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如今被人们所知却是因为集结了赖声川[微博]、田沁鑫[微博]、孟京辉[微博]等艺术家的乌镇戏剧节。为了打造这个艺术盛宴,乌镇耗资5亿元,不仅新建了乌镇大剧院,并把西栅景区内的国乐剧院、沈家戏园、秀水廊剧园、蚌湾剧场、日月剧场、水剧场等6座小剧场进行维护改造,形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古镇剧场群落。
戏剧的根,源自小城市。欧洲的古典戏剧就是像大篷车一样,到处在小地方巡演。小镇与大都市相比,更能营造出戏剧与生活相互浸染的氛围。法国戛纳正是得益于文化小镇的概念,从一个普通的渔港小镇发展为欧洲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与欧洲小镇不同的是,乌镇这个东方水乡,却早已没了原住民,徒留一众企业员工。纵使戏剧节给乌镇带来了汹涌的人流,却看不到当地文化与之相融合的交互。我们能看到的是,古镇里的老外和文艺青年前所未有地多起来,白天黑夜,总能看见一群表演“吃饭”“穿毛衣”等先锋艺术的文艺青年从河边、桥上一路走过,引来不少游人围观。而当节日一过,游客散去,少了原住民的乌镇,戏剧的根却无法生根发芽。
用经济助推旅游是这几年屡试不爽的妙招,声名在外的“印象系列”是一种,而办各种旅游节、戏剧节等节庆活动的乌镇则是另一种。现如今,单一的古镇旅游显然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寻求新的旅游商业模式成了当务之急。乌镇戏剧节尝试以单独售票与“景区门票+戏票”打包出售两种形式售票,两届乌镇戏剧节下来,虽然各类戏剧的票房收入只有三百万,可乌镇的门票增长了27%左右。也就是说,在这11天的重磅视觉盛宴中,你可以一边吃牛肉面一边讨论斯塔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可以在桥边表演各种让人看不懂的先锋戏剧,但这一切的背后都与艺术无关,充其量只是一出华丽的堂会。戏剧节里的乌镇,虽精美如天堂,却看不到人间烟火。
21世纪最先锋的艺术,莫过于在工业文明中保留水乡的原有生活,而那些打着艺术名义粉饰文化的行为,不管多美,注定只是一场被修复的表演。文/于穆铭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