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京剧名家陈少云忙得不可开交,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的系列活动刚刚启动,他又收获了第六届“文学艺术奖”的杰出贡献奖。作为当今京剧界的麒派掌门人,陈少云也几乎是公认最能体现京剧大师周信芳表演特色和演剧精神的当代名家。自从1994年借调到上海主演《狸猫换太子》,两年后正式进入上海京剧院,陈少云来到上海已经快20年。20年间,陈少云前后创作了七八部新创剧目,传承发掘了二三十出麒派传统戏。去年还收了三个学生,让几乎已经没有传人的麒派艺术得以香火再继。
前不久,演出任务繁忙,年近70岁的陈少云10天里演出了7台大戏,中间还奔波在天南海北。期间陈少云被发现患了严重的脚疾病,不仅脚趾严重黑紫,而且脚痛严重,一度甚至走路都困难。医生让陈少云必须住院,可一周时间里陈少云只住了两天,别的时间又“溜”出去排练了。采访时,夫人杨小安忍不住嘀咕:这老家伙演戏不要命。一旁的陈少云则笑着说:“我现在就寄希望年轻人能赶紧接上班,我就可以休息去了。”
千人千面的麒派老生
陈少云是当今京剧界屈指可数的麒派老生,也是为数不多还在舞台上活跃着的麒派老生。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周信芳的麒派表演艺术对演员的要求极高,甚至可谓苛刻,不仅要求有个头扮相,还要有嗓子、有武功基础,甚至要有内心体验和外形表现,对表演的分寸有极高要求。也因此,这些年麒派艺术几乎没有传人。
陈少云出身梨园世家,曾经拜师于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大师的儿子周少麟,成为麒派正室弟子。1994年,为纪念梅兰芳、周信芳两位大师百年诞辰,当时已经是梅花奖得主的陈少云作为“外援”被借调来沪,在新编连台本京剧《狸猫换太子》中饰演陈琳,得到了广泛赞誉。1996年,已经年过五旬的陈少云离开了湖南京剧院,正式进入了上海京剧院。就在当年,因为陈琳一角,陈少云第一次捧回了白玉兰主角奖。
来到上海的陈少云在继承发扬麒派传统戏同时,不停地以麒派表演艺术进行全新的人物创作。1999年陈少云在北京主演了贺岁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该剧导演林兆华当时和制作人说,你要不请这个人演刘罗锅,你就请别人当导演。陈少云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极具喜感的京剧人物,当年就获得了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榜首。此后,陈少云又挑战了轻喜剧《东坡宴》、抗战题材的《驼哥与金兰》,无论是潇洒的文人还是复杂的小人物,他都能信手拈来极具个性。
2004年,作为向周信芳大师诞辰献礼的剧目,陈少云主演了上海京剧院的新编大戏《成败萧何》,在剧中,陈少云继承了麒派艺术唱、念、做、打的一系列特色,在身段、台步、髯口、水袖上都有自己全新的设计,同时还在《成败萧何》的表演中大量借鉴了话剧技巧,发展了京剧的表演。 该剧再一次摘得了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榜首。而陈少云也因此剧再次揽下包括白玉兰主角奖在内的所有奖项。
陈少云的舞台生涯中,一共演了十几出新剧,这在京剧演员中都极为少见。而难得的是,他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有完全不同的性格,被认为是“千人千面”的麒派老生。陈少云说,事实上,不断创新正是周信芳最重要的演剧精神,周信芳生前就是不断创造新的角色,并且在表演中融入时代感。新编剧其实就是和自己在搏斗,必须从传统程式中寻找出新的语言,来完成人物的塑造。这些年,他最大的体会就是,流派应该为人物服务,在舞台上,演员应该演人物,而不是演流派。
生活没要求演戏不要命
今年,上海大剧院和上海京剧院联合制作了新剧《金缕曲》,之前一直答应老伴“65岁之后不接活”的陈少云还是禁不住剧本和人物的吸引,再次尝试了吴兆骞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夫人杨小安说,“排戏的时候,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不睡觉,在那里琢磨人物琢磨戏。”
上个月,上海京剧院带着《金缕曲》去天津参加中国京剧节,新修改的版本里,吴兆骞最后以死收尾,而陈少云选择了戏曲表演中最激烈的“死法”,摔僵尸倒地。对于一个年近70岁的老人而言,要直挺挺地向后倒下并摔在地上,无论如何都是有危险性的。但陈少云还是觉得:到了这个情绪点,只有这个程式最合适。而当天的演出现场,当陈少云倒地的那一刻,现场爆发了整整2分钟的掌声,差点让同台对戏的关栋天开不了口。
在电视直播里看到了老伴的“摔僵尸”,杨小安也忍不住一阵心惊:“这老头子又拼了命了”。不过作为从小一起学戏的同学,杨小安也深知自己“劝不住”:他一演戏就是这个样子,下个月去国家大剧院演出,他肯定还得这么摔。杨小安还透露,当年演出《成败萧何》,陈少云有一场戏必须跪下来,因为动作激烈,陈少云的一跪,把自己的前后韧带都撕裂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连去洗手间都没有办法正常坐下来。但他后来每次演出,还是都坚持跪着演完这场戏。
喜欢拼命的陈少云,今年的脚伤愈发严重。平时走路都觉得脚痛。但他的演出任务却极其繁忙。不久前上海京剧院去港台和澳门演出,陈少云的戏份尤其之重。为了缓解疼痛,陈少云每次都要提前去剧场,穿上厚底的戏靴,来回走路,把自己的脚走麻木了,感觉到不那么疼了,才能上台。
即使如此,演了一辈子戏的陈少云在排练场也从来不马虎,每次走排连排,都不会“不用力气”演:“我觉得这是尊重乐队尊重其他演员,你如果小声唱,别人会听不见。”
杨小安说,“他这个人这辈子就是交给舞台了,为戏而生。生活中的陈少云没有任何物质要求,吃饭属于给啥吃啥,从来没有要求。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看电视,看的东西大多也都是和表演有关。”一本周信芳表演艺术的图文集是陈少云的最爱,没事就拿出来反复翻看,如今已被翻烂。
希望整理更多麒派经典
上海是麒派艺术的发源地,但很长时间都面临着麒派艺术后继无人的局面。在陈少云来上海前,上海几乎已经没有了唱麒派的老生。2008-2009年,上海举办了周信芳艺术传承研习班,用以推动麒派艺术人才培养。此后的2010年至2014年,再次启动了“京剧麒派人才培训五年计划”,计划通过5年的教学,培养出优秀的麒派演员,改变麒派艺术后继无人的窘况。
作为当今麒派艺术的首席传人,陈少云当仁不让地扛起了传承麒派艺术大旗。经过几年间手把手地教戏,陈少云如今收下了鲁肃、于辉、郭毅三个学生。明年是周信芳诞辰120周年,陈少云还将带着他们同台演出。对于三个学生的进步,陈少云显得颇为满意:“他们现在已经演得挺像样子。”而更让陈少云高兴的是,这些年,因为他不断地演出麒派剧目,用麒派的演剧精神创作,全国喜欢麒派的观众正在不断增多,学麒派的票友也越来越多。
不过,对于麒派艺术的传承,陈少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除了不断创造新的人物,排演新编剧目,他也希望能够整理一些周信芳曾经演过的传统经典剧目,通过文学整理和改编,更加贴合时代,让学习麒派艺术的年轻演员来演。“周大师当年留下了600多出剧目,除了现在常演的《徐策跑城》、《清风亭》、《四进士》等等,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剧目,比如《文天祥》、《澶渊之盟》等,还有很多连台本戏和公案戏,都很好看。如果能整理出来,既丰富了麒派剧目,也让年轻演员对麒派艺术有更好的继承。”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