他对北京人艺的观察,以及人艺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把人艺拧成一股绳
记者:您来人艺一年多,工作中最欣慰的是什么?
张和平:最欣慰的是把大家团结起来了,当然什么事都是相对的,总体上说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因为人艺要搞好离不开包括离退休的每一个“人艺人”。
记者:前几年濮存昕一直说要辞去副院长的职务,这次我问他,他说还要跟和平院长再干几年。
张和平:院里人普遍认为现在是他工作状态最好的时候!我2007年11月23日上任之后和他谈了两个半天,希望他能继续做。我觉得他有很多优点,社会形象很好,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又始终坚守着话剧艺术舞台。他作为一个艺术人才,应该允许他在这个艺术空间中去发挥,而不能用一个行政领导的职务把他拴得过死,那对文化事业也是一个损失。事务性工作像我们这些人可以多做一些。坦率地说,他对我也一定有一个观察和磨合的过程,我听说他多次对外说觉得我还是个做事的人,而不是来当官的。
文化积累别“狗熊掰棒子”
记者:既然来人艺是想做事的,那么您究竟想做些什么事?
张和平:我是学话剧表演出身的,话剧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我的最高理想是当人艺的一名演员,院长这个位置从来没想过。以我现在的身份和年龄,真的没有名和利的私心杂念,就是想实践一下我人生的一个梦想,为这座我心目中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殿堂添砖加瓦。
在艺术生产方面,首先要高举人艺的现实主义旗帜。人艺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是不能丢的,要是丢了就丢了魂了,人艺要守住自己的魂。人艺庆幸的是有个首都剧场,有自己的“庙”。有了庙还得有神,我们的神就是那些老艺术家们。他们虽然大多年事已高,不少都已经离退休了,但一直还在发挥作用,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人艺既有庙,又有神和魂,一定要把这些继承好和发扬好。当然还要创新,人艺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记者:去年北京人艺首次举办经典剧目演出季,上演《茶馆》、《雷雨》等传统大戏,这也是为了守住魂?
张和平:是的。这要形成一个制度,每年有计划、有选择地上演几部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剧目。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传承。我觉得现在有一种现象,一些艺术院团只注意新创剧目的生产,却忽略了对自己历史的尊敬和崇敬,这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情。其实每一个院团,都有自己的经典之作、看家剧目,但很少再拿来演出,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浪费。说实话,很多新创剧目无论艺术性还是市场都值得质疑,为什么不去演自己的经典剧目呢?去年人艺经典演出季一个月实现票房700多万元,今年2月《龙须沟》重排上演了十几场,票房245万元,叫好又叫座。《龙须沟》55年没演了,你说它是新的还是老的?而且无论从政治意义还是从文化意义来说,文化的积累都不应该“狗熊掰棒子”。这是否与我们一些同志头脑中的“政绩观”有关?我在人艺的全院大会上说,应该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上去审视我们做的事,对新创剧目要从历史角度去看能不能立得住,从文化的高度上去看我们在做什么。
[NextPage]在全国“掐尖”选编剧
记者:一年多来摸清、理顺了人脉关系,那么您当下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张和平:抓剧本。人艺原来有“小作协”之称的编剧队伍,现在已风光不再。而编剧是一个院团最重要的建设,所谓“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其实也是一个剧院之本。如果没有郭沫若、老舍、曹禺等大文豪,人艺能有今天吗?我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抓剧本。每次班子会铁定的第一项议程就是研究剧本创作。
记者:怎么去抓呢?
张和平:一个是培养自己的,这永远是第一位,如今人艺在编的编剧,也就是“半拉”郑天炜——她一半是演员,一半是编剧;第二个是“掐尖”,挑全国最好的(编剧),人艺还是有吸引力的,只要说上人艺这来,没有人会不答应。还有就是向社会上的著名编剧约稿,比如这次我们请刘恒来写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戏。
献礼大戏有京味有个性
记者:人艺的国庆献礼大戏筹备到什么程度了?
张和平:经过艺术生产联席会的多次讨论,人艺推出了“艺术生产流程”,一个剧本出来要经过四关。初审是创作室,然后经过主管副院长,再交给艺委会审查,最后是院长书记会。刘恒的剧本经过三次大改,现在已经通过全部审查,交到导演手里了。刘恒正在进一步听取各方面意见,再改一稿;同时表示,会盯排练厅,随时改,直到满意为止。预计7月中旬建组,排两个月,9月中旬上演。
记者:刘恒的这个剧本有什么突出特点?
张和平:最突出的优点是人物,人物很饱满,语言很生动,戏剧高潮形成了。戏剧要从高潮看统一性,高潮有了其他部分都可以调整。再一个很有个性,它是人艺传统风格的、京味的,这是一个大前提。但又不是老舍,也不是李龙云,它是刘恒的,一个有个性的京味作品。和国庆60周年这个主题卡得很死,点儿打得很准,但又绝不是应景戏,是一个可以站得住的戏。
记者:剧名定了吗?具体内容能透露吗?
张和平:(笑)这个不能说,这些信息的发布是有一个操作过程的,是要有节奏的。
记者:能透露主演是谁吗?
张和平:暂时也不能(笑),但肯定是当前人艺的最强阵容,尽可能多地集合了人艺的一些实力派演员。《茶馆》为什么能成为经典?除了剧本、导演之外,演员也非常重要,它的许多演员包括龙套演员都是大艺术家。这是人艺的一个优秀传统,好演员共同完成一个东西。
记者:大腕演员云集,主角能有几个?
张和平:当然还是一个。为一人做戏这是规律,肯定得有大腕当绿叶。一个剧院应该有这个风气,一个艺术家应当有这个风范,舒绣文就演过没有台词的角色。本报记者 牛春梅
记者:刘恒是影视界炙手可热的重量级编剧,人艺约刘恒写这个剧本能给多少稿酬?
张和平:这是我所知道的他最投入、耗时最多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在话剧领域的处女作,值得期待。我和刘恒个人关系很好,在电影上合作过很多次。这次不光稿酬没说,合同也没签,他从来也不问。我只能说一定是最高的,但是话剧稿酬最高的又能有多少呢?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