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6月29日至9月4日 地点:解放军歌剧院
“最艺术”演出榜第二期投票已于昨日结束。截至昨日中午12点,共有1793人次参与了投票。本次投票针对7月29日至8月11日在北京上演的演出。舞台秀部分竞争最为激烈,因为入围的三部作品都是近期北京演出界的热门。根据投票结果,来自英国的《STOMP·破铜烂铁》“杀出重围”。
戏剧
★最佳戏剧★
《失忆症·蟒国》 1007
时间:8月3日至7日 地点:正乙祠古戏楼
演出:蟒国剧团 编剧/戏剧构作:沈诗奴
导演/演员:李熟了
《失忆症·蟒国》用寓言抽象地表达剧作者对历史的个人性思考,其打动我们之处在于发出了揭示与控诉的声音。缺点是过于抽象,我们只看到寓意,看不到人。尽管这种极简至无人的“史诗剧”,可以通过风格化的表演获得某种趣味,我们认可其在舞台上成立的根源,在于剧作触到每个人身上的业力,激发出共情。
点评人:张杭(剧评人、诗人)
戏剧
★最佳戏剧表演★
董畅 《失忆症·蟒国》 1273
《失忆症》更有趣,同一演员(董畅),在他扮演的不同世代角色上跳进跳出,巧妙呈现出时空并置的景观;表演上可以把这种时空跳转交代得更清楚。《蟒国》沉溺于我们熟悉故事的重新演绎,容易让人进入故事,以情节剧的观感,误解地指认其缺乏人物具体动机和内心的问题。演员的身体控制,在国内青年戏剧中令人惊喜。点评人:张杭(剧评人、诗人)
新锐
★最佳新锐艺术家★
李熟了 《失忆症·蟒国》 1114
蟒国剧团的戏在当代戏曲的精神延伸与当代剧场的肢体重塑这两个目前充满困境的方向,以实践和理论做出了非常宝贵的探索。《失忆症·蟒国》导演李熟了钻研东方演剧空间和表演方式,并结合铃木、欧丁对演员身体性的运用而创作了两部作品,与正乙祠戏楼融为一体的舞美设计风格,用极少的元素传达剧中的象征性,并非常精准地成为角色的一部分。
点评人:黄莎莉(剧评人)
舞台秀
★最佳舞台秀★
《STOMP·破铜烂铁》 883
从没见过一个剧场像《STOMP·破铜烂铁》这样欢乐。大人孩子都和着节奏大笑,拍手,拍腿,跺脚,呼喊。街头艺术的自由,幽默,游戏,灵感。一切都是乐器:扫把,报纸,打火机,购物车,通风管,水槽,铁皮桶,垃圾袋……无语言的表演里始终保持一个戏剧性:剧中的一位中产哥们,老是那么喜剧性地体面、笨拙、努力而不尴不尬,跟其他七位洒脱不羁的“蓝领”乐手形成“不和谐”张力。一种“普罗阶级”的英雄主义。点评人:李静(评论家)
上次在世纪剧院看《STOMP·破铜烂铁》也是十年前了,可见是极有生命力的创造。跟同期且也有街头打击乐元素的《蓝人秀》比,我更喜欢“STOMP”。“蓝人”讨巧,“破铜烂铁”淋漓。淋漓的街头价值、高手在民间的意外效果,然后还有技术,看演员炫技,配合编排的小幽默,很棒的工作日的夜晚。即便上班累了,看过秀,还想去吃薯条喝扎啤。没看过或家有小朋友的适合去,虽然有点吵,但有益创造力。点评人:安莹(剧作家)
舞蹈
★最佳舞蹈★ 《悟空》 688
时间:8月5日、6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编导:吕梓民、曾明
《悟空》这个作品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悟空,不是把老故事再搬演一遍。创作者也有意地回避戏曲的所有元素,直接拿来用就太简单了,艺术最重要的是求新求变。
点评人:刘敏(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全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观演体验
★最佳观演体验★
解放军歌剧院五项均为第一 2780
★遗珠之憾★
舞蹈
《意外》 483
侯莹的《意外》,一场波澜不惊的演出,却使导演、演员、观者,共同遇见了意料之中的意外。舞台上五位舞者的肢体言说过程,恰如正在进行“肢体运动科研工程项目”的探险家,无论其行止仰俯,专注于每个动作的转换、连接与碰撞,以及毫厘不差的配合;有序中的无序,掌握中的不确定性……一切的“意外”效果,透着创作者理性的铺陈与精准的结构预设,在导演与舞者心照不宣的默契呼应中悄然展开。点评人:沈培艺(舞蹈家)
《以爱之名》 622
《以爱之名》上半场《杀惜》是中国传统故事和芭蕾舞的结合,很好的想法。这种类型从《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就开始了,现在年轻一代也开始了这个探索的道路,值得肯定。下半场现代舞,编得和当下青年的生活很贴近,接地气,形式很抽象,用了装置艺术的概念。
点评人: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舞台秀
《CAVALIA·舞马》 469
舞的不只是马,还有人。真正在起舞的,是每一个在舞台上鲜活的生命。除了惊人的技巧,绚丽的舞台,最打动我的就是人与马之间和谐共生的状态,能让我们看到跨越物种之间的迷人的灵魂交流,这才是最动人的。
点评人:邵泽辉(戏剧导演)
(编辑:杨晶)