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至21日,由民营戏剧团队至乐汇怪咖剧团出品的舞台剧《东北往事》将在首都剧场公演。该剧首轮演出时就曾引起巨大反响,此次登上中国话剧殿堂级的舞台公演,十足是为民营剧团争气长脸。
话剧《东北往事》演出之后,舆论普遍发出声音:“《东北往事》是民营戏剧团体至乐汇继《驴得水》之后的又一成功。”“民营戏剧”四字,不用高亮,便已醒目。的确,《东北往事》一扫人们既往刻板印象加之民营戏剧的不甚看好,向人们尽展了民营戏剧同样的蓬勃与骄傲。
《东北往事》的每一个毛孔,都饱含着泥土中的草根顽强向上的勃发力量。这一爆红于天涯论坛的长篇网络连载小说,通过千万普通网民的追捧,变成一路奏凯的图书、网剧,直至至乐汇用4年时间将其搬上舞台,整个历程堪称民间文学在新时代的巅峰。
《东北往事》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东北的斗殴与反斗殴爱恨史,更是对那时那地那群所谓社会“最底层”的最好代言与礼赞;作者孔二狗用暴力而顽劣的风格,呈现的却是真情与反思的内核,张飞穿针,粗中显细。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部粗粝而狂野的作品,倘若交由人艺、国话等政府院团创排将会成为何种模样;或许真的只有多年紧接市场地气的民营团体至乐汇,才能真正将《东北往事》这份“土生土长”的爱与恨彰显到极致。
通过近四年的稳扎稳打,至乐汇羽翼渐丰,成绩喜人:以《驴得水》为代表的十余部作品,一支整合了民间话剧编、导、演精英的创作团队——至乐汇正在一步步向其成为“中国的百老汇”的梦想扎实迈进。
多年的积累,在《东北往事》中得到了井喷式的回报:将近三个小时的大剧场作品,编剧、导演、舞美完成度一丝不苟,节奏顺畅,台词幽默,打戏酣畅,舞美时代感强,创作者以水平颇为不俗的现实主义手法,完成了突出展现原著、不喧宾夺主的舞台目标。
而《东北往事》的演员表演,尤其值得称道。台上这群在小剧场一场场摸爬滚打演出来的年轻人,没有选择用青春追求名利,而真真实实练就了一身浑身是戏的硬功夫。他们在《东北往事》中的表现,已经让他们堪称能在舞台上稳稳立住的“角儿”。
在所有技术层面之上,《东北往事》最为可贵的,还是整个作品喷薄出的朝气与斗志。
小说《东北往事》虽然本身就昂扬着热血青春,但如果舞台创作者自己没有对这份青春的激情与伤惋,没有发自肺腑的感触与认同,话剧《东北往事》同样会沦为一次聒噪的荷尔蒙释放。但最终话剧《东北往事》的舞台呈现不仅炽热地打动了观众,更让很多不尽熟悉东北,甚至未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观众亦有共鸣,原因就是我们从作品扑面而来的真情中,感受到故事中的义气、彷徨、愤怒、喜悦,都不仅仅属于剧中人,更是每一位执着坚守在民间戏剧路上的这群年轻人自己的青春呐喊。所以,他们干仗追至观众席时会真的拼尽全力,他们说“你走到哪里我都跟着你”时会真的泪不自禁。赵红兵等人泥沼中的不屈抗争,与年轻演员们为戏剧的不懈追梦,在话剧《东北往事》中汇于一处,于是便难怪为何我们在台下也心绪难平,掌声不息。
《东北往事》作为至乐汇迄今体量最大的作品,证明了其之前的“《驴得水》奇迹”绝非偶然,为民营戏剧树立了极好的榜样。虽然在生存的压力与市场的大潮下,民营戏剧仍不时会被劣质、低俗、市侩、同质的戏剧“产品”引入歧途,将自己苦苦打拼下的形象与口碑付之东流,但《东北往事》应该能给予民营戏剧的创作者与观众莫大的鞭策与信心:即便世道纷乱,只要心中有正义、脚下有正道,有规模、有质量、有特色、有市场,既叫好又叫座的民营戏剧佳作,仍然不会只是梦想。民营戏剧之路虽然曲折崎岖,但艰难不应成为沉沦的借口,笃行定能换来美好的明天。
《东北往事》作为本系列的首作,第一炮打得响亮、漂亮,虽然确实也有热血冲散深沉、结局略显含糊的瑕疵,但正好可为续集作垫,以此自勉再接再厉。我们热盼至乐汇《东北往事》后作大旗不倒,更上层楼,待其全部完结之日,为中国民营戏剧留下一部壮阔而傲然的丰碑。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