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合作话剧《闹洞房》,接受记者专访谈两代人对喜剧的认识
由陈佩斯监制、儿子陈大愚编导的话剧《闹洞房》日前正在世纪剧院小剧场首轮上演。《闹洞房》讲述了一对“裸婚”新人在洞房夜引出的啼笑皆非的故事。在排练和演出的现场,倒是首执导筒的陈大愚看起来稳稳当当,不慌不乱,陈佩斯调侃说“比我自己上台还紧张”。不过父子二人一个50后,一个80后,一起工作时却很有一种老友般的默契。在他们眼中,喜剧在哪个时代都差不多,而他们的工作就是研究喜剧的方法,找到喜剧的规律。
儿子入行,老爸没干涉
记者:在这次的《闹洞房》之前,你们还有过哪些合作?
陈佩斯:《老宅》是第一部。
陈大愚:那是我第一次跟我爸一起工作的戏,我是在幕后,帮他改剧本,后来还弄多媒体,打打杂吧,多干点是一点。我在国外学过戏剧,但是笼统地学,没有细分,那时候就决定要回国发展。
记者:大愚是怎么作出要进入戏剧这行的决定?
陈佩斯:是他自己的决定,他出国也是自己决定,回来也是自己,我们没有任何干涉。
陈大愚:我原来学生物,是希望科技发展能够使社会进步,后来在国外看了人家的生活方式之后,让我感觉到高科技未必是好的,高科技很可能是对人类有破坏性的,我开始觉得这东西可能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就想搞人文,家里也有条件。喜剧是让人开心的事业,可以让人忘却很多烦恼。我觉得无论从事文化,还是从事科技,同样是可以影响人类的。
记者:你做决定的前后有没有跟父亲商量?
陈大愚:有,其实他没有很惊讶,他以前有空也带着我做助手,参加喜剧培训,我也是参加完培训之后觉得挺喜欢(喜剧)的,也能在台上立得住。
在家,会严肃讨论戏剧问题
记者:你的父亲代表的是上一个时代非常经典、广受认可的喜剧范式。对80后、90后来说,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也不可避免影响到喜剧的表达。对你来说,这种新时代的喜剧方式和你父亲的方式是什么关系?
陈大愚:父亲的东西更纯粹,其他很多互联网喜剧是在各种商业力量影响下的喜剧,但本质上让人发笑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从研究方法开始,这并不冲突。
陈佩斯:比如说美式脱口秀,其实我们古时候一直就有,现在传播方式变了,但喜剧的本体一点都没变,几千年来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规律。一部《张协状元》让我们看到宋朝就有了两小时的完整大戏,今天看都非常精彩,但宋朝的戏剧是从天而降吗,也一定是在发展中的。
记者:你们在家会讨论这样严肃的戏剧问题吗?
陈佩斯:会,包括这个戏怎么做、怎么改一直在讨论。但他现在还涉及不到这么深,他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