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最重要的歌剧演出——由加拿大舞台导演罗伯特·卡森创作、本杰明·布里顿和彼得·皮尔斯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的三幕歌剧《仲夏夜之梦》拉开大幕。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以难于抑制的激动给予了掌声与欢呼声,这掌声里包含着对现代技法精彩写意莎士比亚戏剧的惊艳的欢呼,也是对当晚完美表现的独唱家们与圣三一男童合唱团的欢呼,还是对指挥家乔纳森·达令顿与中国爱乐乐团完美演绎的嘉奖,是对导演用最简约的手法把莎翁不朽名著精彩展现在观众眼前的肯定。
歌剧《仲夏夜之梦》1960年首演于英国的阿尔堡,是天才的英国作曲家布里顿最优秀的歌剧创作之一,他不仅保留了莎翁原剧中的人物特色,还运用类似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歌剧中所创立的音乐动机手法,让每一个出场人物从音乐上都能被识别,并把很多先进的音乐技法融入创作中,音乐梦幻中带着嘲讽与惊悚,让这部莎翁笔下荒诞戏谑的戏剧燃烧出新的光芒。
这次北京国际音乐节采用的版本是法国普罗旺斯-埃克斯国际艺术节的1991年首演的舞台版,得到世界乐坛的广泛赞誉。去年卡森为纪念莎翁诞辰450周年又进行了复排微调,使之更适应现代舞台。今年是莎翁逝世400周年,他又带着这部修改的版本来到北京国际音乐节,让中国的观众领略近现代歌剧的精华与他精彩的舞台调配能力。
卡森导演的这部歌剧,从舞台的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三幕歌剧的场景简单地说就是“大床,小床与吊床”。第一幕的大床有别于莎翁原著中的森林,这个创意卡森导演的解释是因“梦”字而来。大多数的“梦”需要在占据人生三分之一时间的床上进行,同时我感觉是通过一张大床来表示不管是君王还是贫民,我们的梦都是在同一苍穹下完成的,这时的舞台后方的月亮也是如同正常的夜月一样悬在天空上。第一幕上场的那些凡人情侣也都是身着洁白的衣物,象征着我们在梦幻爱情开始时的纯洁与简单。但整个舞台的大绿色被面与妒火中烧的仙王一样是绿色,这颜色代表的就是人类情感所忌讳的“妒忌”。
随着剧情的发展,身着洁白衣物的情侣身上不断沾染上绿色的斑点,情侣之间因各种误会表现得越是疯狂,身上的绿色斑痕就越是增加。这时第二幕开启,六张小床的出现把第一幕的大床分解为不同的个体变异,同一屋檐下的爱情,被肢为个体行为,误会的增加不仅使得情侣身上的衣物绿色越发加重,同时因人类各种情感的病症,变得衣衫褴褛,天上的月亮也随之变得巨大而狰狞,仿佛在有意放大爱情这一最伟大情感蜕变时的可笑与荒诞。
到了第三幕,几张悬在空中的吊床缓缓降落,预示着宽容与理解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重新身着洁白衣物的情侣们在相互宽容中重新得到爱情的温暖与美好,就像梦醒时分的期待与渴望。最后时段的荒诞喜剧表演其实有人生如戏的意味,我们需要美梦也需要呵护。舞台中间镜框中的月亮这时变得异常精致,却有雾里看花的不真实感,让结束时精灵帕克念的那几句颇有“余威”:“要是我们这辈影子,有拂了诸位的尊意,就请你们这样思量,一切便可得到补偿:这种种幻景的显现,不过是梦中的妄念,这一段无聊的情节,真同诞梦一样无力……”一部莎翁创作于四百多年前的英国戏剧,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国作曲家,加上一位近现代的鬼才导演,让人重新思索所面临的各种情感与信仰的危机。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