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闭幕式甫一结束,将科技、动漫、艺术及体育之美共冶一炉的“东京八分钟”,便迅速成为话题占据各大社交平台的头条,闭幕式各国选手代表入场环节英国运动员脚上抢镜的闪光鞋,几乎不再有人问津。时间倒流回到4年前伦敦奥运会的闭幕现场,英国人的风头不会被如此轻易抢去,单《破铜烂铁(STOMP)》“震破伦敦碗”的表演,世界范围的电视观众便难以忘记。
上周,完整版的《破铜烂铁》在解放军歌剧院开启北京二轮演出,现场观众将伦敦奥运会时亿万电视观众的惊叹放大数倍。而这种几乎从头赞叹到尾的反应,在近期同样二度亮相朝阳公园的加拿大顶级秀《Cavalia·舞马》的演出现场,也在观众席出现。两台“大秀”掳获观众的程度虽然不相上下,但方式却有差别,《破铜烂铁》侧重“听觉至上”,《舞马》主靠“视觉称奇”。
融合打击乐、幽默表演及踢踏舞的《破铜烂铁》,由英国打击乐大师卢克·克莱斯维尔与史蒂夫·迈克尼克拉斯,于1991年在英国推出。25年来,该剧已在全球53个国家演出2万余场,曾连续7年蝉联百老汇票房冠军。这台演出以双人或多人“斗秀”形式,逐一展示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物件,比如垃圾箱、扫帚、充气轮胎、火柴盒、打火机、锅盖、水桶、塑料袋等“破铜烂铁”,如何被演员用作“乐器”演奏出铿锵音律。
因舞台上充满即兴感,《破铜烂铁》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街头音乐或喜剧表演。但街头音乐家使用的乐器,通常较为单一,这台时刻在敲敲打打的剧目的“乐器”种类却如上所述,异常好玩而多元。而街头喜剧元素的加入,既丰富角色们的性格,又拉近他们与观众的距离,与节奏韵律、肢体动作一道,勾起好奇心重的观众对这台没有故事的演出的情节猜想。
太阳马戏团创始人之一诺曼·拉图爱2003年创作的《舞马》,10多年间亦在全世界70余座城市盛演不衰。作品始于一个女孩关于马的梦想,借助马术、舞蹈、多媒体及现场演唱等手段,展示人与马的亲密和谐关系。无论多媒体展示怎样的国度或场景,舞台上人与马总能自在相处。
人在马背上做出优雅而惊险的动作,马独自或成群结队跨过障碍物奔腾跳跃,看得观众热血沸腾(当演员天上飞,马儿地下跑,歌者恣意唱,舞者尽情跳,多层空间并行不悖更令众多观众难抑兴奋连连叫绝)之外,绝不会令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士起身抗议——该剧没有任何激发马们“内在表演潜能”的极端行为,只让它们充分发挥动物本能,呈现身姿美感。而为了缓解马的疲惫,该剧在马们表演完某章节之后,总会插入一段纯人演绎的杂耍。
两部作品全球演出邀约不断,并且每演总能吸引大批观众,并非仅因内容优质、创意大胆。
《破铜烂铁》每到一座新的城市演出,主创及演员总会对身边出现的新物品萌生兴趣,常去当地大型的垃圾处理厂找寻“宝贝”,希冀挖掘出新的表演灵感。新的观众借助台上一次次被“集邮”进“破铜烂铁”的物件,可以看到该剧以往与城市有关的演出印迹(北京演出布景里写着汉字的“破烂玩意”,多是从旧货市场淘得)。《舞马》近似城堡,能让观众一眼辨识的白色帐篷,则好比铁打的营盘,让该剧无论走到哪儿,只要空间足够,配上演员和马匹便能就地表演,不受传统意义上剧场的束缚。
除了《破烂烂铁》与《舞马》,近期已经或即将登陆北京的“表演秀”,还包括加拿大炫光马戏工场的《大都会》、美国蓝人演艺集团的《蓝人秀》等。这些舞台技术手段一流、演员综合素养极高的作品,不管是否有多媒体的介入,总会融入杂耍、肢体、舞蹈、默剧等元素,舞台颇具表现力和创造力。与它们相比,国内的诸多“秀”,基本还停留在“真人”展示绝活的阶段。从创意到呈现、从空间布局到技术落实、从演员表现到团队协作,我们“表演秀”,都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