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唱,交响乐伴奏,10月25日晚,“名家之夜——戏曲交响音乐会”在艺术节“天天演”的舞台上实现了中华传统艺术与西洋乐的巧妙融合。在上海藤韵交响乐团70余位乐手的现场伴奏下,来自各剧种的数十名戏曲大师为观众演绎了《十八相送》、《蝶恋花》、《智取威虎山》等中国传统经典戏曲曲目。
由演奏家王德明、王学明两位双胞胎兄弟带来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开场就带来惊喜,小提琴的婉约悠扬与交响乐的气势恢弘交相辉映。随后的越剧与黄梅戏《十八相送》延续《梁祝》的主题,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家,正好18里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约是18里。越剧与黄梅戏的搭配,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这18里路上温馨浪漫的画面。
此外,“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也先后亮相,上海京剧院京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唐元才演唱《智取威虎山》选段,沪剧名家马莉莉带来沪剧清唱《风雨同龄人》选段,上海评弹团国家一级演员王惠凤演唱评弹开篇《蝶恋花》,美国洛杉矶越剧团团长王建华越剧清唱《金玉良缘》,上海淮剧团的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则带来淮剧清唱《马陵道》,均让观众耳目一新。
“在交响乐的编配手法和伴奏形式下演绎传统的中国戏曲曲目,可以使戏曲展现了崭新的生命力,也让交响乐更接地气、更新颖,真正实现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融合。”上海藤韵交响乐团负责人周荣芬告诉早报记者,经过近9年的发展,这支交响乐团已逐渐专业化,演奏水平和内容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如何更受老百姓欢迎一直困扰着他们。中国戏曲从昆曲起始走过了600多年历程,许多传统程式既是历史和文化的沉积,又是艺术探索中的停顿。对此,着名京剧艺术家唐元才告诉记者,最早的传统京剧只有“三大件”:京胡、二胡和月琴,但是时代在前进,戏曲交响化其实是个旧话题,早在“样板戏”时代就有过“敢问路在何方”的初探,戏曲音乐中加合唱、民乐、电声、迷笛乐或钢琴伴唱等形式,产生了不少戏曲与交响乐“杂交”后的范本。对于身后几十人的交响乐团伴奏,他直言“感觉非常不一样,更加大气磅礴,唱起来特别兴奋,”但同时表示,“想要完成一场精彩的演出,双方也需要足够的时间磨合。”
据主办方透露,本次首场“名家之夜”是艺术节“天天演”活动第一次推出的夜场演出,目的是迎合上班族观看“天天演”的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艺术节的群文活动。据悉,11月8日和11月15日还将举行“名家之夜”的前辈新秀滑稽荟萃和相声专场演出。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