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京城年内二度加演

2015-07-25 10:50:5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的故事。

1.jpg
舞台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剧照

  一个久负盛名的制作团队,一个引人深思的的经典故事,一位堪称戏骨的创作型演员,这堪称是观众能想象的最优质的戏剧所能具备的阵容,《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就是一部这样的戏剧。来自台湾果陀剧场,根据美国著名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畅销书《相约星期二》改编,两岸三地演出突破150场,20万观众热烈推荐的舞台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在2013、2014年登陆国内,演出场场爆满。2015年二度加演,是你无疑不能错过的戏剧盛宴。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的故事。一位体育专栏作家米奇毕业16年后,在自己的许多理想中迷失了自我。偶然从电视上看见大学时期对他期待最大的教授莫利,当时莫利罹患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简称"ALS",俗称“渐冻人”),无药可救,只剩下最后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存活,师生因而再次重逢。起初莫利拒绝相信这样的不幸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但逐渐从情绪中走出来后,他不愿就此凋零,不要为了即将步入死亡的阴影而羞于见人,莫利利用所剩的时间,以自己为活教材来研究“死亡”,把自己最真实的生命经验教授给这位世故而冷漠、追求物质的学生——米奇,希望透过米奇,把自己走过来的生命历程、生死的领悟留下纪录,利用14个星期二的时间,展开生与死的对话。


  节目主持人、作家蔡康永这样形容他在观剧后的感受:“这出戏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那就是教授说,死亡并不是一个肮脏的字眼。对于中国人来讲谈起死亡似乎是非常的忌讳,这出戏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练习面对死亡,这样你的一生才会有意义。”歌手蔡琴:“卜学亮的深度在这出戏里,平实的流露出来;他就像水,金士杰是条会游的鱼,二者缺一不可!”歌手SHE Hebe:“看了这出戏会提醒自己,虽然不停在向前奔跑,但是不是跑在正确的跑道上?会不会其实跑错路了却不自知;也联想到身边的人发生的遗憾,透过这些遗憾才懂得深切地反省自己。”演员郑元畅:“很推荐给刚踏入社会或是正在工作中的年轻人,因为这出戏不止在讲死亡和生命这个严肃的话题,透过剧中幽默的对白,可以让自己看到自己内在的赤子之心。”导演李少红:“演出太精彩了!《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课!一次灵魂的对话!”导演宁浩:“金士杰老师的表演非常精准。两个人的戏很难弄,导演对剧作极简的处理我很喜欢。整部戏以精巧的方式,达到了一个比较深的位置。”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阿丘:“快餐化的戏剧演出市场,让大家已经习惯了有热点有段子有调侃映射的一味迎合当下趣味的话剧,却突然被清淡朴实简单感动得手足无措……”


  一出全场观众笑中带泪,起立鼓掌的好戏;一次学习与心灵和平相处的温馨洗礼。没有学分,没有课本,也没有阅读书单,这门课只有一个学生。教授与学生相约在星期二,展开一场又一场既幽默又触动人心的生命对谈。8月12日到14日晚19点:30,北京保利剧院,我们再次相约在人生的课堂。


  (实习编辑:赵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